幼儿园绘本阅读《咕噜咕噜》教案
教学主题:幼儿园绘本阅读《咕噜咕噜》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绘本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通过阅读,让幼儿了解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和相互帮助的精神。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
教学准备:
1. 《咕噜咕噜》绘本。
2. 彩色纸、颜料、笔和剪刀。
3. 教学用具:小黑板、白板、彩色粘纸、拓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钢琴音乐,为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2.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绘本阅读。
二、课堂讨论(10分钟)
1.老师向学生展示《咕噜咕噜》这本书,让孩子们通过标题、画面、文字等方式感知这本书。
2.思考问题:“你们觉得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呢?”“你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在书中他们都做了哪些事情?”“他们为什么要相互帮助呢?”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孩子的思考,引导孩子猜测故事内容,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故事(20分钟)
1.老师为孩子们讲述故事。
2.引导学生看图、猜想,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
3.教师在讲述过程中注意突出故事中与友情、互助相关的情节,营造诸如“我们都得相互信任、照顾、帮助”等的氛围,让孩子们体会到友情和互助的力量。
四、角色扮演(15分钟)
1.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扮演书中的角色,让孩子们体验和理解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加深孩子们的阅读理解。
2.选择几个同学扮演小动物,教师将不同的情境拟定好后出示,引导小动物进行角色扮演,重点关注他们的情感表达。
五、课堂活动(25分钟)
教师根据故事结构,设计出以下活动:
1.拓片活动:利用彩色粘纸制作各种小动物的形状,孩子们将它们贴在拓片纸上并进行画画,加深对小动物的认识。
2.绘本制作:以书中小鼹鼠挖洞为题材,让孩子们使用彩色纸和颜料,
自己 DIY 制作小鼹鼠和土堆的样式。这很容易让他们想到书中鼹鼠的形象,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绘本的理解和记忆。
3.咕噜咕噜游戏:教师将教室中所有的椅子搬到一侧,孩子们需要穿梭于两侧并且不能碰到椅子,仿佛在小溪边上穿梭,如果碰到椅子就要重头开始。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书中描述的游戏场面,并再次阐述故事背后的友情和互助的精神。
总结与反思:
1.让幼儿学会通过绘本阅读探索新的世界。让孩子们通过思考问题和大量的插图感受到书中人物之间的友情和互助,启发他们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孩子通过角色扮演和其他互动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绘本的理解,增强了对绘本的兴趣。通过活动让孩子最大限度的参与,这使得孩子们在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探索。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的表达,让孩子们了解到背后的感受和情感,使他们更加感性化地理解绘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