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和指导策略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而幼儿园教学作为启蒙教学,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针对幼儿园教学需求和特点,区域活动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要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对活动材料进行有效的投放。本文针对幼儿园区域互动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活动材料有效投放的指导策略。
标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幼儿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和平台,让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可以对幼儿的思维、性格、动手能力等起到很好的发展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重视区域活动教学的发展,对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有合理、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活动,综合提升幼儿的各项能力。本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从区域材料投放的角度提出了改善的策略。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积极提升教学环境,完善教学基础设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我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在细节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材料投放合理性和有效性问题就是区域活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大多数幼儿园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此外,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自主性较差,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地参与教师布置的活动,幼儿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最后,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时主体不够明确,活动层次不够分明,对材料的投放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区域活动教学的效果。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适宜性低
在幼儿区域互动的材料投放过程中,适宜性偏低的问题较为明显。大多数区域活动材料的种类较为单一,这会导致区域活动的丰富度受到影响。幼儿园在采购活动材料时通常会直接购买成品,而没有考虑到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的要求,不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实际上,在区域材料的选择上,半成品的效果比成品更好,因为这样可以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但在实际投放时应当征得家长的同意,并且必须对半成品材料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以免造成危险。
(二)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性较差
区域活动材料应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来合理选择,但现实情况时,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计划等直接选择并投放材料,而未征询幼儿的意见。此外,幼儿园内的区域活动材料大多是都是直接由校方供应,幼儿能参与制作的材料较少,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活动层次性较低
在资金和的支持下,幼儿园的教学材料和设施在整体上还是较为完善和丰富的,这为区域活动的投放奠定了基础。但是区域材料的层次性却没有良好地体现出来,这主要是由于区域活动的设置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在活动模块化设置方面缺乏经验,因而教学设计的一些细节不够完善。在资源材料较为丰富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多层次、度的材料投放原则,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和功能。
三、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原则
(一)材料投放的兴趣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幼儿而言,兴趣更是幼儿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主要来源,是促使他们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幼儿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兴趣点为出发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有所不同,因此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兴趣,还应考虑幼儿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等。为了更好地适应班级内不同学生的活动需求,应尽量确保材料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当幼儿发现新鲜的事物时,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随之产生动手操作的意愿。例如,“蝴蝶配对”材料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就是十分常用的一种材料,这主要是因为蝴蝶的色彩鲜艳,能够很好的引起幼儿的注意。此外,蝴蝶配对的游戏趣味性也较强,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还能积累一些小知识。
(二)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目的性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必须讲求科学性和目的性,应当使区域材料成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让幼儿在操作和使用材料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效的材料投放应当能够帮助幼儿了解事物间的联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帮助幼儿培养起善于观察、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物体的弹性》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在活动区域内为幼儿准备气球、皮筋、弹簧等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弹性”的含义。又比如在《有趣的蜡烛》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蜡烛燃烧的过程,教师可以准备玻璃瓶、托盘、记录表等实验工具,让幼儿参与到记录蜡烛燃烧时间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下,蜡烛的燃烧时间是不同的。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要更好地利用各种类型的材料,为教学打好基础,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试验去探索与发现生活中的奥妙。
(三)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当提供多样化、可操作性强的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也就是说,教学材料必须丰富多样,使每个幼儿的兴趣都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例如,在《七彩世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内投放镜子、透明管、颜料盒、三棱镜等多种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彩虹”。有的幼儿会选择用颜料画出七彩的彩虹,有的幼儿会使用三棱镜折射阳光形成“彩虹”。对于折射现象,幼儿还不能有效理解,教师可以先给幼儿做示范,再向简单讲解其中蕴含的规律。在另一个教学主题《你变我变大家变》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纸片、剪刀、回形针、夹子等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将纸片转换为不同的形状,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事物不断变化的规律。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多种材料,不同的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操作体验。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切忌投放单一材料或操作性不强的材料,而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选择材料,并且要更多地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可用的材料,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材料,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教学活动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增强幼儿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开展区域活动教学,让学生学会珍惜资源、利用资源,同时還能让学生感受到旧物改造的奇妙,找到动手操作的乐趣。投放的材料数量不一定要与班级幼儿数量完全一致,应该让幼儿学会自己协调与选择,并开展小组合作。这样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所谓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应预先考虑投放的材料类型,使投放的材料符合教学的要求,在投放的过程中采取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的原则,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在幼儿使用材料时,教师也应当给予相应的指导,使材料的使用符合要求,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材料投放时要切忌单一,而应在观察每个幼儿特点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同一区域内的层次性。例如在美工区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将区域进一步细分为剪纸区、画画区、泥塑区等,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的区域。这样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次是不同区域的层次性。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置多个不同活动区,在不同区域内投放不同的材料,如美工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不同区域内展现自己的才能。
四、结语
正如人们常说的“教无定法”。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对幼儿的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板,在幼儿区域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活动材料并进行科学的投放,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教学的价值,有效激发幼
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区域材料投放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冲.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探讨[J].科技风,2016(08):102.
[2]罗样琴.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J].成才之路,2014(3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