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环境景观的改造与提升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满足乡村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进行乡村环境景观改造和提升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不仅可以将美丽乡村落实到不同建设环节中,还有助于优化乡村景的规划设计模式,真正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从而提高乡村景观的美观性。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相关景观的改造和提升策略。
关键词:乡村环境;景观改造;提升策略 一、乡村景观的概述
乡村景观主要是指以村庄为中心的自然景观,包含了农业景观和群落景观等不同组成部分,属于一体化的综合体。自然景观包含村庄周边的河流和湖泊等等,也包含农业景观中的果园景观以及农田景观,群落景观包含的是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景观以及乡村居民的景观等等。乡村景观建设的优势较为突出,能够为农民创造更加优质而优美的生活环境,适当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另外通过景观建筑能够构建美丽的景观图整洁乡村的面貌,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以此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乡村景观建设时,还有助于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加大对传统景观的修缮力度,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文化背后的重要精髓,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其次进行乡村景观的设计还有助于保证农村生活多样化,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到乡村中进行休闲娱乐,适当的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真正的将经济和生态环境进行相互的协调,不断的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从而使生态景观设计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乡村景观改造的策略 (一)科学的规划
为了使乡村景观改造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科学的规划,保留原有的景观特色,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不同的设计环节中,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在景观设计观念建设方面,要充分的发挥当地地域个性化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新区,并且还要大力弘扬当地的特色文化,不断增强整体的改造效果。相关部门可以建立有关景观规划和保护的相关条例,并且按照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避免对后续景观设计改造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还需要确定整体的改造目标,和城乡发展规划目标相互的结合,并且保留居民的居住风格以及居住位置等等,以此来彰显村庄本身独特化的景观特色。其次在后续工作中需要做好资源的协调建设,乡村景观廊道包含的道路和河流等等,由于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空间单元的科学设计,以此来完善当前的工作模式。乡村景观建设包含了河流自然廊道和公路人工廊道,要使其能够具备较强的连续性,并且避免出现较多的干扰因素,不断的完善当前的景观设计方案。在实际设计时可以布置一些绿化休闲带,加强幕后自然植被的保护力度,再通过空间景观的科学规划明确各个植物景观的差异性,以此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村落景观设计方面要加强对聚集景观的识别性设计,防止出现破碎化的问题,并且保证区域景观的形状,减少人工的干预,不断的完善当前的设计方案。在实际设计之前需要设计人员受到现场中进行全面的观察以及审核,确定主要的设计思路,不断的完善当前的设计模式,从而为后续规划工作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基础。
(二)公共空间景观的建设
为了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在实际设计时也要考虑公共空间景观的建设模式,以此来完善后续的设计体系。首先要改造乡村民居景观,要尽可能的进行保护以及修缮,适当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在进行乡村民居景观建设时,要符合当地的乡土特点,加强对原有景观价值建筑的科学改造,不断的完善当前的设计模式。与此同时在传统乡村公共建筑中,一些植被也要进行科学的修缮,考虑人们在休闲娱乐方面的要求,不断的完善当前的设计模式,给予传统空间的时代性特征,让人们在修建一个同时能够通过观赏绿化景色来达到良好的愉悦效果。在当前公共空间建筑中要进行四周绿化和建筑改造,适当的提高整体的景观
性能,之后再根据乡村的具体情况增加公共景观的建设绿化植被的覆盖率。不断当前的设计效果,以此来提升整体的设计水平。
(三)绿化景观建设
在绿化景观建设方面要考虑季节变化和造景的效果,旧的村落改造时要加强对当地经济情况的深入性分析之后再选择合适的绿化模式,在新村建设时可以适当的提高绿化的标准做好统一的规划,例如将乔木和灌木进行科学搭配,形成多元化的绿化格局,充分的彰显出地方的特色。另外在乡村中的学校和池塘周边也是绿化的重点,在实际设计时要和当地自然景观相互的匹配,彰显独特的景观设计模式,并且还要搭建景观框架,在乡村周边布置绿化带,遵循绿色乡村建设要求以及标准,适当的增加其中的植被覆盖率,从而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在后续设计时需要考虑环境的协调性因素,在每个居民住宅周边要种植一定的竹木之后,再利用绿篱将每家居住空间进行良好的分隔,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另外也可以鼓励居民在建筑周边种植竹木和花卉等等,营造更加美丽的生活画卷。在实际设计时,需要适当的配置观赏性植物和抗逆性较强植物的比例,以这两种树种为主要的首选方案,科学地搭配好乡土树种,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植被,不仅可以彰显乡村本身的独特韵味,还有助于满足四季有景的设计要求,不断的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绿化建设时要特别注意古树的保护,古树大多数有较高的树木,一般是位于村庄的主要位置。在实际设计时需要和周边自然环境进行相互的匹配,遵循自然风光展现的原则,将小溪和河流进行相互的协调,和古树进行有机的配合,以此来搭建更加自然化的乡村景观风貌。在实际设计时要避免对古树造成一定的破坏,之后配合着其他的艺术设计思路和景观设计因素,构成一体化的设计体系,以此来充分的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
(四)不同模式下的绿化改造设计 1.景观生态模式
在进行乡村绿化改造设计时,要遵循生态性的工作原则,建立层次性的设计体系,从而为后续观赏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乡村景观绿化设计时,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还需要配合着人居环境的改善,满足乡村景观绿化税的要求以
及标准。在新时期下,乡村景观绿化不仅仅是简单的种植相关的花卉和草地,还需要遵循生态性的原则,减少对周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在实际设计时需要运用生态学的理念做好绿化植物的科学规划,并且注意各个植物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常绿树和落叶树为主要的结合体,充分发挥在绿化中的各自作用,真正做到姿态丰富和四季有绿。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乡村原有的自然景观为主要背景,创建更加丰富的景观风貌。在庭院绿化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其空间发展垂直绿化,从而满足人们对景观的设计要求。
2.乡村旅游模式
在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利用本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了旅游业,有效的提高了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要和生态旅游进行相互的结合,充分利用乡村原有的景观资源,在专业性知识的指导下创建出更加优美而舒适的乡村景观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而且还有助于优化乡村环境,不断的完善当前的设计效果。例如可以利用路边的树干和树枝编织成自然性的篱笆,形成特色化的乡村景观,之后再利用住宅小院内部的黄花菜和韭菜等植物的科学搭配,使得整体景观设计色彩变得更加丰富。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隔离效果,还有助于建立层次性的设计模式人们到乡村中中心观赏,促进当地旅业的稳定发展。
3.乡村园林模式
在乡村园林模式设计方面,要根据乡村本身的环境特点,使其能够朝着园林化的方向而不断的发展,形成聚集式的乡村景观模式,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一些城市建设破坏乡村的原有风貌,乡村景观绿化要沿着乡村园林发展方向进行发展,做到乡村绿化的科学规划,降低城市化发展对乡村的影响。在实际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乡村当前的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参考传统园林设计方法进行园林的绿化之后,再突出绿化本身的环境美和艺术美,也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内涵,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在实际设计时要保留原有的自然特色,在各个季节中成片种植小麦和水稻等相关植物,形成丰富的季节植物变化特点,再配合着周边的绿化景观能够体现更加自然的园林感受。另外还要适当的增加植被覆盖率,充分利用当地的荒山和荒地来建立与之对应的景观设计区
域,从而不断的丰富当前的乡村景观建设模式,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美而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乡村景观环境的提升策略 (一)园林路网绿化设计
在园林路网设计中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在观赏线路设计时,要将动静结合为主要的设计思路,有效的开阔视野,配合丰富的主体植物结构,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这样一来可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曲径通幽处的意境,不断提高当前的设计效果。在实际规划设计时,要在路线中设置两个左右的线路点之后,再配合着大块绿地的方式,将资源和规则进行相互的匹配,以此来优化当前的设计模式。在绿地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园林造景艺术的方法,例如借景等等,达到良好的空间分隔效果。如果这一地区的乡村中有河流湖泊,那么要充分的利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空间的意境,充分利用湖岸线来创造相关的景观,以此来提高整体设计效果之后,再配合着园林植物,不断的丰富当前的设计模式。
(二)绿化树种的设计
首先是行道树的设计,行道树设计要根据道路绿地形态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植物,例如较为宽阔的区域可以设置大乔木树种狭窄的空间,可以选择小乔木采取群落式的设计方法,不断的丰富人们的观赏体验。另外在乡村道路中也可以设置与之对应的景观,例如小乔木和灌木,不仅可以提高道路绿化的竖向景观观赏效果,还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使人们能够在行驶中真正的感觉到回归于自然的感觉。通过更加洁净的风格,丰富人们的观赏体验,凸显成功的设计效果。
其次,也要注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配合着大地景观种植模式,搭建不一样的景观效果,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面,要更多的选择当地的自然物种,同时也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配合着树木来进行科学的修饰,使整体景观变得更加自然。在大地景观种植模式中,要先科学的规划好建设的范围,例如可以融入稻田画,根据当地的水稻品种,利用水稻的颜色来进行日常的设计,按照水稻的颜色层次变化和分布规律,搭建不同的图案达到良好的修饰效果。在营造大地
景观时,小麦和油菜花组团呈现的图案较为丰富,因此可以以绿色小麦做底色,黄色油菜花作画,两者也可以进行互换,只要能够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观色彩就可以了。
结束语: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遵循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及方向,优化当前的乡村景观设计模式,实现原有景观设计的科学改造之后,再融创意性的设计元素,不断的丰富当前的设计方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优化乡村景观环境,还有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达到双赢的设计效果,因此需要设计人员更加细致而认真的完成景观设计,丰富乡村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冬艳. 乡村环境景观的改造与提升策略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 2020(5):3.
[2]宋子健. 以体验式旅游开发为手段的乡村景观改造提升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孙义乐. 乡村景观改造地域特色探索研究[J]. 2021(2019-5):81-81. [4]赵金鹏. 生态共生理念下乡村河道景观的改造与应用设计研究[J]. 智能城市, 20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