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多元建筑文化融合下的云南城子古村将军第考析

多元建筑文化融合下的云南城子古村将军第考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多元建筑文化融合下的云南城子古村将军第考析

作者:陶雄军 李超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年第02期

摘 要:城子古村将军第,是西南地区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典型建筑个案,具有丰富的西南建筑与人居环境文化内涵。文章从多元建筑文化融合视角,对该建筑进行了实考,结合建造的年代背景及多元建筑文化形成的原因,归纳出其融合了汉族府第式、壮族干栏式、彝族土掌房三种建筑文化语言,并系统解析三种建筑文化特征在将军第的具体融合状态体现。 关键词:城子古村将军第;多元文化融合;府第式建筑;平栏式建筑;土掌房

将军第所在的城子古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红河州是全国唯一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有241万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占红河州总人口的60%,人口超过10万人的有彝族、哈尼族、苗族、傣族、壮族。2016年,泸西县有世居汉族、彝族、回族、傣族、壮族、苗族6种民族。清代推行改土归流,大量汉族移民从各地迁来,与彝族原住民共居城子村,终于形成今天城子村彝汉共居、文化相通的独特格局,2013年城子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一、将军第建筑群概述

将军第建筑群位于泸西县城子古村中部,半山腰一高台位置,是清代咸丰年间的将军府第。将军名叫李德魁,字鼎斋,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人,据《泸西县志》载:“李德魁,县南区沙人寨人。”因其军功显赫,获朝廷“锐勇巴图鲁”封号,所住居宅称“将军第”。城子村地处彝族聚居区,全村完整地保留了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冬暖夏凉、造型独特、结实耐用的土掌房建筑群。随着时代的变迁,土掌房的结构样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到了元代,城子古村开始出现二层楼房,建筑风格上既保持了土掌房平顶的特点,又融合了汉族的建筑艺术,同时还体现出了一定的干栏式建筑的农耕文化特点,逐渐形成了多元独特的建筑风格。城子古村的将军第自然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必然会反映到其建筑上,将军第为全村规模最大的土掌房,因而,具有较高的实物史料与学术研究价值。笔者于2018年11月专门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从多元建筑文化融合的视角解析研究。 二、与汉族府第式建筑文化的融合

《汉书·王莽传上》:“自四辅、三公有事府第,皆用传。”《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临安辇毂之下,中榜多是府第子弟。”由此可见,民间府第建筑多为贵族、官僚的住宅,将军第为将军的府邸、住宅。

汉族府第式建筑的空间形制:将军第布局融合了汉族府第建筑规制,沿中轴线由一大一小两个院落构成建筑群。院落式建筑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类型 ,故在中国与西方,院落式建筑都是建筑师乐于运用的形式 ,但由于不同的地域因素,院落式建筑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将军第为典型的汉族府第式建筑,主体为“三间两耳一天井”式的两层楼房,坐东朝西,建筑占地面积较大,设一建筑群入口门楼,主楼一层内部空间上为“一明两暗”式布局,内部空间中间为堂,两侧分为四个卧室,一侧两室,主楼外部设置有楼梯可上楼。将军第建筑适应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以及中原府第建筑特征,左右两侧设厢房,厢房做卧室与厨房,形成外封闭、内开敞的平面布局。内院的布置使建筑具有通风、采光、换气、排水的功能,体现了传统中原院落“四水归堂”的排水智慧。一层屋顶做青瓦斜坡屋顶,与二层泥土平顶相互协调,更显将军第建筑的气派与威严。

汉族文化的建筑装饰语汇:将军第的建筑装饰手法表现出中原府第式建筑的气派与尺度感。汉族建筑的装饰艺术手法与纹饰在将军第建筑中的运用,使得将军第门楣高大、飞檐翘角、结构缜密,具有汉族细腻剔透的雕镂风格。将军第的大门前设多级石台阶,两侧设方门柱,面刷白漆,门柱下部用石方料,柱底石料立面上刻有精美浮雕、象征吉祥意义的装饰图案,门头以中原传统斗拱衔接,层层递进。飞檐翘角,其上雕刻精细,使用了瓦当对屋檐进行收口与装饰,瓦当上雕有仙鹤纹样,大门屋檐因两端翘角形成弧形屋檐,门头用了多重斗拱,正中懸挂“将军第”牌匾,大气威严。厅堂梁架等地方饰有彩绘,彩绘的内容则以山水、人物为主,表现的题材多为富贵吉祥的主题内容。建筑内部的梁架、瓜柱、门当以及窗户门扇等位置,都雕刻有精美的雕饰。石雕作为装饰艺术的一种,主要运用在石柱础、石柱等位置,整个建筑大气雄伟。

无论从建筑的空间格局还是装饰审美特征来说,将军第都透露着汉族府第式建筑文化特征。

三、与壮族干栏式建筑文化的融合

城子古村所处的泸西县有6个世居民族,其中就有壮族。干栏式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高出地面的房屋,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区。 干栏式建筑结构:城子古村将军第,融合了壮族干栏式建筑的稻作文化特征。因城子村地处壮族主要聚居区之一的红河州,壮族的代表性建筑干栏式民居早为学界广泛认可。它是壮族及其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生活中所创造,并经过不断发展、改进和积淀而形成的,在时代的风雨洗礼中得到证明,故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发展稻作农业生产为基础,在历史的动荡中世代传承下来。将军第部分一层以原始木材用穿斗式的建造

手法架空。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或三层,下层为架空层,用以堆放杂物和饲养牲畜,上层为居住层,实现了建筑结构形式与地理环境的巧妙结合。

干栏式建筑材料:干栏式建筑的用材特征,将军第底层的架空用当地石材作为石础,将木柱置于石础之上,负一楼还设有可人行的廊道,用土泥砖砌成墙体,与木结构框架进行有效连接,部分地方加石砌块墙体进行防水。这样的做法,保护了立柱少受地面潮湿水汽的侵蚀,同时也减少了虫蚁对立柱的损害,因西南地区常年湿热,使用乡土生态性材料能提升居住场所的环境舒适度,因而该建筑能保存至今。

干栏式建筑功能:干栏式架空层在西南地区传统畜牧以及储物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将军第的厨房设置在大门左侧,同时一层架空,实现了廊道的功能,也满足了养殖牲畜的功能,厨房的架空层与饲养功能的结合,方便了厨房废弃食材对牲畜的喂食。晒台功能在建筑中有明显的体现,晒台从厢房的屋顶一直延续到主楼的屋顶,既是休闲空间也是劳动空间。城子古村将军第一层的架空层的面积相对较大,在畜牧养殖功能上可以实现差异性的饲养,同时在功能上也实现了架空层融合廊道的功能。壮族干栏式建筑的基本功能在这个建筑中得到了融合,体现了独特的干栏式建筑文化。

从建筑形式与功能空间来说,将军第具有明显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农耕文化特征。 四、与彝族土掌房建筑文化的融合

彝族的土掌房为平顶,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云南十八怪,泥土当瓦盖”,说的就是云南土掌房。城子古村后期彝汉混居,保存有数百间极具特色的土掌房。

本土彝族土掌房建筑形式:土掌房的空间尺度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不同于云南其他地区的其他类型民居建筑,土掌房封闭、厚重、内部空间狭小、层高不高等特质与其砌筑使用的材料特点、砌筑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将军第为全村规模最大的土掌房,城子村地处彝族聚居区,土掌房是彝族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与特色建筑。土掌房的建房基础是依照山势顺势建房,房屋旁屋顺等高线依次渐开,一层一层呈梯级向上,屋顶相接,形成长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村中房屋格局大多为四合院式,正房二层,左右各一层,门厅两旁关养牲畜、堆放杂物。该建筑的平顶式的屋顶可作为晾晒谷物的晒台,也可作活动的露台空间,土掌房的建筑形式特征在将军第的建筑上得到了较好的融合。

土掌房建筑的乡土材料:将军第为墙柱共同承重体系,以土、木、石为其主要建筑材料。在密楞上铺柴草或干松毛抹泥的平顶式屋顶以圆木平铺,用细树条、蕨草、松针等物铺平,再以稀泥涂抹,使顶面平整,再在其上捶打稻田里的“熟土”。将军第将彝族土掌房的泥土屋顶与中原青瓦斜坡屋顶相结合,形成别具特色的上层平顶式屋顶、下层斜坡屋顶的景象,建筑材料

上使用了松木与栗木,墙体使用了石材、土砖与木板等的组合,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将军第的土掌房地理特征:将军第选址讲究,建筑群随着飞凤山的山势灵活布局,加之它建筑材料的生态性,宛若天成,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给人以自然质朴的美感。其建造与内涵,充分体现了彝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模式、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的秩序性、注重建筑环境的人伦道德之审美文化内涵的表达。

从建筑形式与地理环境来看,将军第具有明显的彝族土掌房建筑技术与地理乡土特征。 五、結语

综合上述考析,将军第是多元建筑文化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为有着三种不同民族建筑文化的融合,才使得将军第形成了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在外墙及屋顶的建造技术上,采用的是彝族土筑民居的传统技术,但在建筑平面布局及院内隔墙,开窗及瓦当和门楼等的建造上,采用了汉族建筑的典型做法,同时还融合了古老干栏式建筑的农耕功能。将军第充分体现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多元融合状态,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创造性建筑个案,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翁达来,夏峻嵩.中西院落式建筑比较[J].四川建筑,2003,(2).

[2]覃彩銮.论壮族干栏文化的现代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3]金鹏.云南土掌房民居的砌与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4]陈柳,郭鑫.试论彝族土掌房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以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简介:

陶雄军,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南民族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李超,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