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雷雨》中周朴园人物形象及悲剧命运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人物形象及悲剧命运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8年第35期教育教学6

LIBERAL ARTS FANS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人物形象及悲剧命运

黄洪瑞

(南京市第一中学 高三(2)班,江苏 南京 210001)

【摘 要】《雷雨》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相互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以家庭矛盾为主要线索,突出了

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本文作者从一个高中生读者的角度,浅要分析了作品中周朴园的悲剧人物的形象及其命运。

【关键词】《雷雨》;人物形象;命运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35-0227-02曹禺的《雷雨》对每位人物刻画到位,个性极为突出。在大部分读者看来,周朴园嫉妒狡诈;虚伪,是个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人,在他身上的标签多为、。舞台上演员也多将周朴园展示为反面人物,对于周朴园人物形象理解的过于片面。作者认为这个很有特点的悲情人物刻画深入人心,值得我们思考和分析。另外,我们高中生分析时需把握整体的核心人物,从核心人物切入,找到戏剧性特征的最佳 解读[1]。

一、复杂的人物关系及主要人物

《雷雨》中八个人物,从社会地位来看,可将其分为统治和被统治两个对立阶级,家庭人物关系角度来看,可分为长辈及晚辈。多年恩怨将周朴园与其余七人交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主仆夫妻关系;兄妹关系;恋人关系,后母与儿子则为地下情人。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源自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一段恩怨,但三十年后,主要与周萍有关。周萍是鲁侍萍与周朴园诞下的长子,在周家是一个矛盾体。他尊敬又害怕自己父亲,不敢违背父亲的话,长期下来生活的十分压抑。繁漪敢爱敢恨,与周萍年纪相仿,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加上在周家同样活得压抑,种种因素导致两人关系发展迅速。

幼年的周萍生活在家乡,没了母亲,父亲又是陌生的。母亲死亡没人告诉他,成为他内心最好奇的事情。从周围人流言蜚语中总结出两点。

(1)他是私生子。

(2)母亲的死与父亲相关。如繁漪所说,周萍恨他父亲,想他死,即便是灭伦的事也干。可以说周萍与后母乱伦是故意报复父亲,以此获得快感。但在与父亲相处中,慢慢改变对父亲看法,由恨转变为崇敬。这段不伦之恋导致他产生罪恶感,为摆脱这种不伦之恋,四凤成为其最好情感转移对象,殊不知四凤为他同母异父的妹妹,他再次犯下可怕的乱伦罪。本文主要分析了周朴园和蘩漪两个悲剧人物的形象特

点。

二、周朴园人物形象及悲剧命运分析(一)封建家庭中资本主义者

周朴园是一位大资本家,曾在德国留学,与大多数资本家一样,他通过压榨工人赚取财富。即使如此,大部分人都认为周朴园具有资产阶级及封建两种特征。周扬曾说过,周朴园在家庭中是一位顽固的家长,田本则说周朴园是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杂交的畸形产物。在家庭中,周朴园是一位封建的大家长,封建社会的夫权与父权使他,通过其穿着“官纱大褂”、冷峻目光、嘴角冷笑及大拇指的扳指都表现出其浓烈的封建、、的气息。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为模范市民、模范家长,认为其家庭最、最具有秩序,教育出的孩子也是健全子弟,决不让人说任何关于其孩子的闲话。此模范完全是通过封建规范评判出来。周朴园对家中人员控制欲极强,要求所有人绝对服从他的命令。尤其对于繁漪,他清楚知道,繁漪最不将他放在眼里,多年来两人感情冷漠,繁漪又极为了解他的底细与周萍身世。每当繁漪作出反抗,周朴园都会担心自己的罪恶、秘密会暴露,啃食掉他封建大家长的威严。担心儿子效仿,会毁掉他多年来建立的自认为;秩序家庭。只要镇住繁漪,就能震慑其他人。因此他说繁漪有病,繁漪就不能否认,要去楼上休息。他让繁漪喝药,为儿子做服从榜样,让孩子也跪下吃药,其实是在强调其夫权、父权的权威。

(二)情感孤独者

周朴园作为普通人,对情感也有需求,对亲情渴望,但在其生活环境亲情与爱情得不到相应满足。在家庭中,周朴园作为封建大家长,必须有威严,让所有人无条件服从于他。也使得家里人怕他、敬他,甚至渐渐远离他。繁漪与周朴园年龄、兴趣、性格都相差太大。周朴园保留侍萍照片、家具、不开窗习惯,还将其为他做的衣服找出来穿,成为他心目中完美妻子代表。导致繁漪受到刺激,两人之间横着一个“死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27

人”,繁漪仅仅为符合周朴园身份的夫人及儿子服从榜样,多年来她面对着、冷漠的丈夫,根本不能奉上妻子的体贴与温柔。

大儿子是周朴园的希望,可以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但与他生分,还在外鬼混,不得他意。周冲为周朴园中年得子,相对比较溺爱。周冲天真爱幻想,毫无保留爱着身边人,周朴园也只有从小儿子这感受到久违的亲情。但经历母亲被逼喝药后,对于父亲感情逐渐冲淡。周朴园在家庭感受不到亲情温暖,只能寄情于三十年前美好回忆。

那时他刚从德国留学归来,虽未被资产阶级思想彻底改造,但还是会将部分新观念进行实践,如,爱情。而侍萍年轻、漂亮,又读过书,自然成为其爱情试验田,侍萍在这场恋爱中也是有真心付出的。赶走逼死侍萍也许不是周朴园想要的结局,是由封建性质决定。两人毕竟真心爱过,加上后来不幸婚姻生活使其更怀念侍萍。但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封建资产阶级本性使他说出“你来干什么”,虽曾爱过侍萍,但更担心的是侍萍暴露他的罪恶,毁掉他模范家长的形

象及多年来的努力。比起这些,他更愿意牺牲对侍萍的感情,因此在他的感情世界中,他从来都是孤 独的[2]。

《雷雨》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人物形象非常鲜活,个性十足。他们有着自身强烈的欲望和意向,不甘于成为命运的奴隶,想要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可是不管是谁,无论善恶,都逃脱不了悲惨的结局,越是挣扎,越是绝望。就像本文介绍的周朴园,在一切都浮出水面后,昔日威风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满目的凄楚。他想要建立起一个封建式模范家庭,最后却只能悲惨结局[3]。这种悲剧命运充分体现了曹禺对于人生和宇宙的自我感受。

【参考文献】

[1]王卫平.曹禺三大名剧的接受历程与当代价值[J].文

学评论,2005(6).

[2]杨莉芳.经典的瑕疵:评话剧《雷雨》第一幕[J].赤

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7).[3]王鑫,王崯.从《雷雨》的序幕和尾声重解其主题内涵

[J].文学教育(上),2013(10).

(上接第180页)

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向文学社“青草”投稿,并设立“优秀作文榜”对入榜者大张旗鼓地给他们表扬。还要经常组织作文竞赛,这是巩固发展兴趣的好办法,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

总之,积累酝酿兴趣,诱导激发兴趣,巩固发展

兴趣是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全程培养作文兴趣的三个环节,是完整不可分割的。三个环节都注意兴趣的激发培养,环环相扣,次次如是,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钟为永.写作教学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