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中高2010级高三(下)第二次月考
文科历史部分测试试题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8页,第二部分(综合题)9至12页,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秦琅邪台刻石》中说:“器械一量,书同文字。”关于秦这一文化说明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②促进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③是主义集权制度的产物 ④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钳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不包括 .
A.允许外商在中国居住 B.外国人可以在唐朝任官
C.允许外国人和中国人通婚 D.外国商船可以在沿海和大运河自由航行 14.下列属于元朝行中书省的是
①山西 ②湖北 ③云南 ④贵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下列事件与努尔哈赤无关的是 .A.建国,号金,史称后金 B.改国号为清,以示灭明之志 C.创立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制度 D.迁都沈阳,移师南下
16.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清朝黄龙旗”、“中华五色旗”、“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旗”等中国国旗的演变体现了许多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
A.国际地位变化 B.政治制度变化 C.社会性质变化 D.民族的变化
17.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 (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第④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
A.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B.提出建立联合的主张 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
18.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十周年纪念日,下列关于澳门历史和现实表述正确的是
①澳门问题是由中国封建王朝的腐朽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②澳门问题不同于问题 ③澳门回归后其拥有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和终审权④澳门胜利回归的根本原
因在于“一国两制”的伟大决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对图6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 读,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0.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和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B.第一、第二国际都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
C.苏俄“战时主义”和“新经济”都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D.社会主义阵营成员国中,南斯拉夫最先进行经济改革
21.欧洲发生了极富象征性的两个事件:一边的联盟正在筹备建立,而另一边的联盟却悄然而散。这里“正在筹建的联盟”和“悄然而散的联盟”分别是指
A.欧洲联盟/社会主义阵营 B.多极化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C.欧洲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美欧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第二部分(综合题)
本部分共4题,共160分。
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 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三 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 在乾隆朝中高级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融入 世界的脚步不断加快。2000年至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为8.4%、8.3%、9.1%、10.0%、10.1%、10.4%、10.7%,另据统计,2007年GDP增速11.4%。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 6619
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
——网易财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成因。(8分)
(2)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这一原因给近代中国经济带来了什么积 极影响?(6分)
(3)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1840以前)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这一“毛病”是怎样造成的?(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顽疾对近代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6分)
(4)根据材料四中2000—2007年中国GDP数据的变化,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8分)
39.(60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是能源和资源大国,近几年因石油和矿产品价格上涨而得益。俄罗 斯拥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石油储量的13%,煤炭储量的23%。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它重振经济的后盾。 材料二 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
(1)简述俄罗斯能源资源的特点。(4分)
(2)莫斯科市的道路网为 式,简述其主要优点。(6分)
(3)根据俄罗斯矿产资源状况与中国实际,说明中俄两国最适宜在什么领域加强经贸合作?(2分) 试分析这种合作对两国的意义。(8分)
材料二
材料三
1411—1433年间,明朝著名的太监亦失哈曾先后十次率大规模船队经国黑瞎子岛,到黑龙江上游巡视;
1854年清在黑瞎子岛东北角设立了乌苏里昂哥卡伦(边防哨卡);
1929年,中苏发生战争,史称“中东路事件”,中国东北军全面溃败,苏联顺势占 了黑瞎子岛;
1969年,中苏恶交开始,苏联开始往岛上移民。第二次谈判中,珍宝岛事件爆发, 中苏发生冲突。谈判戛然而止„„
200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 关于中俄边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双方边界争议尘埃落定„„
2008年10月14日中俄双方举行“中俄边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黑匣子岛西侧一半 的岛屿正式重新回归中国的怀抱。
(4)材料二中A处国界线是根据什么条约而划定的? B处所在的地区是因为什么 条约而丧失的?(4分)
(5)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指出影响20世纪60年代中苏黑瞎子岛归属问题谈 判的主要因素;(4分)并分析黑瞎子岛部分回归中国的主要原因。(6分)
(6)谈谈你对黑瞎子岛部分回归中国过程的认识。(6分)
材料四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俄罗斯是中国第贸易伙伴,中国是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2010年3月24日,中国商务部副高虎城在莫斯科会见中俄企业家代表的发言中表示:当前中俄经贸关系总体势头良好,尽管2009年双方贸易出现下滑,但令人欣慰的是,2010年双边贸易开局良好,前两个月同比增长67.9%,达到78.4亿美元,接近危机前水平,前景喜人;中国历来重视同俄方的经贸合作,虽然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分歧和摩擦,但双边经贸合作基础牢固,基本面良好,中俄双方有很强的互补性,加强双方经贸合作符合两国利益、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国际形势,中俄双方应求同存异、共同努力,拓展和深化合作领域,将中俄经贸合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7)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为我国如何同发展经贸合作提出合理建议。(10分)
(8)结合材料四,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中俄双边贸易关系。(10分)
重庆八中高2010级高三(下)第二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
一.选择题(共140分)
1.A 2.C 3.A 4. D 5.A 6. D 7. A 8. C 9. B 1 0. A 11. B
12.A 13.D 14.B 15.B 16.C 17.A 18.A 19.B 20.C 21.C 22.D 23.C 24.C 25.D 26.D 27.B 28.A 29.C 30.A 31.D 32.B 33.C 34.C 35.B 二.综合题(共160分) 36.(36分) (1)(8分)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分)河流多,径流量大;(2分)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2分)
(2)(6分)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有利于企业文化扩散。(6分)
(3)(6分)成都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军事上易守难攻,少有外来入侵,经济稳定发展时期长。
(4)(6分)气候湿润,水汽充足;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散失,阴天雾天多;地势较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5)(4分)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 (6)(4分)水土流失(2分) 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态恶化; 泥沙淤塞河道和中游湖泊,造成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
37.(32分)
(1)中国: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英国:工业化时代到来。原因:工业开展。(8分)
(2)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原因:工业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2分)
影响: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产生。(4分)
(3)原因:农本思想忽视重工业的发展;闭关锁国、大国心理造成中外交流的
缺乏;小农经济带来的对先进文明的抵制。(4分)
影响: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工业缺乏原始积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对外
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严重依赖。(6分)
(4)趋势:平稳、快速增长。(2分)
原因: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是经济发展有利的国际环境;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和完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答对3点给6分)
38.(32分)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是人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其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2分)在材料中具体表现为:①密切联系群众,总理和五省市区市领导先后亲临抗灾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3分)②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各级自觉将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公示接受监督。(3分)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各省市区领导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3分)
(2)理论依据:①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市场调节其实质就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等机制来实现的,建立采水供水价格体系是发挥市场作用的重要前提。(3分)②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采水供水价格体系的建立也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的重要表现。(3分)③也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分)
现实依据: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分)
意义:建立水资源的价格体系,有利于合理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分)
(3)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朱亿同志带领广大职工为群众找水送水,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做出了贡献。(2分)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埋头实干,要有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朱亿同志始终冲锋在前、尽心尽责,放弃节假休息日,每天早出晚归投入抗旱救灾工作。(3分)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需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朱亿同志心系群众,努力解决群众在大灾中的切实问题,践行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和信念,体现出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3分)④个人和社会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人的活动能对社会产生能动的影响,朱亿同志用自己的行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实现了个人和社会,主管和客观的统一。(2分)
39.(60分)
(1)种类多、数量大、(2分)地区分布广相对集中。(2分)
(2)环形放射式(2分) 利于城市中心与周围的联系,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4
分)
(3)石油(油气,能源)(2分)
对俄罗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部地区的石油开发和经济发展; 扩大石油出口渠道,降低石油出口成本,获取更大经济利益。(4分) 对中国: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增加能源进口渠道,提高进 口石油的安全性;距离近,运费低,降低能源进口成本。(4分)
(4)16年中俄《尼布楚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4分) (5)因素: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推行扩张);中苏关系恶化。(4
分)回归原因:黑瞎子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俄双方互有让步,最终达成共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6分)
(6)认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尊重事实与考虑现实存在的统一;自主与坚持和平的统一(6分)
(7)①要拓展和深化双方合作的领域,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双边贸易和经贸合作,双方要调剂余缺、优势互补。(3分)②要坚持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则,要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要和俄方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合理解决双方贸易摩擦。(4分)③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相关原则,要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依法保护我国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3分)
(8)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发展中俄双边贸易关系既要看到现在,有必须先向未来,着眼长远。(2分)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看到道路是曲折的。中俄双边贸易总体是良好的,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分歧和摩擦。(3分)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求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中俄双方要拓展和深化合作领域,力争把双边贸易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中俄双方有共同利益,也存在摩擦,只有二者求同存异,才能推动双边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