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1.6 高职专论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木 彭龙慧 曹茂琴 丁 菲 (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分析了影响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并从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课程体系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 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6-0037—02 1999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高职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进 校企合作缺乏利益协调机制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校企合 入“十一五”时期.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拉开了我国高职 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学校与企业 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幕.高职教育从“本科压缩饼干”模 双方的积极参与合作。但从现实状况来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式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转型已成为一种趋势。构建 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由于园林企业参与企校合作、工学结合 新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关系到专业人才培 需要增加培训人员成本,又不能减免税收.成本核算抑制了企 养目标的实现。也是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 业参与的积极性:学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学校参与校企 正确认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存 合作、工学结合关注的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如何协 在的制约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真正实现向校企合 调校企双方的利益关切。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是很多职业 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院校感到棘手的问题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制约因素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对策 人才培养目标尚不明晰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改革的起 明确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园林技术专 点。也是归宿。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行动指南。我国 业人才培养目标既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园林技术专业课程 现有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本科教育基本相似. 体系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园林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提高 多数仍沿袭本科园林专业或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属于本 的必然反映。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 科的“压缩饼干”,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其重要原因 作的意见》提出的高职教育应“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 在于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建立在“知识本位”的基础上.虽几经折 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精神.高职园林技术专 腾。目标仍然不甚明晰。 业人才培养目标。既不能等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理论型、 课程体系仍未摆脱学科模式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 学科型人才。又应有别于普通职业中专、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 属性,同时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设置和课 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这个培养层面上。应明确高职园 程体系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园林专业高素质技能 林技术专业是“培养高等园林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这个目标.为 型人才的需求 但目前我国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仍未 进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奠定基础 摆脱学科模式.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基本结构自下而上依 改革现有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这是实现高职园林技 次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只是因学制短、学时少而压 术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关键 实现由学科型的园林技术专业课 缩了课程、简化了内容。这种课程结构按专业理论的内在联系 程体系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转变.需要正确理解工学结合课 构筑而成。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 程体系的课程理念.制定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目 但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缺乏职业教育特色。 标.变革现有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开发及课程评价方 “双师型”教师缺乏建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 法 使课程教学不再停留于专业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孤立的 程体系.对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 技术训练.而是强调使学生在具体、完整、综合的工作过程中学 更高的要求。在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 习与思考,感受职业成长,在形成专业能力的同时,发展关键能 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直接决定着具体课程内容的取 力.提高综合素质。 舍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师如何保证专业理论的“必需”与“够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指一专多能. 用”.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如何 专、兼结合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程度如何,直接 在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新技能的过程中促进 关系到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及工学结合的园林 学生良好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形成.都对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技术专业课程的顺利实施 解决高职园林技术专业‘,sR师型” 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达到“双师型”标准。目前高职园林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抓领军型“双师型”教师的 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对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建设形 引进,使之成为专业骨干,影响、带动一批专业教师尽快向“双 成了制约。 师型”教师转变 二是要加强园林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在 课程评价单一化许多高职院校的园林技术专业尚未形 职培养。通过校企合作.让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到园林生 成规范的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只进行常规性的课程评价工 产一线进行专业训练.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作.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时。一些学校往往偏重于 书 三是制定“双师型”教师激励,这是建设“双师型”教师 理论知识的评价.忽视实践技能的评价.往往以一两次考试作 队伍的关键.“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与个人专业背景各异, 为学生课程评价的标准.评价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不符合职 管理难度明显大于其他教师。实践表明,建立完善的“双师型” 业教育的特性 教师聘任制度.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 }本文系200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优化研究》(课题编号:JXJG-09-4-9)阶段性成果 高职专论 2O11.6 高职生网络生活调查的分析与启示 岳卫华何华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151700) 摘要: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大学校园,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 的负面影响。由于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网络素质高低不同,这种影响显得更加突出。针对高职生的网络生活进 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增进高职生对网络的了解,构建和谐的网络使用环境,切实发挥网络在新形势下的教 育导向作用。 关键词:高职生;网络生活;调查;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6—0038—02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男生1696 人。占调查人数的69.66%;女生739人, 占调查人数的30_34%:大学一年级学生 860人.占调查人数的35.32%:大学二年 级学生835人.占调查人数的34.29%: 大学三年级学生740人.占调查人数的 30.39%。 较大的差异.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 年级的差别.一年级学生尚未形成上网 习惯.上网的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通 过网吧和手机:二、三年级学生则因对大 学生活的适应、课程安排及学习对网络 的需求.主要通过ADSL或宽带在宿舍上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社 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 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同样.网络在给大学 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 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影响大学 生的政治观念、精神生活、行为方式。为 此.笔者对济南章丘大学城的4所高职 院校展开了高职生网络生活的广泛调查 网:二是专业的差别.计算机系的学生对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电脑和网络具有“先知先觉”.且有接触 高职 网龄、上网次数及上网方式电脑的条件;三是性别的差别.男生相对 于女生似乎更容易或更习惯接触网络 上网的费用 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 和分析.旨在积极引导高职生这一特殊 群体的网络生活.发挥网络的正面教育 导向作用。 调查主要以问卷兼顾个别访谈的形 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 问卷2435份 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上网 的目的、上网的花费、上网的时间、上网 浏览的内容及对网络的认识等方面 为 了增加调查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均采用 匿名的方式 生的网龄多在两年左右.都较早地开始 接触网络 一方面说明我国网络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和电脑应用的普及程度. 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开放式的环境促使 学生的业余生活多元化.当代青年学生 可以全方位地接触知识、获取信息、了解 客观世界 被调查的学生100%都有上网 经历.但上网次数并非过于频繁.“每天 都上网”的有3成多.主要集中在高年级 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中:上网的方式有 合理分配生活开支.并对上网有所节制。 但是也有近一半的学生上网的花费占生 活费用很大的比例.这部分学生主要是 男生,花费包括上网费、购买游戏点卡 等,更有甚者则购买游戏装备、游戏账 号、高配置的电脑及外设等.这部分学生 大都对网络游戏达到酷爱或痴迷的地 步.整天沉溺于网络 的待遇.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 形成。 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尽快从“准职业人” 构建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这是完善教学管 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客观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完善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课程考试、测验、实践技 能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为使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更能反映高 职教育的特性.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在课程考核评 价中.应按照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权重.由专业课教师与技 能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也可以由学校和参 与工学结合的园林企业共同制定某专业的职业技能评价标准. 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合理分项.逐项考评 加大工学结合工作力度.形成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为使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应加大工 转化为“职业人”.使企业在参与工学结合的同时.也能分享学 校的资源优势,从而更自觉地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式的实践.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1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 教育,2006,(3):30-32. f2]于景臣.对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几个f"-I题的思考[J】.职业 技术,2006,(14):167. 【3]-r'.-江.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 术教育学院学报,2006,(2):6—7. 】李桂霞.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课程模式的思考[S1.中 国高教研究.2006,(9):78-79. 学结合工作力度.形成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首先.在管理上要 理顺学校与园林企业之间的关系.使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紧密 对接.推动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与教学模式. 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培训的一体化。其次。要建立适应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工 学结合。使学校能够根据企业的要求灵活地设置课程、改革教 学内容,从而实现工学结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加强实 训基地建设.改善实验教学和实训条件.争取企业和学校对实 践教学的资金支持,探索学生参与园林企业的项目设计、施工、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实习实训及生产劳动的途径和方法.不 【5】李进,丁晓东.产学合作教育研究与探索[M】.上海:上海交 通大学出版社.2004. 『61孙琳.产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探索fM1.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3. 『7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 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彭龙慧(1956一),男,江西万安人。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 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管理 与园林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