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或主题: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内容:绪言
走进化学世界
我们周围的空气)
温馨提醒: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
4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单选) 1. 下列做法中,跟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利用CO冶炼金属
B.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
C.将CaO放入食品包装袋作食品干燥剂
D.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和白醋
2. 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大米发生霉变(物理变化) 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潮湿的衣服晒干了
(物理变化) D.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
(化学变化)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O2只在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B.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C.空气中的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D.空气中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4.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空气属于化合物B.矿泉水是混合物C.氧气属于纯净物
D.二氧化硫是氧化物
5. 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同时也反映实验者的化学素养,下
)
(列有关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B.读取液体体积C.倾倒液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
6. 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B.利用煤燃烧发电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
7.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C.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D.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8. 实验室里取8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①带铁夹的铁架台,②10mL量筒,③100mL量筒,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试管。⑦试管
夹。⑧胶头滴管。A.②④⑥⑦
B.①②④⑥⑧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⑥⑧
9. 谚语诗词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10.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则碳在氧气里燃烧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D.燃烧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除特别指明外,化学方程式每个11. (6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⑴自然界中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CO2,实现O2和CO2的循环。
⑵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要使用清洁能源。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⑶海底埋藏着大量的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可燃冰”,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甲烷燃
”是我国的重要国策,回答下列问题:
吸收CO2放出O2,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
O2放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可燃冰”作能源,能达到“减排”的目的
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
⑷LED灯是一种节能灯,为其供电的装置接受阳光照射后,便可将12. (7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备和收集装置。
_________转化为电能。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一般选用①,②,通常收集装置一般选用的是
________。
B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
B的优
A装置的理由是:
⑵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若用装置D排空气法收集
O2,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用装置
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D排
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⑷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
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
用图中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3. (7分)小明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家后他查阅资料,得到了以下信息:
对火柴产生了兴趣,想弄明白火柴着火的原理和过程。回
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
锑(Sb2S3)组成的引火药,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
三硫化二锑与空气中氧
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锑和二氧化硫,使氯酸钾受热分出氧气,同时引燃火柴梗。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⑴火柴盒外侧上玻璃粉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试写出火柴点燃过程中三硫化二锑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⑶小明在划火柴时划不着,请你帮助他分析划不着的原因可能是⑷小明把燃着的火柴头朝上,很快就熄灭,原因是⑸火柴划着到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中,的有________个。
14. (7分)小明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准确称取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氧气
1160mL(标准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放热反应的有
________个,属于分解反应
15.8g纯净的高锰酸钾在250℃条
⑴请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⑵意外发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mL(标准状
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应生成氧气
况)。小明通过数据分析,意外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大于理论计算的氧气体积。⑶提出假设:小明取实验后的少量固体残渣再次加热,的问题和上述实验结果做出如下假设:猜想I: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猜想II:生成的锰酸钾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猜想III: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受热都可以放出氧气
经检验又产生了氧气。
小明根据发现
⑷设计实验:小明同学又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实验1:取一定质量的
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
MnO2的质量
不变。则猜想________和猜想________错误。
②实验2: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2正确的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证明二氧还要验证二氧
⑸拓展延伸:小明通过思考,认为二氧化锰也可能是锰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化锰是锰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化锰在反应前后的
除要验证二氧化锰能改变锰酸钾分解的速率外,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不发生改变。
15. (7分)右图是小华同学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两个实验:实验1:在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余下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如图A)。在带橡皮
立即伸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实验2: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将试管放入热水中,
(如图B)。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
(足量)白磷,用
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
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⑴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打开弹簧夹,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实验2中,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白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根据以上现象,推断氮气的二条性质:①注意:若答对下题奖励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60分。
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
⑷从测定结果分析来看,实验2的效果较好,你认为理由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
16. 取若干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在试管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将试管内的剩余固体冷却后称量,得到
10.7克固体,再将其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固
体3.25g,试计算氯酸钾的质量及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D C B A A D C B A C 11.(1)光合作用
(2)氢气(3)CH4+ 2O2 点燃====CO2 +2H2O “不能” (4)太阳能
②反应不需要加热,
C或E
12.(1)①固体和液体反应
(2)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3)a b (4)E
13.(1)增加摩擦,提升温度,以便达到可燃物着火点;((3)用力过轻(或划得太慢或火柴头潮湿等,合理即可的着火点(合理即可)
(5)4 1
2)2Sb2S3+9O2 2Sb2O3+6SO2。) (4)火柴杆温度低,达不到燃烧
14.(1)2KMnO4 K2MnO4+MnO2+O2↑(4)①猜想I、猜想III
②在加热K2MnO4的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如果复燃,证明气。
K2MnO4加热可以放出氧
(5)质量化学性质
15.(1)实验1:产生浓厚的白烟、发出黄光(2)实验2:完全反应掉试管中的氧气(3)①氮气不支持燃烧,②氮气难溶于水
(4)①反应始终在密闭系统中进行,测定的结果更准确。②水不会留在导管,会全部进入试管(其它合理答案也可)16.解:氯化钾的质量为设氯酸钾的质量为2KClO3 2KCl + 3O2245 149 96 x 7.45g y
10.7克—3.25g=7.45g
y。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
4P + 5O2 2P2O5
x,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x=12.25g y=4.8g
答:略。
试卷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
本次化学试题,紧扣教材不像课本上一眼就能看出答案,
;注重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试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并
因此,许
大多数题目需要学生思维转几个弯才能得到答案。
多好的学生很难在这份试卷上取得高分, 最高分为60分。那些只懂基础的学生,成绩也考
得不是很理想,平均成绩为
二、答卷质量分析1、选择题,第
42分。
5、6、9、10、题大多数学生将题意看错而误选,少数学生是全然不知
题意,只是乱选。有的学生对于其余的错题是对概念不清,记忆不准确。
2、填空题,第
11和12题相对来说得分较多,其余的题丢分主要是:学生对化合物和
推断不准确,对化学反应的实
如将制取氧气的
氧化物的概念及其关系混淆不清。学生读题不求甚解,分析、质理解不透等原因造成的,
还有的错误在于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准确,
化学方程式写错等。还有最严重的是对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描述极差。
3、实验与探究,第
13,14,15题得分较低,第
15题分析推理题的综合性较强,需要学
解答不准确
生打开思维学会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解答,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薄弱,
或不简练,还有审题不清、粗心大意,导致出错较多。
三、典型错误分析:
1、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等理解模糊。2、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到位。3、有关化系实际的问题答不好。
4、审题不清。如选择题,选错的有人看成选对的,选对的有人看成选错的。实验题,要求用名称填写,而有许多同学用序号写。
5、实验操作规范化、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装置的不足之处检查装置气密性;对改进装置不能正确认识,主要原因是对实验原理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6、语言表达能力差。有的同学叙述不全面,反映出学生思维不够严谨,表达能力差,不能做到准确表达。
7、解题规范性不够。如计算题部分,解题的步骤不全,书写不规范。四、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
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
;计算能力非常薄弱
导致答题错误。;对化学用语的
;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
;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出关键点。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能正确归纳出不同化学反应的相似之处会进行探究性学习
;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不
;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
五、今后教学的建议
1、要在扎实把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让学生更加关心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涉及化学知识的问题,
对学生碰到的疑难点、
易错点应及
时给予点拔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课堂上应精讲多练,多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答卷中反映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有缺陷,
要在平时的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
范的训练,注意科学性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总之,作为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研究如何让学生爱学化学、
要把化学教学作为事业而不是职业,
教师要
愉快的学化学、结合生活实际的学化学、
学生不是做化学题的机器、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的学化学。而不是机械的背化学、学。加强实验探究,提高创造性思维。
不能让学生充满怨恨的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