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跨文化交际能力初探

跨文化交际能力初探

来源:叨叨游戏网
跨文化交际能力初探 胡佳乐 摘要: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系统在翻译过程中相互交织。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当 代社会,各国之间的外事活动和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外事翻译已成为一个具有独特专业性的翻译领域。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的角度,就如何避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角度对外事翻译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外事陪同;外事翻译;跨文化交际能力 1.引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与世界各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因此 外事翻译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长。如今,外事翻译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独 特专业性的翻译领域。外事翻译作为外事活动中一种文化的必要手段, 它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凸显出来。 2.陪同翻译的职责 陪同翻译一般可以定义为一项外事翻译活动。从字面理解,它主要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事陪同;二是外事翻译。从事外事陪同翻译,必 须要礼仪和规范相关的主人,伴随着学习一些技能,比如在第一次见到 外国人,如何互相介绍,公车座位顺序,在伴随着旅行的顺序在路上, 在餐桌上用餐礼仪等等。同时,作为外事翻译也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素 质:首先,要具备正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其次作为外事翻译工作人员 还必须拥有扎实的翻译专业素质;三要掌握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知 识,注意积累相关风俗人情方面的知识;四耍具备开阔的文化视野,掌 握国际动态,以更好地了解相关交往对象,了解国外有关国家的风俗文 化等。在陪同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 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都各不相同,不可避免会在跨文化交流的 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 3.外事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由于意识形态的,社会文化,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经常 会遇到一些障碍,一个是跨文化理解的神话;第二个是解释器的刻板印 象的存在;三是一个国家的中心。接下来,本人将结合自身的翻译实 践,细谈外事陪同和外事翻译中三种跨文化交际障碍,以期就如何避免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进行探究。 3.1认识上的误区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而且也是文化的翻译。外事翻译首先就是 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然而,人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时,往往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于他人,而忽略了另一方的文化 感受。在陪同马来西亚彩虹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Samuel Sum的过 程中,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在内蒙古的一次就餐经历。餐桌上佳肴美味堆 砌,吃饭期间,不醉不归,一醉方休的劝酒文化都让他瞠目结舌。从中 国的文化角度看,我们会认为主人非常热情好客,但Samuel Sum觉得, 两个人吃满满一桌佳肴是一种极度的浪费,至于劝酒,更是让他后怕。 在外事活动招待外国客人,我们经常习惯性的认为外国的饮食文化中国 是大致相同的,这样我们的晚餐将会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招待,生怕招 待外国客人,然后外国客人往往觉得不舒服,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 风俗。在马来西亚,受西方礼仪影响,他们的中餐往往较简单,餐桌上 自取所需,不需要推杯换盏,更无需一醉方休。由此,跨文化交际的障 碍就出现了,同样中国人在参加西方人宴请时是否会误认未曾受到礼遇 呢?这就是典型的认识错误导致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困惑,这个误区不消 除,外事翻译过程中就会出现文化冲突,宾客双方或许会出现“愤怒、 恐惧、退缩”的情绪,最终导致通信失败的后果。所以对于外事翻译和 陪同下,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很长一段时间,更容易误解,需要提醒自 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学会观察异国文化,本土文化的比较和提 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2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主要指,人们受限于对某种事物“先人为主”的印象,因 而无法客观正确的去认识事物。比如,认为英国人很古板,美国人很开 放,法国人很浪漫,这些都是一些刻板印象。因为英国人中肯定也会有 具备浪漫情怀的人,美国人中也会有具备保守情结的人。在做陪同翻译 前,本人对于马来西亚的认识,仅仅局限于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网 ・1 18・ US ess 家,全国人口2200万,由26个族群组成。在众多的族群中,以马来族、 华族、印度族三大族群为主。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共存的社会。而马来族 以信奉教为主。教徒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是以纱巾包头,以 长袍蔽体,思想保守的形象。但在担任马来西亚团陪同翻译一职期间, 接触到一位极富浪漫情怀的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他在与人交流的过 程中,爱以各种夸张的肢体语言表达情绪。因此,为了避免“刻板印 象”这种跨文化交流障碍,我们在日常外事交流活动中,就要扩大自己 的知识面,多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从而避免“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的交际错误,可以通过多跟不同圜家的外宾交流,来纠正已 有的“刻板印象”,形成对各个国家全面的正确认识。 3.3民族中心主义 胡文仲先生(1999)对“民族中心主义”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民 族中心主义”指的是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 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 价值观念等。所以在观察另一种文化时往往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是非标准 为标准,对于自己文化不同的事物常常做出价值的判断,有学者认为每 个人耍彻底摆脱我们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各种观念和看法是不可能 的。 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过帝国的辉煌,我们的深层意识中积淀着皇皇的 大国意识,外事翻译和陪同肯定也无法彻底摆脱“民族中心主义”的误 区。例如在马来西亚语中,阿拉伯数字1到9的发音分别是两个音节, 而1O是三个音节。在发19的音时,汉语只需读2个音节,而马来西亚 语却需要读5个音节。由此类推,阿拉伯数字9999,汉语发音只需7个 音节,但马来西亚要读20多个音节。许多中国人不禁为自已国家文明 的博大精深能感到自豪时,不免会对别国语言评头论足,认为不科学、 不合理。在外事活动中宾客双方会相互交换礼物,有人在收到外宾礼物 时或许会感到失望甚至抱怨。总觉得自己为客人准备礼物时煞费苦心, 而对方的礼物太轻”、太“薄”,这就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民族中心 主义”误区。中国自古重视送礼,讲究人情,而西方人在处理人际关系 时,并不讲究中国这样“浓”的“人情昧”,这就说明了“民族中心主 义”误区是普遍存在的,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作为陪同翻译,我 们要引以为戒,避免犯“民族中心主义”的毛病。 4.结谱 简而言之,在进行外事翻译的活动中,我们必须要考虑语言与文化 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深深植根 于语言。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在外事翻译时,毫无顾忌两种语 言间的文化差异或者完全正确地传递两种文化的差异都是不可能的,这 或多或少要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如社会意识形态、历史人文环境 等因素。但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主体,陪同翻译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礼 仪和规范,了解一些陪同技巧,还需要在翻译中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通过在平时工作生活中的学习积累,知识面拓展,努力克服跨文化交际 中的障碍,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外 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主编.杜学增著.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 胡文伸.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9.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o4. [4] 王霄凌.论外事翻译的特点[J].济南大学学报,200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