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5期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问题讨论 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几种技巧 河北省蔚县第一中学 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胡文彬李静075700 065000 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常常需要根 据不等式的结构,配以适当的变形构造技巧, 方能如愿. 变形构造原理:用公式 旦 二二 ≥、7, (nf>0,i=1……n)求式子F (n。,…,o )最值时,要通过(配凑,分离,整 体代换,换元,拆项等)变形技巧,使得F (aI,…,a )扩大或缩小后构造为 一—旦 —或 a戥、/—1 2n… 刖形 ,具 a的形式,其代 数值正好是常数(最值).现举例说明几种常 见的变形构造技巧. 1配凑 例1当0< <3时,求Y: (6—2 ) 的最大值. 分析: +(6—2x)不是定值,故只需将 : (6—2 )凑上一个系数,使和为定值. 解:Y= (6—2x)= 1[2x・(6—2x)]≤ ’ [ ,) ] :9一 9 ’, J=当且仅当2 :6—L l^ 一 2x,即 = 时取等号,当 = 3时,函数y : (6—2x)有最大值为 . 例2已知 >l,求y= +— 的最 小值. 分析: ‘ 不是定值,但可以通过配 凑解决. 解:y= + = 一1+ 1+l≥2 √( —1) +1=3当且仅当 一1=击, 即 =2时,取等号....当 =2时, min=3. 2分离 例3 已知 ≥昔,则f( )= 有( ). (A)最大值丢(B)最小值丢 (c)最大值1 (D)最小值1 分析:本题看似无法使用均值不等式,但 对函数式进行分离,便可创造运用均值不等 式的条件. 解:y: 一4x+5 ( 一2) +1 2 一4 — 2( 一2) 一 _厶 }[( 一2)+— ]≥1,当且仅当 一2= 一‘ 1 ,即 =3时,等号成立,故选D. 例4 (2008年全国高考题)设△ABC 的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o,b,c, 且acosB—bcosA=导c. 1】 (1)求tanA cotB的值;(2)求tan(A— B)的最大值. 解:(1)易解得tanA cotB=4;(2)由(1) 得tanA=4tanB,故A,B都是锐角,于是 tanB>0,tan(A—B)= ・ 23 ・ 2009年第5期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问题讨论 1+3 atan nB4t 2曰一上: —+4tan 3_~≤丢,4’且 且当tLd儿。 tanB。…… ={时,上式取等号.因此tan(A—B)的最 大值为{. 3整体代换 例5已知 >0,Y>0,且 +2:1, 求 +Y的最小值. 分析:本题解法较多,下面给出用均值不 等式的两种解法. 解法一:...一8+一2:1 . +Y:( + Y Y y)( +号)X v X: + v + 0≥2√ ×等+、 X v 10:18,当且仅当 : ,即 :21,时“:” 成立.由 十 :1,得 :12,Y:6 .当 二y =12,Y=6时, +Y最小,最小值为l8. 解法二:由 >0,Y>0, + :1得 Y >8,Y>2且 一2 一8y=0,即( 一8)(Y 一2)=16,.・. +Y=( 一8)+(Y一2)+l0 >2、i 研+10=2 +10= 18,当且仅当 一8=Y一2,即Y= 一6时 “:”成立.由 十2:1,得 :12,Y:6. Y ・..当 =12,Y=6时, +Y最小,最小值为18. 4换元 例6求函数y= 等的最大值. 解:令t= ̄/r +2,则 =t 一2(t≥0), y: 专 (£≥0),当 0时,y:0,当 >0 吼 走≤衣 , 2t=_硼_1,即 = 时,取“=” . :一号时, 函数取得最大值 . 评注:本题通过变量代换,使问题得到了 简化,而且将问题转化成熟悉的分式型函数 的最值问题,从而为运用均值不等式创造了 条件. 5拆项 例7设 >0,求函数v=2+ + 的 最小值. 分析:可将 拆成鲁+鲁,然后用均值 不等式求解. 解:’.’ >o .),=2+ + 4=2十号+ 专+ 4≥2+3×x x 4j=5,当且仅当 要: 4,即 :2时,上式取等号_...函数Y =2+ + 的最小值为5. 例8 已知 ∈(0, ),求Y:sin2 + ÷的最小值. 分析:本题虽有sin2 ∈(0,1],sin2 ・ 为定值,但sin2 = 不可能成立, S1n sin 故可通过拆项来满足等号成立的条件. 解:Y=sin2 + 3=sin2 + ) Sln S1n + ≥2 ̄/sin2x"1 +T2=4,当且仅 当sin2 = sin己x ,且 s1n厶X =2,即sin2 =1, : 时等号成立,故函数有最小值4. 总之,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有 意识地运用变形构造原理,创造条件,找到 最值,同时,还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 等”的原则,保证运算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