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评茶员理论初级

评茶员理论初级

来源:叨叨游戏网
WORD格式

评茶员(五级)

1 带电灭火不宜选用(

B

)灭火器。

( A) 1211 灭火器

( B)泡沫灭火器

( C)二氧化碳灭火器

( D)干粉灭火器

2 乌龙茶审评,冲泡静置时间为( B )。

( A) 2 min ( B) 2-3 min

( C) 5 min

( D) 10 min

3 评茶用水,要求总铁小于(

A

)。

( A) 0.1ppm ( B) 0.2ppm ( C) 0.5ppm

( D) 1ppm

4 当茶汤 pH 值( B

)时,茶色加深,失去鲜爽感。

( A)小于 6

( B)大于 6

(C)达到 7

(D)大于 7.5

5 水沸过久,有损茶汤新鲜滋味,其原因是(

A

2+

)。

2+

( A)溶解水中 O2 CO2减少 ( B)Ca Mg 减少

( C)水温过高

( D)水浸出物过多 6 按取样规定,现有

152 件茶叶,应取(

B )件。

(A)3件 (B)5 件

(C)6 件

( D)10 件

7 茶叶对样加工,若是流水线生产,扦样一般是采取(

B )。

(A) 就袋扦样

(B)

定时分段抽取 (C)

装箱前扦样

(D)

装箱后扦样

8 把盘时,下身茶主要看(

D

)。

( A)嫩度条索 (B)条索色泽

( C)松紧弯直

(D)碎片灰末含量

9 辨别茶叶香气持久程度,应以(

D

)为重点。

( A)干嗅

( B)热嗅

( C)温嗅 ( D)冷嗅

10 嗅香气时,每一个吸香进程中应间隔停(

A )时间。

( A) 0.5 秒

(B)2 秒

( C) 2-3 秒 (D)5 秒

11 根据舌的生理特点,舌心部位对( B )最敏感。

( A)甜味 ( B)鲜味 (C)苦味 ( D)涩味

12 尝味时,每次茶汤的数量间以(

B

)为宜。

( A) 3 ml ( B) 4-5 ml

(C) 8 ml

( D)10 ml

13 绿茶叶底嫩度评定,主要是看叶的(

B

)。

( A)芽的大小

( B)芽与叶的多少

( C)正常芽与休止芽

( D)叶的软硬度和有无弹性

14 乌龙茶叶底,主要看(

D

)。

( A)茶类色泽

( B)新茶的色泽

( C)柔软和做青的程度

( D)色度和亮度

15 茶叶对外贸易作为成交计价和货物交接的实物依据称为(

C)。

( A)加工统一标准样 ( B)部管标准样

( C)省管标准样

( D)贸易标准样

16 武夷水仙加工标准样共设(

B

)级。

(A)4级

(B)5级

(C)8 级

(D)10 级

17 六堡茶标准样设置( C

)等级。

(A)3级 9等 (B)4级 8 等 (C)5 级 10 等(D)6级 12等

18 乌龙茶的品质特征是(

D )。

( A)红汤红叶

( B)清汤绿叶

( C)黄汤黄叶

( D)青蒂绿腹红镶边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 评茶员(五级)专业资料整理

01 第1页 共8页

WORD格式

19 红茶外形主要评(

A )。

(A) 嫩度条索 ( B)条索色泽

( C)老嫩松紧

(D)整碎净度

20 绿茶内质主要评(

A

)。

( A)叶底嫩度色泽

( B)香气滋味汤色叶底

( C)鲜灵度浓度和纯度

( D)叶底色泽匀度 21 防止触电最可靠最有效措施(

A

)。

( A)保护接地

( B)保护接中线

( C)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 D)注意安全距离

22 乌龙茶审评标准用茶量为(

C )克。

( A) 3 g ( B) 4 g

( C) 5 g

( D) 6 g

23 评茶用水,要求总铁小于(

A

)。

( A) 0.1ppm ( B) 0.2ppm ( C) 0.5ppm ( D) 1ppm

24 当茶汤 pH值( B )时,茶色加深,失去鲜爽感。

( A)小于 6 ( B)大于 6 (C)达到 7 (D)大于 7.5

25“活水还须活火烹” ,古人将( B

)称为活火。

( A)劲薪 ( B)炭火

( C)膏木

(D)败器

26 按取样规定,现有

225 件茶叶,应取( C

)件。

(A)3件 (B)5 件

(C)6 件

(D)10 件 27 茶叶对样加工,若是流水线生产,扦样一般是采取(

A )。

(A) 就袋扦样 (B)

定时分段抽取

(C)

装箱前扦样

(D)

装箱后扦样

28 把盘时,面张茶主要看(

A )。

( A)松紧匀度净度和色泽

( B)嫩度条索

( C)断碎程度,碎粉末的含量

( D)夹杂程度 29 辨别茶叶香气的优次,应以(

C

)为重点。

( A)干嗅 ( B)热嗅

( C)温嗅

( D)冷嗅

30 嗅香气时,每一个吸香进程的时间以(

C

)为宜。

(A)1秒 (B)2 秒 (C) 2-3 秒 (D)5 秒

31 根据舌的生理特点,舌尖部位对(

A )最敏感。

( A)甜味 ( B)咸味 (C)酸味

( D)涩味

32 尝味时间以( B

)为宜。

(A)1-2 秒 (B)3-4 秒

(C)5 秒

(D) 10 秒

33 乌龙茶叶底嫩度评定,主要是看叶的(

D

)。

( A)芽的大小 ( B)芽与叶的多少

( C)正常芽与休止芽

( D)叶的软硬度和有无弹性

34 叶底的匀度是否匀称,主要看(

D

)。

( A)芽叶的大小 ( B)叶的色泽和整碎

( C)叶的大小厚薄

( D)芽叶组成和鲜叶加工合理与否

35 毛茶收购凭以对样定级,按质论价的实物依据称为(

A

)。

( A)毛茶标准样 ( B)精茶标准样

( C)加工统一标准样

( D)贸易标准样

36 铁观音毛茶标准样共设(

B

)样。

(A)4个

(B)5个

(C)8 个 ( D)10 个

37 祁红毛茶标准样设置( D )等级。

(A)3级 9等 (B)4级 8 等 (C)5 级 10等(D)6 级 12 等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

评茶员(五级) 01专业资料整理

第2 页共8 页

WORD格式

38 红茶品质特征是(

B

)。

( A) 清汤绿叶 (B)红汤红叶

( C)黄汤黄叶

( D)青蒂绿腹红镶边

39 绿毛茶外形主要评(

B )。

( A)条索色泽整碎净度 ( B)老嫩松紧整碎净杂

( C)松紧弯直整碎轻重

( D)松紧匀度净度和色泽

40 花茶内质主要评(

A

)。

( A)叶底嫩度色泽

( B)香气滋味

( C)鲜灵度浓度和纯度

( D)叶底色泽匀度

41 发现电气火灾,首先应采取(

B )措施。 ( A)不要接近

( B)切断电源

( C)寻找灭火器

( D)划出警戒线

42 红绿茶审评标准用茶量为(

A )克。

( A) 3 g

( B) 4 g ( C) 5 g

( D) 6 g

43 评茶用水,要求总氯小于(

A

)。

( A) 0.1ppm ( B) 0.2ppm (C) 0.5ppm (D) 1ppm 44 当茶汤钙达到(

B )时,汤色加深,滋味苦涩。

( A) 1 ppm

( B) 2 ppm ( C) 3 ppm

( D) 4 ppm

45 陆羽认为以(

B

)沸水烹茶或冲泡茶叶,其味最佳。

( A)如鱼目,微有声 (B)边缘如涌泉连珠

( C)腾波鼓浪

(D)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46 按取样规定,现有

425 件茶叶,应取(

D )件。

(A)3件 (B)5 件 (C)6 件 (D)10 件

47 毛茶收购扦样一般是采取(

A )。

(A) 就袋扦样

(B) 定时分段抽取

(C)

装箱前扦样

(D)

装箱后扦样

48 把盘时,中段茶主要看(

A

)。

( A)嫩度条索 ( B)条索色泽 (C)松紧弯直 ( D)整碎净度

49 辨别茶叶香气的类型,应以(

B

)为重点。

( A)干嗅

( B)热嗅

( C)温嗅

( D)冷嗅 50 嗅香气时,每一个吸香进程间隔换气时间以(

B )为宜。

(A)1秒

(B)2 秒

(C) 2-3 秒

(D)5 秒 51 根据舌的生理特点,舌根部位对(

C )最敏感。

( A)甜味

( B)咸味

(C)苦味

( D)涩味 52 尝味时,每次茶汤的数量间以(

B

)为宜。

( A) 3 ml

( B) 4-5 ml

(C) 8 ml

( D)10 ml

53 红茶叶底嫩度评定,主要是看叶的(

C

)。

( A)芽的大小

( B)芽与叶的多少

( C)正常芽与休止芽

( D)叶的软硬度和有无弹性

54 叶底的色泽,主要看(

D )。

( A)茶类色泽

( B)新茶的色泽

( C)做青红变的程度

( D)色度和亮度

55 毛茶加工成各个花色的成品茶,使产品质量规格化的实物依据称为(

B ( A)毛茶标准样 ( B)加工统一标准样

( C)验收标准样

( D)贸易标准样

56 乌龙茶色种标准样共设( B )样。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 评茶员(五级) 01专业资料整理

)。

第3 页共8 页

WORD格式

( A)4 个 (B) 5个

(C)8 个 (D)10 个

57 闽烘青标准样设置( D )等级。

(A)3级 9等 (B)4级 8 等 (C)5 级 10 等(D)6级 12等

58 绿茶的品质特征是(

B

)。

( A)红汤红叶 ( B)清汤绿叶

( C)黄汤黄叶

( D)青蒂绿腹红镶边

59 乌龙茶外形主要评( A

)。

( A)条索色泽整碎净度( B)老嫩松紧整碎净杂

( C)松紧弯直整碎轻重( D)松紧匀度净度和色泽 60 乌龙茶内质主要评(

C )

( A)香气滋味汤色叶底 ( B)叶底嫩度色泽

( C)嫩度条索

( D)嫩度净度 61 审评毛茶外形,对照标准样(

A

)。

( A)先看面装,后看中段,再看下身 (B)先看面装和下身,再看中段

( C)先嗅香气,后看条索,再看色泽 (D)先看条索色泽,再嗅香气

62 四分法缩分茶样是按对角划“╳”

,从中取( C

)。

( A)任意一份 ( B)任意二份 ( C)对称两份

( D)相邻两份

63 里面茶外形评( A

)。

( A)匀整松紧度和洒面( B)嫩度松紧( C)老嫩及色泽( D)条索净度 里面茶匀整度看(

A )。

( A)形态棱角模纹 ( B)包心起层落面

( C)厚薄大小

( D)霉烂夹杂等

65 下列紧压茶中( A )内质审评采用冲泡法。

( A)湘尖

( B)黑砖

( C)米砖 ( D)金尖

66 审评时,金尖煮渍时间为(

B

)。

( A) 3 min ( B) 5 min

(C) 7 min

( D) 10 min

67 茯砖审评冲泡时,用茶量是(

A )。

( A) 3 g

( B) 5 g (C) 7 g

(D) 10 g

68 下列( D

)黑茶,带有焦烟味是属于正常品质。

( A)米砖

( B)青砖

(C)七子饼茶

( D)方包茶

69 茶面(B)

的六堡茶被认为品质更佳。

( A)烧心 ( B)发花

(C)青绿转为黄褐

( D)色泽转为黑褐 70 在三段茶中任一部分过多或过少称为(

B

)。

( A)规格乱 ( B)脱档 ( C)花杂

( D)糊状

71 下列( C

)物质属于非茶类夹杂物。

( A)茶果

( B)茶梗

( C)沙粒

( D)茶片

72 乌龙茶干看条索主要评(

B )。

( A)形状嫩度色泽净度

( B)松紧弯直整碎轻重

( C)花杂枯暗黑燥青燥

(D)油润调匀枯暗花杂

73 香气审评,茶类香应注意区别(

B )。

(A) 高山低山洲地之别 (B) 品种香产地香季节香

(C) 春茶夏暑茶秋茶之分 (D) 铁观音与色种的区别 74 汤色审评,主要从( B

)三方面评比。

(A) 正常色劣变公陈变色 (B)

色度亮度混浊度

(C)

明亮晦暗混浊

(D)

金黄橙黄清黄

75 下列评语中,( C )说法是错的。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 评茶员(五级) 01 第4专业资料整理

页 共8页

WORD格式

(A) 香气较高 (B) 滋味稍淡 (C) 汤色不明亮 (D) 外形尚紧结

76 正常滋味要区别(

A )。 (A) 浓淡鲜爽醇和 (B)

苦涩粗异

(C)

酸甜辛辣

(D)

酸馊霉焦

77 审评叶底,主要看(

A )。

(A) 嫩度匀度色泽 (B)

嫩度整碎厚薄

(C)

嫩厚卷

(D)

厚薄摊

78 茶叶细嫩,形状紧直,秀丽匀齐的高档条形绿茶常用(

A )术语描述。

( A)细秀 ( B)细嫩

( C)细圆

( D)细紧

79 外形呈颗粒状圆形,紧实,似珍珠状的茶叶常用(

A

)术语描述。

( A)圆紧 ( B)圆整

( C)圆结 ( D)浑圆

80 审评时,常用( A

)术语描述祁门红茶香气。

( A)玫瑰香

( B)茉莉香

( C)桔香

( D)桂圆香

81 审评精茶外形,一般是(

B

)。

( A)先看面装,后看中段,再看下身 (B)先看面装和下身,再看中段

( C)先嗅香气,后看条索,再看色泽

(D)先看条索色泽,再嗅香气

82 四分法缩分茶样是按对角划“╳”

,从中取(

C

)。

( A)任意一份

( B)任意二份 ( C)对称两份

( D)相邻两份

83 六堡茶外形主要评(

A )。

( A)梗叶老嫩色泽 ( B)嫩度条索净度

( C)匀整松紧

( D)茶面“发花”情况

84 里面茶松紧度看(

A )。

( A)厚薄大小

( B)包心起层落面

( C)形态棱角模纹

( D)松散龟裂情况

85 下列黑茶,( A

)内质审评采用煮渍法。

( A)米砖 ( B)湘尖

( C)六堡茶

(D)饼茶

86 审评时,茯砖冲泡时间为(

A )。

( A) 3 min ( B) 5 min

( C) 7 min (D) 10 min

87 康砖审评煮渍时,用茶量为(

B

( A) 3 g ( B) 5 g

( C) 8 g ( D) 10 g

88 下列( D

)黑茶,汤色呈红带褐为品质正常。

( A)花砖 ( B)沱茶

( C)康砖

( D)金尖

( A

)是茯砖品质优异特征。

( A)黄花茂盛 ( B)烧心 ( C)色泽暗褐或黑褐

( D)滋味醇和

90 精茶外形大小或长短不一称为(

A

)。

( A)规格乱 ( B)脱档

( C)花杂

( D)糊状

91 下列( D

)物质属于非茶类夹杂物。

( A)茶片

( B)茶梗

(C)茶籽

(D)草毛

92 干看乌龙茶色泽主要评(

B )。

( A)颜色深浅程度 ( B)色度和光泽度

( C)油润枯燥

( D)调匀枯暗花杂 93 香气审评,纯正香应注意区别(

D )。

(A) 高山低山洲地之别 (B)

品种香产地香季节香

(C) 春茶夏暑茶秋茶之分 (D) 茶类音地域香附加香

94 茶汤的色度,主要从(

A )三方面评比。

(A)

正常色劣变色陈变色

(B) 色度亮度混浊度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

评茶员(五级) 01 第5专业资料整理

页 共8页

WORD格式

(C) 明亮晦暗混浊 (D) 金黄橙黄清黄

95 下列评语中,( B )说法是错的。

(A)

香气较高 (B) 滋味尚淡 (C) 汤色明亮 (D) 外形紧结

96 不正常滋味要区别(

B )。

(A) 浓淡鲜爽醇和

(B)

苦涩粗异 (C)

酸甜辛辣

(D)

酸馊霉焦 97 乌龙茶叶底嫩度,主要看(

A )。

(A) 叶质老嫩

(B) 叶片大小整碎情况 (C)

红变的程度

(D) 厚薄摊

98 芽叶细小,显毫柔嫩的碧螺春,常用(

B )术语描述。

( A)细秀 ( B)细嫩 ( C)细圆

( D)细紧

99 经筛分整形后大小一致的圆形茶,常用(

B )术语描述。

( A)圆紧 ( B)圆整 ( C)圆结

( D)浑圆 100 审评时,常用( C

)术语描述高档凤凰单枞武夷岩茶香气。

( A)桂花香

( B)香荚兰香

(C)蜜桃香

( D)桂圆香

101 茶叶审评把盘程序是(

A )。

( A)先“筛”“收”,后“削”,再“簸”(B)先“抓”,后“筛”,再“收”

( C)先“收”,后“筛”,再“抓”( D)先“簸” ,后“筛”,再“收” 102 四分法缩分茶样是按对角划“╳”

,从中取(

C

)。

( A)任意一份 ( B)任意二份 ( C)对称两份 (D)相邻两份

103 茯砖外形主要评(

B )。

( A)匀整松紧度

(B)嫩度色泽及发花

( C)嫩度净度色泽 (D)嫩度条索

104 里面茶洒面看( A )。

( A)包心起层落面 ( B)表面花纹商标文字标记

( C)“掉把”情况

( D)“烧心”情况

105 饼茶内质审评采用(

A

)。

( A)冲泡法

( B)煮渍法

( C)点茶法

( D)泡或煮 106 审评时,青砖煮渍时间为(

B

)。

( A) 3 min ( B) 5 min

(C) 7 min ( D) 10 min

107 六堡茶审评冲泡时,用茶量是(

A )。

( A) 3 g

( B) 5 g (C) 7 g

(D) 10 g

108 下列( A

)黑茶,叶底深褐色为正常。

( A)康砖

( B)湘尖

(C)七子饼茶

( D)金尖

109 砖茶中心部分 ( A )

是霉变现象,品质变劣。

( A)烧心

( B)发花

( C)青绿转为黄褐

( D)色泽转为黑褐

110 茶叶外形和叶底色泽杂乱,精度差称为(C

)。

( A)规格乱 ( B)脱档 (C)花杂 (D)糊状

111 下列( C )物质属于茶类夹杂物。

( A)树叶

( B)头发

(C)茶朴

(D)虫尸

112 乌龙茶干看主要评(

A )。

( A)条索色泽净度

( B)松紧弯直整碎轻重

( C)花杂枯暗黑燥青燥 (D)油润调匀枯暗花杂 113 香气审评,品种香应注意区别(

D )。

(A) 高山低山洲地之别

(B)

品种香产地香季节香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

评茶员(五级) 01

第6专业资料整理

共8页

WORD格式

(C) 春茶夏暑茶秋茶之分 (D) 铁观音与色种的区别

114 汤色审评,茶汤正常色应区别(

C )。

(A) 明亮晦暗混浊 (B) 色度亮度混浊度

(C) 浓淡深浅

(D)

金黄橙黄清黄

115 下列评语中,( A )说法是错的。

(A)

香气不高 (B) 滋味稍淡 (C) 汤色明亮 (D) 外形尚紧结

116 乌龙茶滋味以( A

)为好。

(A) 醇厚甜鲜 (B) 淡薄苦涩

(C)

酸甜辛辣

(D)

酸馊霉焦

117 叶底的匀度,主要看(

C )。

(A) 嫩度匀度色泽 (B)

嫩度整碎厚薄

(C)

老嫩大小厚摊色泽等一致程度

(D) 红变程度

118 条索细,紧卷完整的上档的红茶,常用(

D )术语描述。

( A)细秀 ( B)细嫩 ( C)细圆 (D)细紧 119 条索紧直,横截面呈圆形条茶,常用(

D )术语描述。

( A)圆紧 ( B)圆整 ( C)圆结 (D)浑圆 120 审评时,常用(

D )术语描述高级铁观音香气。

( A)清香

( B)高锐

( C)清高

(D)馥郁

( × )1 评茶室的湿评台应摆放在靠北的窗口。

( √ )2 乌龙茶的圆形评茶匾一般直径是

33cm,边高 3.5 cm 。

( × )3 评茶器具要求大小不一,必须专用。

( × )4 评茶时,若无审评杯,也可用紫砂壶代替。

( √ )5 评茶室的噪音不能超过

45dB。

( × )6 样茶滋味比标准样淡,可用“尚淡”表示。

( × )7 凡干嗅湿评略有烟味,但尝味时又尝不出来的应作为正品茶。

( × )8 质量抽检,若货样相符,应评为标准级。

( √ )9 净含量是指茶叶净重量。

( √ ) 10 重量误差,小包装茶原则上± 1%。

( × )11 审评室的湿评台的台面应涂无反射光的黑色。

( × ) 12 干评台工作面的照度应不小于

750 lx 。

( √ ) 13 审评室的墙壁色调要求蒙赛尔中性色 8.5。

( × ) 14 审评室的湿度应保持在 20℃左右。 ( × ) 15 若遇电气火灾,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 )16 滋味“尚浓” ,是表示与标准样对照浓度略高。 ( × )17 凡干嗅湿评都有焦味,并不易消失的,应列为劣变茶。 ( √ ) 18 乌龙茶内质得分低于该级最低分数标准,均作降级处理。 ( √ ) 19 外包装盒标志应清楚,标签应符合

GB 7718 规定。

( √ ) 20 茶叶企业标准包括实物标准样和文字标准两部分。 ( × ) 21 湿评台规格高 850mm,宽 450 mm,不设边框。

( × ) 22 审评室天花板应刷白色或接近白色,不深于蒙赛尔中性色 8.5 。(

√ ) 23 评茶室的面积依评茶员人数和工作量而定,最大不超过

15m2。( × ) 24 湿评台工作面照度不大于 750 lx 。

( √ ) 25 若遇电器火灾,应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 × ) 26 汤色晦暗,可用“不明亮”表示。

( √ ) 27 凡干嗅湿评有轻微日晒气,应作为次品茶处理。

× ) 28 交货验收时,若品质高于标准样才能评为合格给予标准价。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

评茶员(五级) 01 专业资料整理

第7 页共8 页

WORD格式

( (

√ ) 29 没有标准样,就不可能成为定型的商品茶。

√ )30 小包装盒应注明: 品名级别净重标准代号出厂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邮码电话等文字标签内容。

专业资料整理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评茶员(五级)01 第8页 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