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 舌 文 研 讽刺喜剧里渗透着悲剧情思 O付煜 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作过这样的概括: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 的撕破给人看 ”就是说悲剧是一种有价值的事物的毁灭, 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残酷命运的无情演绎,但它能激励着人们 的记忆,亦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借激起怜悯和恐惧来达到 这些情绪的净化。”而喜剧则是一种笑的艺术,是以笑为手 段通过能引起笑声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旧的、丑恶 的事物,或者歌颂新的、美好的事物。讽刺喜剧是喜剧多重 性表现形态中的一种,所反映的对象是生活中要否定的现 象,它以辛辣的笔锋嘲笑和鞭笞生活中的一切丑恶的、阴险 的事物和现象。 一般情况下,喜和悲是对立的,但也不是绝然相对,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互相渗透 笑着向昨天告别, 就是由悲转到喜的过程,乐极生悲,就是由喜转到悲的过 程。在喜剧里渗透悲剧因素,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 性,可以更深入地揭示生活的本质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中叶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鲁 迅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没有比他更好的了。”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最精彩的 章节之一,当然堪称讽刺喜剧的代表作,本文试图初步探析 《范进中举》的美学风格——讽刺喜剧里渗透着悲剧情思 一、“范进中举”是喜剧 喜剧性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 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 “谐”是指主题思想 的表现形式是诙谐可笑的, “谐”与“庄”是形式与内容的 关系, “寓庄于谐”就是在诙谐可笑的形式中表现深邃的社 会思想内涵的审美形态。“范进中举”是一个喜剧性故事, 它所揭示社会主题的“庄”主要在于鞭挞了科举制度,而体 现表现形式的“谐”主要在于喜剧的情节、喜剧的人物、喜 剧的环境。 喜剧的情节。在戏剧作品中,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表 现人物问相互关系的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范进中举》虽 是长篇的节选,但它有自己完整的故事情节,完全可以当作 。。。个短篇来读。情节的序幕是范进进学,岳丈祝贺。进学使 范进取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但胡屠户的贺词却是挖苦、讽 刺兼责骂,而范进只能低声下气,还要“千恩万谢”。情节 的开端是借钱遭骂,范进偷试。借钱触及到岳丈的经济利 益,故而遭到岳丈的几乎用尽所有刻毒词语的肆意辱骂,骂 得范进屁都不敢放一个,但他不顾一切,硬是应举而去,就 充分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苦苦追寻。情节的发展是范进卖 鸡,捷报到家。这一情节,既表现了范进中举前拮据的生 活,又显示了他屡试不中,闻喜而不敢相信的复杂心情。情 节的高潮是范进发疯,屠户治病。在大庭广众面前,这- -疯 2OO8.O2 一打,真是洋相出尽,令人捧腹。情节的结局是乡绅造访, 馈银赠房。张、范的交结,演出了一幕地位迅变的幽默剧, 使我们既认识到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地位、金钱为 转移,又深刻地认识封建科举的实质。情节的尾声是范进送 银,屠户回家 这个势N-'J,人的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嘴脸 让人们啼笑皆非。总的来说, 《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虽着 眼于平凡小事,但由于作者巧妙的安排,也平中现奇,具有 一波三折的特点,而且,人物性格也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逐 步体现出来,所以,平凡的小事也能引人深思顿悟,曲折的 情节更让我们看清社会的本质,真有曲径通幽之妙。 喜剧的人物。范进中举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范进、胡屠 户等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典型。范进是小说的主人公,他 中举前地位卑微,穷愁潦倒,邻居不理,岳父辱骂,而他逆 来顺受,甘受屈辱,只是想到“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 心?”追求功名如痴如醉。中举以后,他竟欢喜得发了疯 癫,丑态百出 当张乡绅拜访拉拢时,他明知张乡绅所言是 无稽的攀附之词,却连称“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以欣 喜”,又显出他的心灵熏染着世故圆滑的恶浊之气。这些都 讽刺了一个热衷功名、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的知识分子中 的丑类形象。胡屠户是一个庸俗不堪、令人作呕的势利小 人,是整段故事中最生动活泼的一个人物。他虚伪,却也诚 实。“言为心声”,他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恭维 的无一不是他的心里话。他毫不掩饰、老老实实地讲出了他 对于功名富贵崇拜向往的由衷之情,这是他的内心世界的自 然流露,是非常真实的,反映了在那个时代科举制度对整个 社会空气的毒化。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次要人物之一,具体 描写了“张老爷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着墨不多,却足 以揭露他虚伪矫情、世故奸滑的丑恶灵魂。同时,作者还善 于三笔两笔地把其他次要人物(如众邻居、老太太、娘子胡 氏等)勾勒得神态栩然。范进疯后,众人与家人心情不同, 众人比较冷静理智,能判断事实,帮想办法,家人则是担忧 恐惧。作为家人,老太太和胡氏的表情语言又有差异,老太 太是“哭道”,而胡氏在众人面前则比较克制,她们说话的 内容也有不同,老太太只是悲叹命苦,而胡氏考虑的是怎样 治病 还有众邻居,一边劝说,一边主动拿出鸡蛋酒米,露 出趋炎附势之心态。总之,这些人物的举手投足、喜笑怒骂 集中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弊端,使我们能够在审美愉悦中审视 价值取向和道德评判。 喜剧的环境。典型的环境更能揭示人物的性格。小说首 先展示了决定范进辛酸悲苦命运的社会环境,从某种意义上 说,范进热衷功名富贵的心理和行为都是不由自主的,是受 恶浊的社会环境所支配的,作品中所有人物的言行都可以证 明这一点,胡屠户更是典型的代表,他由嘲笑女婿是“癞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古代文学研竞/ 蟆想吃天鹅肉”到在他的眼里变成“文曲星”下凡,这-一切 全不一样了,连对丈人的称呼都发生了变化,原来他称 屠 皆因为“姑老爷今非昔比了”,“今非昔比”四个字写出了 户是“岳丈”,是尊称,现在称他的岳父为“老爹”了,虽 功名富贵在当时所有人心目中的分量,可以说科举制度所造 然是长辈,但自己的地位已经高于对方,就丝毫没有了尊敬 成的“功名富贵热”,就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上扩散,毒 的意识。可见,他的人格已被扭曲了,这种扭曲意味着他当 化着人们的灵魂。其次,小说描写了范进的家庭生活环境的 官后必将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昏官。事实上,出仕之前,他就 巨大变化,简直是由困境直奔小康。中举前,家境贫寒,饥 与张乡绅互相勾结,使他既得到了经济上的好处,又逐渐形 寒交迫,受尽人间131t1 ̄和嘲讽,吃的是“每日小菜饭”,住 成了自己的地方势力,拉帮结派,官官相护,那么他出仕后 的是“茅草棚”,穿的是破烂不堪的麻布直裰。去参加乡试 能指望为百姓和社会做点什么好事吗?恐怕他只会变本加厉 回来,“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出榜那日,家里已经断 地去搜刮民脂民膏。这些就让我们就看清了科举制度选拔人 炊,他不得不去集上卖鸡换米。中举后,马上一切都变了, 才之荒谬,所以,范进中举,并不能代表他得到学识上的进 人们贺喜、送礼、巴结逢迎,什么东西都送上门来,顷刻 步,而只能表明他更进一步地套入在封建的枷锁中,于 问,钱、米、房屋、细瓷碗盏、绫罗绸缎,乃至奴仆、丫鬟 国于民没有丝毫利益。试想:用此类人治国平天下,可治 等等,凡是富贵人家有的东西,几乎都应有尽有了。我们不 乎?可平乎? 禁想:“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就是在为社会选拔 三、用讽刺手法表现喜剧里的悲剧情思 人才吗? 二、“范进中举”又是悲剧 鲁迅评说《儒林外史》“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 讽”,“谐”是谐趣,指喜剧性的成分,“戚”是悲剧性的 喜剧的情节、喜剧的人物、喜剧的环境是~幕幕丑 哭泣,就是说悲剧性的哭泣与喜剧性的成分是融为一体的, 剧,又是一幕幕闹剧,是引人发笑的,但掩卷深思,可笑 作者是如何表现喜剧性情节里的悲剧性哭泣呢?是讽刺艺 的背后是深刻的可悲,不仅悲在个人,更是时代的悲剧、 术,是运用了夸张、对比、倒错等多种表现手法来体现的讽 社会的悲剧。 刺艺术 “夸张”突出讽刺。夸张是喜剧常用的重要的艺术表现 原来是喜极而疯,因为他盼望的中举这一天对他来说是相当 手法,它是在符合生活本质的基础上,将事物故意夸大、扭 漫长的时间,整整35年过去了,到第36个年头才盼到,此 曲、变形,以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范进中举》一文用夸 时,他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他有的只是原来的一次次考不 张手法的地方比较多,最典型的是范进发疯、屠户治病这一 上的心理准备,考不上再考,一旦他考上了,脆弱麻木的神 情节。这是用夸张的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离奇得 经无法经受巨大的欢喜,所以他是喜极而狂,喜极而疯。旁 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为,中带的喜 人也说: “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从这 报,是范进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这喜报表明他从此就将身 个人的悲剧。范进中举后就发疯了,为什么会发疯呢? 儿可以看出,科举取仕对读书人来说的确具有巨大的诱惑 价 倍,富贵荣华,他一时竟不能相信这样天大的喜讯能与 力,但同时对他们的身心也是一种巨大的摧残,是长年累月 自己联得起来,如在梦幻中一‘般,报帖又分明就在眼前,他 人性的摧残,摧残到什么程度呢?摧残到了人不知羞耻,丧 失了人格。散着头发,满身满脸的污泥,鞋也跑掉了一只, “看了一遍,又念…遍”,才确信这是真的。几十年来的苦 水闷气一吐而光,他狂喜得完全忘形了,竟致旁若无人, 还跑到集市最热闹的地方,在那儿当众宣布:“我中了!” “自己把两手拍了…下,笑了一声”,这意味着他己冈承受 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甚至都不相信自己中了。这种摧残人性 不了失常变态了。“爬将起来”“又拍着手犬笑”“往f3 ̄l- 的描写里自然透出了一种深深的悲凉 飞跑”,意味着他的疯狂,疯劲十足。“一脚踹在塘里,挣 时代的悲剧。范进是可笑可悲的,但这种悲不是范进一 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一直走到集 去了”,又意味着他 个人的,在当时是千千万万的读书人的,他们在科举制度盛 疯得不知东西南北,神智不清,丑态百出。中举而发疯,这 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一年又一年地跋涉在赶考的漫漫长途 个夸张的故事及其夸张的过程描写本身已经具有强烈的讽刺 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灵、人格受到巨大的扭曲,但 意义,更何况这个疯病偏要用他的岳父的巴掌这样一个变态 他们没有能力跳出这个罗网,只能在这样的罗网中挣扎。所 的方法来治疗:“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 以由范进这样一个个案,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很多文人的 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却不敢再打第二 共同命运,但他们的悲剧绝不仅仅是个人在科举罗网中挣扎 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 的命运悲剧,更可悲的是像范进那样发疯醒来,便时来运 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疯一打相映成趣,更是无情的嘲 转,得到众人的簇拥。得到张乡绅的亲近,得到了精神和物 讽、辛辣的鞭笞。总之,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 质上的满足,这才是最荒谬的。所以说,这样的现实、这样 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令读者在哑然失笑的同 的社会、这样的制度、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民族心态,不是 时,深感他的可怜、可悲、可鄙。“对比”强化讽刺 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不经 单个的读书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所有知识分 子的悲剧,知识分子的灵魂被窒息被扼杀,这个民族也就没 意中强化了讽刺效果。可以说《范进中举》一文多处运用了 有了生机和希望。 对比手法,最突出的是描写胡屠户两次“贺喜”。第…次 “贺喜”是范进考中秀才时。他来了,“手里拿着一副大肠 卒I十会的悲剧。当范进经过了艰苦的科举道路的跋涉而终 于做官以后,他会不会做一个清官呢?不会,相反,经过这 和一瓶酒”,坐下便挖苦范进是“现世宝”“穷鬼”,说范 71l范 么多年的寒窗苦熬,一旦当了官。他必定要找补回来,补偿 进中相公,是靠他“积了甚么德”,然后居高临下地教-他3O多年失去的一切,所以,他整个人的性格也完全发生了 进,虽中了相公,不可在他这样“正经有脸面的人”面前 变化。中举之前,他是个唯唯诺诺、老实巴交的人,小说中 “装大”,要立起“规矩”,不能有失“体统”。吃、喝加 描写“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自己吃不饱穿不暖,有点钱 教训到日西时分才离去。临走的神态是“横披了衣服,腆着 -i ̄1.!目中无人的样子。第.__=次“贺喜”是在范进中 还想到救济邻居,见到平头百姓还和他们拱手作揖,和他们 肚子”,-平起平坐,因为他本身是个平民百姓 中举之后呢,他就完 举发疯的时刻。听说女婿中举,立即带着烧汤的二汉“提着 2OO6 O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 舌 研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前来船喜。”当众人耍他打醒范进以 治其疯病时,这个平日百般辱骂、讽刺女婿的岳丈今日却犯 难害怕了:女婿中了举人,“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 触龙 说艺术 宿”,“是打不得的”,否则阎王要让他下“十八层地狱, 永不得翻身” 经过众人怂恿、劝说,他连喝两碗酒壮胆。 0刘立华 才颤着手“打”了范进一下,却不敢再打第二下。范进醒 来 胡屠户更怕了。回家途中,见女婿农裳后襟滚皱了许 《触龙说赵太后 选自 战国采・赵策四 。 战国 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到了家门”,又高叫: 策 一向以精彩的游说辞著称,它的游说之辞被誉为“不可 “老爷回府了”。两次“贺喜”,态度前倨后恭,说穿了, 谓非行人辞命之极也”。这一点在((触龙说赵太后 中得到 就是因为“姑老爷令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 了充分体现 秦兵压境,转瞬间攻下十八座城池,盟国齐国 他用”。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胡 坚持以长安君为质才肯出兵相助,而赵太后爱子情深,不肯 屠户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市侩嘴脸。 让长安君冒险,于是君臣冲突,赵太后暴怒,事情变得无法 “倒错”表现讽刺。倒错也是喜剧常用的艺术表现于 控制,国家处在灭亡的边缘。这时老臣触龙上前娓娓几句 法,指的是形式与内容的自相矛盾,即用伪装的外在形式的 话,就让事态缓解。赵后最终派长安君为质,齐国出兵,秦 美来表现内在内容上的空虚与丑恶,就像《史记・滑稽列 兵之围解除。 传》司马贞《索引》里所说的“言非若是,说是若非”。结 同样是劝赵太后,同样的理由,为什么其他的大臣惹得 果是欲盖弥彰,这样就取得了诙谐的效果。 《范进巾举》一 龙颜大怒,触龙则能取得成功呢?这是因为触龙掌握了赵太 文中描写的人物的言行前后矛盾处颇多,因而具有强烈的喜 后的心理,认清了她的多重身份:一个执政者,一个刚刚失 剧效果和讽刺效果。如描写范进的疯态就生动地揭示了范进 去丈夫的女人,一个母亲。 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 作为一个执政者,赵太后应该以国事为重,不论什么代 眉吐气,因而拍着手人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 价,首先解除国家的危机。但她不只是一个符号意义上的执 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市上;但在外形上他却 政者,她同时还是一个人,一个母亲。母亲会让自己的孩子 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 去面对危险吗?当然不会。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的一个风 -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再如写胡屠户的贪婪相,胡屠户 景区,缆车突然坠毁,车上有1 4人遇难。缆车掉落的一瞬, 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 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出了自己两岁的儿子,使弦子幸 推辞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 免于难。这个故事,还曾被创作进了流行歌曲,广为流传。 去?”并不等范进说完话,“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甩 另外有个故事,同样震撼人心。在某此地震中,有一个婴儿 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这 得救了,不是由于幸运,是在天塌地陷的一瞬间,他的母亲 一细节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 用自己的背为他撑起了一个狭小的空间。什么人的力量能够 攥在手里了,嘴里还偏说不要,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 撑起钢筋混凝土铸成的楼板?只有母爱的力量 更何况这位 本性。又如写张乡绅造访这…情节,张乡绅开口一个“世先 母亲还刚刚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怎么可能再去冒失去儿子 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 的危险呢? 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叉送房子。既然如此亲 其他的大臣忽略了赵太后身上的人性,一味死谏,拿国 近,那么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 家的危难去压这个没了安全感的女人,当然只能使她暴怒。 买”时,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可 人生经验丰富的触龙却看出了这一点 所以,他从亲切 见,人物的言词与事实的矛盾揭示了这个肮脏丑恶的灵魂。 的问候开始,饮食起居,保养身体,好像一个体贴的朋友, 当然,作者也能恰到好处地掌握讽刺的分寸,能随着人 一下就使赵太后舒缓了脾气 接着,他又开始和赵太后谈起 物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进行讽刺,如范进在 了孩子,这更是一个母亲热衷的话题。于是,赵太后心中的 中举前生活艰难,处境困苦,作者虽然对他作了一定的讽刺, 抑郁一扫而光,笑着和触龙争论男人和女人谁更爱孩子 触 但更多的是同情,中举后,做了官,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发生 龙顺势提出,赵太后爱自己的女儿更甚于爱自己的儿子长安 了变化,作者的态度也随之改变,采取的是辛辣的嘲讽。 君,赵太后当然不同意,认为“不若长安君甚矣”。这时, 总而言之,范进最终还是科举制度的幸运儿,毕竟高中 触龙提出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父母之爱子,则 了,然而,当他中举发狂大笑时,我们却想哭:读书人的人 为之计深远”。赵太后当然同意,她认为自己就是这么做 格哪里去了?掩卷而思,这种疯疯癫癫的闹剧表演的背后, 的 触龙就给她分析,在处理女儿燕后的问题上,赵太后的 其实有者深刻的悲剧底蕴,而且入木三分地揭示到人物的内 确做得非常好。但在处理长安君的问题上,就差的远了。只 心深处,即科举选拔制对读书人的毒害深入到了骨髓。正如 给他权力、地位、财富,却不让他为国立功,这样下去,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所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将何以自托于赵” 我想,这个结论 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非但四百六十人也。”明 一出,一定惊出赵太后一身冷汗采。是啊,这分明是溺爱孩 末清初的思想家型的散文家摩燕也说:“明巧而秦拙”。 子嘛,哪里是为他考虑长远 于是,赵太后同意派长安君为 “明巧”就巧在用功名富贵作诱饵,诱使天下人读书,但是 质,齐国出兵,解除了秦县对赵国的围攻 只允许读朝廷规定的“圣贤书”,这就使读书变成了“愚民 所以,触龙的劝说艺术,就在于他对对方心理的掌握 术”,让天下的读书人长年累月、无休无止乃至疯疯癫癫地 上 至于他是不是采用了旁敲法、委婉法、直入法,那就是 凼在书山题海里,从而达到了“不焚而”的效果,这 在说话过程中考虑的具体策略了 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必 样,多少人的青春、才华及其宝贵的智慧都被埋葬在科举制 须要抓住这一点,否则,学生就会被那些堂而皇之的术语吓 兰度里。 倒,无法明白什么是说话的艺术。 (付煜,广西贺州学院中文系) (刘立华,山东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