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依法信访问题初探

依法信访问题初探

来源:叨叨游戏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1卷第1期 2006年3月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J.0fXur ̄aou Edlle ̄on Cxdleb ̄ Vo1.21,No.1 Mar.,2006 依法信访问题初探 汤 敏 ,史敬峰2 (1.徐州教育学院纪委,江苏徐州221006 ̄2.铜山县委办公室,江苏铜山221I16) [摘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新旧的转换,信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如何做好依法信访工作成了一件大 事。文章阐明了依法信访的必要性,提出了依法信访的总原则,分析了当前信访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 依法信访的办法。 [关键词]依法;信访;问题;办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D6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25(2006)O1—0031—03 府的有些部门在工作中不认真依法办事,结果出现了一些损 害公众利益,甚至是违法的事,严重地损害了的形象,影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 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县级以上人民 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 响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因此应欢迎群众依法上访或信访,通 过信访解决矛盾,树立的公信力。 (三)依法信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上访人依 法信访可以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也从根本上杜绝了违法行 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工作是党和联系人民群 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了解,体察民情,发扬民主,接受群 众监督的重要渠道,是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经济 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做好 信访工作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旧的转换,利益格局的调 整,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在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新旧 为的发生。各级部门依法处理信访问题,可以使信访问题得 到切实的解决并停诉息访,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四)依法信访可保护上访人的切身利益。多数上访人 员都能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信访,但确有部分人 因为事情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处理结果与自己的要求有很大 的差距,而采取过激行为,其中堵塞交通者有之,围堵大 门者有之,殴打辱骂工作人员者有之,甚至还有人袭警。这 些行为不但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有的还触犯了法律,由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害人者。到头 观念不断冲撞,引起部分群众心态失衡,致使信访中暴露出 许多问题,如何妥善处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根 本途径是依法信访。 一、依法信访的必要性 来,必然受到法律的惩治,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灾难,造成无法 弥补的损失。因此,只有依法信访,才能切实保护上访人的 切身利益。 依法信访的总原则是:依法上访、违法追究、双向责任、 双向规范。依法上访,就是上访要依法、逐级、有序进行。违 法追究,就是对不依法认真答复和解决上访群众提出的问 题,造成矛盾激化的;对违规上访扰乱社会秩序的,依法进行 追究。双向责任,就是明确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上 二、当前信访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访部门的职能有待强化 我国各级党政机关都设有信访工作部门,在化解社会矛 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相 访群众在信访中各自承担的相应责任。双向规范,一是规范 各级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受理行为,二是规范上访人员的 上访行为。 当一部分信访部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职能亟待强 化。突出表现在:(1)少数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匮乏。缺乏法 学、交际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2)无职无权。虽然 (一)依法信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五大 确定的依法治国方略,庄严地载入了我国。它是在新形 势下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推进国家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 法律规定了信访部门的权力,但实际上信访部门没有解决问 题。(3)有些地方的信访机构长期缺编,工作人员往往是根 也难以有效地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处理好信访问 基本保证。要做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保持社会稳定,建设 题的权力,和谐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依法信访。 (--)依法信访是树立公信力的需要。我们党和政 据需要临时抽调的,这些“临时工”工作缺乏责任心,处理信 [收稿日期]2O06—01—17 [作者简介】1.汤敏(1974一),女,江苏邳州人。徐州教育学院纪委;2.史敬峰(1972一),男,江苏丰县人,铜山县委办公室。 ・3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访问题留于形式.不过是“收收信件,听昕意见,报告领导,等 待处理”,或者是简单地批转有关部门办理,而不注重解决实 际问题。 级、找大官,告御状”的“官大于法”的错误认识,扭转宁访 “人” 访“法”的现象。 (曼)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信访工作 (二)信访制度中对设法信访案件的处理不当 根据统计,在信访案件中80%以上足涉法信访案件。处 理这些信访案件,最好由法律部门来处理,而不足由信访机 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信访信息预测预 警体系是很重要的。一是要拓宽信访渠道,及时掌握信访动 态。要对群众大龟的来信来访进行综合分析,以掌握群众上 访的苗头、动态;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排查各种社会问题, 准确判断形势,及时采取措施,把上访尤其是群体性上访消 构来处理,因为信访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法律不太熟悉,处理 这类涉法信访案件有一定困难 但是,目前司法机关参与处 理涉法信访案件还不多见,致使这类信访案件的处理效果不 够理想。 (三)长期信访制度形成的群众观念偏差 长期以来,人们依靠、解决问题的传统观念根 深蒂固,法治意识比较淡薄,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还没有真正 形成,相当一些群众迷信信访,认为不管什么问题,只要找到 领导就有可能得到解决,还有一些群众采取集体上访或过激 方式给施加压力,试图以此迫使给解决问题或者改 变司法裁决。 (四)一些领导依法处理信访的观念不强 建设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的大政方针,在这 个问题上,很多部门都实行了“一票否决制”。其实,在社会 的转型期,矛盾多发期,出现较多的信访问题并不奇怪,但有 些人认为信访是不稳定的表现,于是极力掩盖矛盾。有些党 政领导为了求得一时的“稳定”,一味地迁就违法上访,致使 一些群众产生一种误解:“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 解决”。结果接连出现集体上访甚至大规模集体上访的事。 加之信访部门没有处理问题的权力,要靠有关领导来处 理上访人员反映的问题,这进一步助长了一些群众找领导上 访或越级上访之风。 (五)对违法信访行为处理不力 当前各级领导都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为人民服务,对无 理上访,缠访闹访,违法上访等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致使暴 力上访、结伙串联上访等严重危害上访秩序的行为时有发 生,有的直接危害到信访干部以及其他上访人员的人身安 全,有的严重扰乱了信访工作秩序、机关工作秩序和社会秩 序。 三、依法信访的对策及建议 (一)认真贯彻胡总提出的“五个必须”重要指示精 神,充分认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总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批示是:“必须提醒各 级、高度重视;必须带着感情做工作;必须坚决贯彻 党的;必须努力把问题处理在当地;必须加强协凋配 合。”这“五个必须”,是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是信访 工作的指南,是信访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原则。 (--),On大依法信访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氛围 要广泛深入地宣传、法律法规,组织公民学法、用 法,让群众掌握和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和 法律,人人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逐步改变那种“找 ・32・ 灭在萌芽状态;要深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领导接访、约 访、回访群众活动,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二是要抓好信访 信息的预测防范工作,建立健全信访信息报送制度。信访部 门要指导和帮助乡镇、街道、村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配备信 访信息员,形成信访信息网络,并建立健全信访信息联络员 报告制度和信访信息通报制度。三是要建立信访预测预警 网络系统。通过现代化办公手段处理来信、来访、来电等信 访业务,及时排查、调研分析,确立信访信息预测预警系统方 案,解决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四是将信访与法律服务和 法律援助结合起来。群众有了困难和问题,最先想到的是党 和,但有的是打不起官司,有的是司法部门执法不公,致 使群众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有些群众对法律缺 乏了解,特别需要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因此,可建立法律 咨询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活动。可聘请 律师、法律顾问参与信访接待工作,为贫困群众提供法律服 务和法律援助。五是加大违法信访的处理力度。对于信访 ’违法犯罪行为一定要采取坚决果断的制裁措施。对于相 互串连、非法聚集的上访团伙,要求获得非法利益的,要分化 瓦解,对于暗中怂恿蛊惑人心的,要作为违法上访来处理。 严惩影响工作秩序、信ti秩序、社会秩序使国家集体利益受 到损失的上访人员,违法违纪的要依法拘留,构成犯罪 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样才能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促进 依法信访。 (四)以“法”为主,全方位改革,多渠道治理信访问题 一是加快信访立法步伐。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贯彻了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构 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密切党和同人 民群众的联系,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级行政机 关依法行政,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规范 依法信访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 只是机制创新的第一步.信访是关涉公信力的重要机制 没计,信访传统机制电需要进行与时俱进式的机制创新。当 前最紧要的是将民法中的回避制度、评议制度和听证制度引 入依法信访机制,上升到专门法的地位,这必将产生深 远的影响。:二是将信访纳入大司法体系。根据多年来的实 践数据分析,信访案件的80%都是涉法信访案件,应该考虑 从政治改革人手,对信访部门重新定位,针对涉法信访 案件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将信访纳入大司法体系,甚至于可 以撤销这一部门,将其职能并入司法部门,构建依法处访平 台。三是加大依法行政的执行力度,提高决策水平。建立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效的依法行政机制,加大对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培训、提 高公务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可从源头上减少因行政违法而引 发的信访。各级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时,一定要严格执行国 家的各项法律规范。尤其是~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 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务必遵照执行,切实保障民众的知情 倒查追究责任,加大违法行政的处理力度。在当前信访现象 高发的情况下,应下猛药、出重拳,对不严格依法行政的各级 领导干部,严格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刑事责任、经济责任, 使其对违法行政行为所造成的社会损失承担责任,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遏制信访高发的势头。 权、建议权。要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决策。防止对国家和人 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以消灭引发信访的导火索。要广泛 地调动司法部门的积极性,提高行政工作能力,减少违法行 一综上所述,依法化解各类信访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 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做好当前信访 工作的有效之路。不走依法信访这条路,信访工作会越来越 难开展,信访工作路子会越走越窄,所以我们要根据形势发 政的机会,才可能有效的处理信访案件,推进依法信访工作, 依法行政工作。要切实贯彻法律法规,公正有效的息诉止 访,从主要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要严格规范和约束 展的需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拓宽和畅 通信访渠道,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维护人民群众 的合法权益,妥善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稳定,努力开创依法 信访的新局面。 机关工作人员受理群众信访的行为,依据《信访条例》和有关 法律法规处理群众信访,以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四是严格 [参(8), 考 文 献] (5). [1]许斌.马鞍山市信访全力做好涉法信访工作[J].安徽信访,2003, [2]程辉.对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的几点看法[J].人民信访,2003, [3]杨正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J],求是,,2004,(22). (上接第28页) 依照民事诉讼规定的程序进行,被害人便具有了民事诉讼当 已出台的国家赔偿法。经费的来源可包括:建立刑事保险制 事人的地位,享有民事当事人应当享有的一切权利。刑事被 告人即使经审判宣告无罪,民事审判仍可以裁定该被告人给 予被害人一定的损害赔偿,并且应当在检察机关依法不提起 公诉或者公诉消灭后,受到损害的被害人仍然可以向提 起相关民事诉讼。其二,建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建立 国家补偿制度是现代刑事司法的潮流与发展方向,也是我国 加强保障和法制建设的要求。其机构设置可参照我国 度;设立国家专项基金和社会基金。应当将精神损害赔偿纳 入对被害人的国家补偿范围之内。其三,建立相关的被害人 援助制度。不仅要求为被害人提供与被告人相对应的法律 援助,也要求建立相应的被害人社会救助组织与咨询组织, 从而帮助被害人更好地行使其诉讼权利,更好地从犯罪伤害 的阴影中真正地回归社会。 [参法精义[M].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1998. 考 文 献] 院学报,2004,(5). [1]卡斯东・斯特法尼,乔治-勒瓦索,贝尔纳・布洛克.法国刑事诉讼 [2]陈光中.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2. [8]夏红.刑事诉讼中被害利保障程序问题研究[J].辽宁师范大 学学报,2000,(3). [9]雷堂,董慧.试论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J].河北 师范大学学报,2003,(3). [3]孙孝福.刑事诉讼保障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10]石英.论被害利保障的理论基础及制度完善[J].辽宁大学 学报,2002,(2). [4]郭建安.犯罪被害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理念[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6]孙力.刑事诉讼被害人的权利保护[J].山四党校学报, 2004,(4). [11]刘贵萍,许永强.对被害人的社会援助需要进一步完善[J].重庆 工学院学报,2003,(2). [12]张汉昌.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囤家补偿制度刍议[J].信阳师范 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7]张虹,刘小友.个体被害人的权利保障[J].广西管理=r部学 ・3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