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
1、国画大师李某欲将自己的传奇人生记录下来,遂请作家王某执笔,其助手张某整理素材。王某以李某的人生经历为素材完成了自传体小说《我的艺术人生》。李某向王某支付了5万元,但未约定著作权的归属。该小说的著作权应当归谁所有?(2006年司法考试试卷三)
A.归王某所有
B.归李某所有
C.归王某和张某共同所有
D.归王某、张某和李某三人共同所有
2、李成是某市小有名气的画家,1998年因该市一家礼品公司的委托,创作了“小城风光”系列山水画共10幅,李成将原作交与公司,公司按约定支付了酬金2万元。后礼品公司制作了100套瓷瓶,每套10个,瓶的釉面用的是李成所画的10幅山水画。李成认为礼品公司未征得自己的同意擅自将自己的作品在瓷瓶上使用,并公开销售,侵犯了自己的权利;而礼品公司则认为这批画李成本来就是接受自己的委托而创作的,公司付了钱,取得了作品,以后对作品如何使用,已与李成无关,故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当。
(1)从李成与礼品公司的关系而言,这批画属于什么作品?
(2)这批画的著作权应归谁所有?为什么?
(3)礼品公司有权使用作品吗?
3、泥塑师陈某自幼学习泥塑,是当地有名的泥塑大王,陈某针对一些常见的动物创作的泥塑《动物脸谱》,构思巧妙,风格迥异,造型简洁,人见人爱。李某出差来到当地,见陈某的泥塑《动物脸谱》如此可爱,立即买了很多个,后来准备转手卖给外商,外商准备用以制作卡通片。
陈某认为泥塑《动物脸谱》系其独创完成,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李某对其作品的使用侵犯了其著作权,要求李某停止使用并赔偿损失。李某承认《动物脸谱》是陈某创作的作品,但认为他已向陈某支付了报酬,他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这些泥塑,并没有侵犯陈某的著作权,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问:陈某是否有权要求李某停止使用并赔偿损失?
4、某省电视台举办庆祝该台开播30周年纪念活动,许多书画名家挥毫作画、题词以示庆祝。该电视台将所得书法、绘画百余幅陈列展出,并精选80余幅编辑成纪念画册,印制了1000本向各界来宾赠送。
有数名画家对电视台此种做法提出异议,他们提出,向电视台赠画是表示自己祝贺的心意,电视台可将所赠之画收藏或挂置于电视台内。现电视台不经许可,不但擅自公开陈列展出,而且编辑成册出版,是侵权之举。电视台则认为,陈列、展出的书画均系画家明确示赠,有作品上的题字为证,既然赠与电视台,电视台就有权决定怎样使用,不存在侵权问题。
问:此案中电视台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5、2002年8月,都江堰市文管局向四川雕塑艺术院等单位发出征集李冰父子雕塑作品的通知。四川雕塑艺术院接到通知后即发动本院艺术人员参加创作。张某和任某在同年9月各自完成初稿作品(任稿1号,张稿2号)。同年10月,都江堰市文管局有关人员看了该两部作品后,认为未达到要求,告知四川雕塑艺术院。
四川雕塑艺术院为保证本院作品中标,同时鉴于张某2号作品气魄宏大,任某1号作品表现手法细腻,就号决定由任某在张某的初稿上进行再创作。对此,任某未提出异议,张某经做工作也同意由任某修改其作品。经任某修改再创作的作品编为3号,经都江堰市文管局审定后入选。该作品经放大制作竣工后,只署名任某。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问: 3号作品应署谁的名?
6、张某是一时装公司的服装设计师,他编制了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程序,欲将其申请登记软件著作权,但单位提出异议,认为张某是其职工,该软件是张某在工作过程中完成的,属于职务作品,著作权应归时装公司。
问:张某对该程序应否享有著作权?
7、刘国础诉叶毓山侵害著作权纠纷案
1981年10月11日,被告叶受共青团重庆、重庆市教育局、重庆市文化局委托,创作设计《歌乐山烈士群雕》(以下简称《群雕》)。1981年11月25日,在重庆市各界代表参加的“群雕奠基典礼”仪式上,被告展示了创作的30厘米高的《群雕》初稿,并就创作构思的主题思想、创作过程作了说明。同时展示了原告刘根据有关领导指示为说明《群雕》所处位置而制作的烈士墓模型。
1982年3、4月间,被告在《群雕》初稿基础上,又制作了一座48厘米高的二稿。随后,被告与原告根据初稿、二稿基本形态的要求,指导木工制作了《群雕》放大稿骨架。同时,原告作为《群雕》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被告的指导下,参加了《群雕》泥塑放大制作和其他一些工作。1986年11月,《群雕》正式落成。
原告诉称:(1)原告与被告共同创作了《群雕》放大稿,但被告以个人名义参展;(2)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会为《群雕》和《烈士墓沙盘》颁发的纪念铜牌,被告据为己有。被告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权,请求判令被告公开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此前,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会在北京举行,重庆市选送了被告创作的《群雕》放大稿的缩小稿参赛。原告等人设计制作的《烈士墓沙盘》也参加了展览,展览结束后,被告创作的《群雕》获得纪念铜牌,原告制作的《烈士墓沙盘》不属评选范围,没有颁发纪念铜牌。
问:原告的诉求有无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