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最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来源:叨叨游戏网


审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总复习——分数乘、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页总复习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1 / 17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2 / 17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2/5= 2/3×5/6= 7/9×18= 5/9÷5/6= 21÷7/9= 3/10÷2/5= 6/11÷5/12=

4.复习比的知识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3/10÷3/4= ÷2/3= 3 / 17

5/9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32=12:()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 0.6÷0.3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12 0.25:0.45 1/4: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3页第3题.

4 / 17

4/7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

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验证第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5 / 17

师:归纳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一评.

三、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7题.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11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总复习——百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页总复习第3大题3-6小题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6 / 17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投影出示下面一段文字:

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三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

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

3.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

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7 / 17

二、复习百分率的知识

1.师: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

完成教材第116页总复习第12题.

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

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

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

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8 / 17

2.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

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

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单位“1” 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

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一个数×(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

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

四、应用练习

9 / 17

1.完成总复习第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13题.

学生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思路.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1)百分率=()/()×100%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3)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一个数×(1+N%)=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

10 / 17

第三课时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页第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理解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物体的位置.

出示教材第113页第4题主题图.师: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11 / 17

师: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两种,即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你能说出每一手棋所下的位置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二、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d/2

12 / 17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1条、3条、2 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3.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d或C=2∏r.

4.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求圆的面积.S=∏r2

知道直径求圆的面积.S=∏(d/2)2

知道周长求圆的面积.S=∏(C/2∏)2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宽求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5.环形的面积

13 / 17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R2—∏r2

=∏(R2—r2)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11、12题.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讲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第四课时 总复习——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页第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会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14 / 17

3.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统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指名说一说.

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分析扇形统计图

出示2010年监测的33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扇形统计图

15 / 17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

问: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的城市有多少个?

2.了解你所在的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三、请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下面的信息,然后回答问题.

超市一天的销量中,服装类占35%,烟酒类占30%,文化用品类占20%,糖果类占10%,药类用品占5%.如果超市一天的收益是5500元,算一算,每一类用品分别收益多少元?

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120页第11题.

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6、17题.

学生完成,指名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16 / 17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