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双减”下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策略浅析

“双减”下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策略浅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双减”下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策略

浅析

摘要:为切实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国家于2021年正式实施“双减”。“双减”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辅导负担,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目前,“双减”的实施也给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双减”的颁布,标志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课题就直接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这就需要教师更好地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策略 引言

随着“双减负”的落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任务直接摆在了教师面前,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作业设计“把脉”,从而更好地响应国家,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随着“双减”的大力推进,教师也要为“双减”做出一些努力,坚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目前的教学模式,在减轻学生整体学业压力的同时,努力保证学生的知识获取水平。“双减”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的降低,学生无法通过课外辅导来提升学习水平,因此,“双减”实际上给课堂效果的提升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有趣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结合学生生活情境学习数学,将游戏引入数学学习活动,用顺口溜、朗朗上口的公式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讲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生动展示抽象的数学内容,都是效果非常明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还可以组织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如答题竞赛、有奖竞猜、有奖竞赛、竞赛对竞赛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双减”的要求下,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后作业,为了巩固学生当天当堂的学习效果,授课教师要有效利用数学课上练习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课后,课上组织学生开展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实践活动,巩固深化长度单位 ——— 厘米,学会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引导学生量一量自己的书本、铅笔、橡皮、文具盒的长和宽;或者老师指定学生画一段固定长(如 3厘米、5 厘米、8 厘米)的线段。

2、精心设计课后作业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载体,也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重要媒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当前“双减”的中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决贯彻“双减”方针,通过设计灵活的作业形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遵循多样化和针对性的原则,通过科学设计作业,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课后作业是“双减”改革最重要的一环。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去设计分层次、开放性以及实践性的作业形式。通过让学生完成作业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相应技能,发散他们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如下的课后作业:作业一:让学生结合班里的实际情况,统计一下班里一共有多少学生,并对班里的男生数量和女生数量也进行统计,待统计完成后,教师让学生用统计表或图将人数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作业二:今年我们国家刚承办过冬奥会,北京冬奥会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冬奥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创新谋划

小学数学教学最突出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双减”的背景,做一些更灵活的作业设计思维,并“咬”创新来规划,从而在作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规划,还要关注教材内容,围绕创新展开。以“圆柱体体积计算”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围绕创新进行必要的研究,尽量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作业,使学生的创新

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你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作业:小林正在用一张长方形的纸进行运算,想用它得到一个圆柱体(可以是没有底的)。他会怎么做?得到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长方形纸片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由此可见,在“双减”落地之后,教师所面临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一层面的思考需要与时俱进,既要关注的落实到位,还应重视在“减负”的背景下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而要通过更为智慧的思考和精准的谋划,让教学走上“优质轻负”的道路,也让学生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大背景下进行有效学习,也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不断进步。

4、简化教学的复杂性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与小学生实际智力发展相背离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以及他们所学知识的应用。很多时候,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老师教知识要尽量简单。只有完全沉浸在小学生的思维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学生才能理解知识。另外,教学内容也要尽量简化。这里的简化不是指简化教育内容的难度,而是尽可能简化表达方式。比如在小学的乘法教学中,有些学生很难建立乘法的概念。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用尽可能简单的方式来引导它。如使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或是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生活案例的分享并尝试计算,从基础的加法入手,在加法基础上建立乘法概念,并且让学生在经过自己尝试后再得到正确答案。首先自己发现问题,最后再由老师讲解,这种课堂授课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

5、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不仅是教师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发展新技能的主要空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双减”背景下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时,必须重视数学课堂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和优化,加强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实施。比如在教“百分数”的时候,小学数学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问学生“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百分数?这些百分比有什么意义?”以及其他具有启发性和启发性的教学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和思考,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认识和学习百分数时将自己的数学

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活跃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气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可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如下百分数的数学问题:商店店庆搞促销活动,原价200元的书包现在以85折出售,请问买这个书包需要花多少钱?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与已知的百分数知识进行题目的计算,从而在有效深化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与认识的同时,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很强,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困难。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许多老师经常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认为这是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唯一途径。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寻找更有趣、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设计巧妙的教学环节,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考能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进而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辛成海.基于“双减”对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探究[J].新教育,2022(05):78-79.

[2]史云会. 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寻[C]//.对接京津——行业企业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188-192.

[3]高凤英.落实“双减”,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11):73-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