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中一类隐零点问题的解题策略

高考中一类隐零点问题的解题策略

来源:叨叨游戏网
2 = — 2 l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第07期总第392期 n ( 一1)ln + (一 1  一反思与归纳 二元不等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 对于同一个函数的两个自变量而言,另一种形式则是对  一l 、,2  不同函数的不同自变量而言.利用导数解决第一种形式 的二元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把这个二元不等式转化为 一( 一1 1。 h( ) = 一2xlnx一1, ∈(1,+∞), 所以h ( )=2x一2(1nPC+1)=2x一2—21nx, 元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然后按照导数研究一元不等 式的方法来解决.一般来说,转化的基本思想有两种,一 故 ”( ):2一 .而 >1,所以 ∈(0,2),故 h”( )>0在 ∈(1,+00)时恒成立,则 ( )在(1,+ 。。)也是增函数,所以h ( )>h (1)=1>0.所以h( ) 在(1,+ )上是增函数,有h( )>h(1)=0,故g ( ) >0,因此,g( )在(1,+。。)上是增函数.则g( )> limg( ):lim I 一】 —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把不等式转化为一个函数在指定 区间上的单调性问题,二是通过”奇次变换”把二元不等 式变为一元不等式. 对于第二种形式的不等式,则是转化为不同函数的 最值问题加以解决,即证明.(特别注意:在把不等式转化 为一元不等式时,要注意变换的等价性以及变换后函数 的定义域.) —l . 由洛必达法则得:g( )>lim(1 + ):2, 参考文献: [1]韩清海.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导与练:第一轮[M]. 即g( )>2得证,也就是 _ < 0,m/7,)成立. (m,n> 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杨惠民] 高考中一类隐零点问题的解题策略 刘彦永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30000) 摘 要:近年来,高考数学压轴题的热点聚焦在了函数的零点和极值点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 对隐零点(零点不可求)问题并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常常是望而生畏,不知所措.本文通过二道典型题目探 讨了这类问题的三种基本解法,以明确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提高解题效率. 关键词::隐零点;设而不求;分离参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18)07—0040—03 1歹0 1 设函数厂( )=e 一o 一2. (1)求./ ( )的单调区间; (2)若Ⅱ=l, 为整数,且当 >0时,( —k)f ( ) 一解析 (1)函数/( )的定义域为R,且-厂 ( )=e r上. 当。≤0时 ( )>0 ( )在R上是增函数 ( )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R; + +1>0,求 的最大值. 本题是2012年全国新课标Ⅱ文科第2l题,题目 当n>0时,令f ( )=e 一n=0,得 :lna. 令_厂 ( )=e 一n>0,得 >lna,所以/( )在(1na, +∞)上是增函数. 条件比较新颖,采用设而不求的解法非常有效,这类题型 的练习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启发性. 收稿日期:2017—12—0l 作者简介:刘彦永,从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解题研究 .--——40---—— 2018年第07期总第392期 (一∞,lna)上是减函数. 数理化解题研究 单调递增. = 令/ ( )=e 一n<0,得 <lna,所以 ( )在 由于②式等价于g(x)…=g( 一1)= +1一e >0. 故f( )的单调递增单调区间是(1na,+∞),单调递 减区间是(一∞,lna). 令h( )= 十1一e ( >1),h ( )=1一e <0, (2)解法1 (分离参数、设而不求,转化为函数最值 故h( )在(1,+∞)上单调递减. 问题) 若n=1,贝0,( )=e 一 一2 ( )=e 一1. 所以( —k)f ( )+ +1=( 一 )(e 一1)+ + 1= (e 一1)+ +1一尼(e 一1). 当 >0时,( —k)f ( )+ +1>0等价于 (e 一 1)+ +1一 (e 一1)>0, 即 < e —l : +岩(e —l  >0).① 令 )一+  e)_1+ =一l , l e—l J (!:二 二 2 (ex一1) ‘ 由(1)知,函数h( )=e 一 一2在(0,+∞)单调 递增, 而h(1)=e一3<0,h(2)=e 一4>0,所以h( ) 在(0,+∞)存在唯一的零点. 故g ( )在(0,+o。)存在唯一的零点,设此零点为 OL,贝4 ∈(0,2). 当 ∈(0, )时,g ( )<0;当 ∈( ,+∞)时, g ( )>0. 所以g( )在(0,+。。)的最小值为g( ). 又由g ( )=0,可得e = +2,所以g(O/):OL+ = +1∈(2,3), 由于①式等价于j}<g(O/)=OL+1∈(2,3),故整数 的最大值为2. 解法2(分类讨论,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 当 >0时,( —k)f ( )+ +1>0等价于 ( 一 )(e 一1)+ +1>0. ② 令g( )=( 一 )(e 一1)+ +1( >0),g ( )= ( 一 十1)e . (1)当 ≤1时,g ( )>0恒成立,g( )在(0,+ ) 上单调递增,g( )>1>0,符合题意. (2)当 >1时,若 ∈(0, 一1),贝0 g ( )<0;若 ∈( 一1,+∞),贝4 g ( )>0. 故g( )在(0, 一1)上单调递减,在( 一1,+。。)上 且h(2)=3一e>0,h(3)=4一e。<0,故整数 的 最大值为2. 解法3 (巧妙换元、数形结合,转化为切线问题) 当 >0时,( —k)f ( )+ +1>0等价于 (e 一 1)+ +1一 (e 一1)>0. 令t=e ∈(1,+。。),则问题等价于tlnt+1一 (t一 1)>0,即t]nt+1> (t一1). 令g(t)=tlnt+1(t>1),g (t)=lnt+1,g”(t)= 1>0. t 问题等价于函数g(t)=tlnt+1的图象恒在过定点 (1,0)的直线Y= (t一1)的上方. 作出草图即知I临界值为过(1,0)作g(t)=tlnt+1的 切线. 设切点坐标为( , ln +1),则 切线= }= ln +1,即ln 一 +2=0. 令 ( ):ln — +2( >1), ,( ): 一1<0, 故h( )在(1,+∞)上单调递减, 且h(3)=ln3—1>0,h(4)=21n2—2<0,即 ∈ (3,4). J]2切线=ln +1= 一1∈(2,3),故整数 的最大值 为2. 侈0 2 已知函数-厂( )=0 e 一1,g( )=lnx+ . (1)求函数g( )的单调区间; (2)当|j}=1时 ( )≥g( )恒成立,求口的取值范 围是多少. 提示 问题(1)对 进行讨论即可. 问题(2)利用分离参数的方法,参照解法1.利用分 类讨论的方法,参照解法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参照解 法3. 解析 (1)g( )=lnx+ 的定义域为(0,+∞), g ( )=_=_1+ . 当 ≥0时,g ( )>0,g( )在(0,+∞)上是增函 一41— =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第07期总第392期 数.当 <0时,令g ( )= 1+ =0得 =一 . 令g ( )= + >0,得0< <一 1,∈(0,t)时,h ( )<0; ∈(t,+ ),贝4 h ( )> 0.h( )…=h(t)=ate 一lnt一1:一lnt—t=lna≥0, 所以g( )在 故a≥1. 解法3 (数形结合,转化为公切线问题)当k=l时, (0,一_1)上是增函数, ,c -厂( )≥g( )恒成立,即a2;e ~1≥lnx+ 恒成立.分别 研究 )=axe 一1和g( )=lnx+ 在(0,+O0)上的 令g ( )=÷+ <0,得 >一 1,所以g( )在 图象.当a≤0时,a2;e 一1≥lnx+ 显然不恒成立. (一÷,+。。)上是减函数. 问题) 当 =l时 ( )≥g( )恒成立,即axe 一1≥lnx + 恒成立. 因为 >0,所以。≥ .令 ( ): ,h,( ): ./+-P( ): 一ln — ,p ( )=一÷一1<0,故P( )在(0,+∞)上 单调递减,且P( ):1一 >0,p(1):一1<0,故存 e e 在£∈( ,1)使得P(£):一in£一£:0, 故lnt+t=0,即t=e~. 当 ∈(0,t)时,P( )>0,h ( )>0;当 ∈(t, )时,p( )<0,h,( )<0; ( )…: (t): 掣 =1,故a≥1. 解法2(分类讨论,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 当 =1时 ( )≥g( )恒成立,即axe 一lnx— 一 1≥0恒成立. 令h( )=axe 一lnx— 一1,h ( )=a( +1)e 一 1—1: (Ⅱ e 一1). (1)当a≤0时,h ( )<0恒成立, ( )在(0,+ ) 上单调递减,h(1)=ae一2<0,不符合题意. (2)当a>0时,令P( )=axe 一1( >0),P( )在 (0,+∞)上单调递增. 当 趋近于0时P( )趋近于一∞; 当 趋近于+ 时P( )趋近于+ ,故存在t∈(0, +。。)使得P(t)=0,即ate =1.取对数有lna+ln£+t= 0,即lna=一lnt—t. 42一 当a>0时,因为, ( )=a( +1)e >0 ”( ): +2)e >0;且g )=÷+1>0’g,『( )一 < 0,所以两个函数的草图(图1)和临界时的图象(图2)如下 』 O 受 O ’ 1 2 因此,只需找到临界状态对应的a即可.设临界时两 曲线的公共点的横坐标为t, r r上fe 一1 =ln + , 则有?l 口(t+1)e =÷+1,l  消去a得(t+1)(1n +t) =0,且口lnt+t=0.所以ate 一1=lnt+t=0,即ate = 1.取对数有lna+lnt+t=0,得a=1.根据图象变化情况 知a≥1符合题意. 隐零点问题是高考的一类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此 类问题主要有分离参数、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三种方法, 三种方法各有千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首选分离参 数的方法.因为这样能将问题转化为不含有参数的函数 的最值问题,直接降低了解答的难度.对于不易或不能分 离参数的问题就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对于选择题或者 填空题,我们可以利用技巧等价转化并数形结合快速得 到答案. 参考文献: [1]刘彦永.对2017年新课标文科第21题的解法探 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4):29—30. [2]麦康玲.数学分析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J].教科文汇(下旬刊),2015(5):1 10—11 1. [责任编辑:杨惠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