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金鑫 (上海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经济贸易的迅 速发展使得我国航运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文章根据近年来航运业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了基本的界定。通过分析航运 业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运输;船舶建造;航运保险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识码l 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04—0156—0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航运业发展迅速,在国际经济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 色。鉴于航运业涉及领域的复杂性以及对其近年来发展现状的分析,本文所指的航运业是以物流运输为主,涵 盖航运工业以及由此派生出的一系列产业的集合,具体包括:物流运输(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等)、船舶建造 (船舶制造、船舶代理、船舶设计、船舶配件供应、船舶交易、船舶修理等)、航运金融(海上保险、企业融资、资金 结算等)、港口经营等。 本文通过分析物流运输、船舶建造、航运金融三大领域中部分代表性产业的现状,浅析各产业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航运业现状 截止2011年底,我国港口货物年吞吐量已突破100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高达1.64亿吨,均位居世界首 位。水上运输船舶总规模已突破2亿载重吨,并且逐年增加。2011年,全国船舶险保费规模和货运险保费规模 继续保持上涨趋势,分别为55.87亿元,97.83亿元。 【一)物流运输业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取得了世界工厂这一重要地位。进出口贸易 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物流运输业得到有利的发展。在众多数据指标中,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变化 较好的反映了我国航运业物流运输的发展状况。 201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亿吨,为100.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 12.4%和12.0%。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91.18亿吨,同比增长12.5%,占全国港口货物总吞吐量 的90.8%。我国在全球货物港口与集装箱港口领域继 续保持优势地位。 由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沿海规模以上主 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呈稳定快速上升趋势。沿海规模以 上主要港口的发展与成熟,带动我国整个航运业物流 运输产业链的快速前进。 截止2011年底,在世界范围内,全球货物吞吐量 排名前二十大港口中,我国港口占有12席,上海 港继续维持世界第一大港的位置。 图1 2002—2011年我国沿海规模以上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二)船舶建造业现状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年数据 【收稿日期】2012—12—26 【作者简介】金鑫,男,安徽宁国人,上海金融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外贸一直持续稳定增长,外贸海运量的大幅增长,已使我国成为推动世界航运 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为我国船舶制造带来了发展机遇。造船完工量、新接船舶订单量和手持订单 量指标的变化直观地反映出我国船舶制造的发展状况。 2011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为7 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接船舶订单量为3 622万载重吨,同比下 降51.9%。基于我国人力成本优势和“国油国运”、“国船国造”等因素,全球造船订单大量向我国转移。按载重吨 计,201 1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1%、52.2%、43.3%,继续保持世界 首位。我国船舶以出口为主,主要向美、英、德、日、法等发达国家在内的175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船舶产品。受 世界经济复苏疲软,船舶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新船成交大幅下降,2011年,我国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6 255万 载重吨,同比增长18%;新接出口船订单2 76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5%;年末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367 2亿 载重吨,同比下降17.5%。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76.4%和91.2%。 【三)航运金融业现状 航运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成本高、风险系数高等特点,航运企业很难通过自身力量进行有效 的投资和风险规避,航运金融应运而生。航运保险属于航运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整个航运金融的发展状况。 截止2011年底,我国银监会监管的20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超过5 200亿元,我国对航运保险的资金 注入逐年增加。2011年,我国仍处于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之下,货币相对偏紧,船舶融资等航运金融业务 增长空间有所减小。2011年全国船舶险保费规模为55.87亿元,同比增长10.0%;货运险保费规模为97.83亿 元,同比增长24.3%。 二、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 1.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较低。近年来,虽然我国航运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快发展和较大改善,但仍不 能满足我国经济与航运业的发展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可小觑。较低的基础设施水平不利于全面提高 航运效率,阻碍航运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是由于人们尚未清楚地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造成了目前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的 局面,不能同步于航运业快速发展整体态势。二是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模仍然较小,不能有效的 推动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信息系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比较落后,各系统 之间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共享。 2.我国航运业物流运输整体发展比较落后,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大部分航运企业 规模较小,起步较晚,竞争力较为薄弱,即使一些大型航海运输企业已开拓并相应的发展了物流服务项目,但其 发展还不成熟,尚处于摸索阶段,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 就物流运输的专业化服务而言,我国航运公司对其认识高度与重视程度较低,宏观上不能准确把握服务市 场的整体变化。我国航运公司的服务领域较为宽泛,缺乏专一的服务优势。即使有很少的公司认识到这些问题, 但专业化服务方式尚在起步阶段,短期内不具有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的市场,不仅不利于技术进步 和产业升级,而且可能阻碍整个物流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一(二)船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由于我国船舶制造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主要的经营范围仍处在较为低端的制造 领域。尽管我国总造船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高端船舶研发和制造方面,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还有一定 差距。同时,由于不能与国际先进造船企业之间进行长期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船舶工业自 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造船规模盲目扩张。近年来,航运市场船舶订单量持续增加,促进了船舶制造业快速发展。但由于航运界 对我国航运市场过于乐观,缺乏正确的认识,地方、民营资本以及外资的纷纷投资船舶制造业,使得造船规 模过分扩张,对船舶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安全隐患。 ①以上数据引自(2ol 1中国航运发展报告》。 (三)航运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1.航运保险机构偏少,国际化程度不高。伴随着国际航运风险的增加,我国航运产业对航运保险的需求日 益旺盛。但我国航运保险机构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航运保险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国际知名度不高、经 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风险定价能力不足、保险条款各方面未能与国际接轨、不能提供较为全面的保险服务等 缺陷,在与实力强大的国外保险机构竞争时,往往流失了很多航运保险业务。 2.航运金融方面人才匮乏。航运金融是一个涉及航运、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的产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 但目前我国对航运金融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不能与国际接轨,缺乏既 懂外语、贸易、航运、海商海事、国际法律公约和惯例的复合型人才。从事于航运金融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 乏系统有效的人才管理。 三、我国航运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航运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在充分认识到航运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整个航运业的提升具有极大的 促进作用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投入,以集约化、大型化、深水型泊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集装箱、矿产品、煤炭、 通用件杂货等专业化码头能力。同时,可以将航运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市场化,将其分解成各个工程,引入竞争机 制,允许参与者以投标的方式进行市场竞争,从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如近年来我国兴起的BOT模式。 2.重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通过建设航运各行业、各地区流程一致、社会综合职能 相互协调的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得港航企业更加快捷方便的获取服务信息。增强企业间互通业务信息的渠道, 更加广泛的应用电子商务等方便有效的商务服务模式,建立统一的航运商务信息平台,进而节约运输能力和行 业资源。 3.以扶持一些骨干航运企业为重点,全面引导中小航运企业快速发展,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航运企业服务 网,加快专业化服务进程,提升企业形象。重点扶持部分大型航运企业,使其在长期经营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创 立自己的品牌,开展综合物流服务。引导中小航运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建立防范和控制航运市场风险的有 效机制。各航运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提高自身的实力,同时,促进整个航运业的协调发展。 4.加大资金的投入,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设计领域资金投人,把科技创 新作为推进船舶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切实实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吸收战略,不断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 5.实施发展模式战略转型,将盲目的追求扩大船舶制造规模的目标转变为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造 船模式的目标。根据航运市场现状,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6.重视航运保险市场的发展,逐步扩大航运金融机构规模,提升国际认同度。根据国内外航运企业需要,研 究探索与航运融资租赁和航运金融衍生产品相关的保险。加强各保险机构同国际知名度较高的保险机构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拓展国际航运保险新业务,规范航运保险条款,加速其与世界接轨。 7.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采用国际化的人才策略,进行多层次、多目标、多方式的专业教育。根 据航运市场需要,加快培养精通海事法律、金融保险、航运经纪等专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确保形成合理的 人才结构、较高的专业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由谷,曹遗生.干散货船舶经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_中国流通经济,2005(11). [2]郭培军.中国船舶产业现状及中远船务船舶企业发展分析[J].航海工程,2008(3). 【3】胡勇军.我国航运业的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08(1o). [4】查贵勇,高峰.上海发展航运金融的SWOT及其路径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0(6). (责任编辑:L校对:0) (上接第175页) [5】Hale Galina,Cheryl Long.What are the sources of ifnancing of the Chinese ifnns[C].Frontiers ofEconomics and Globalization,2011(9):313—339. 【61周月书,褚保金.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 吴江和常熟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f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6). [7]周立新.重庆和浙江两省市家族企业融资行为的比较研究——基于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C].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创 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8】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 究与路径——理论分析与宁波个案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 (11). (责任编辑:×校对: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