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临床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临床检测结果分析。方法:对我科进行血常规检验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不同方法采血,一种方法为手指末梢采血;另一种方法采用静脉采血,对两组采集血进行血常规分析,比较两组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静脉采血组WBC指标为(5.9±4.2 )g/L、MCHC指标为(318±27)g/l,显著高于手指末梢采血组(P<0.05);静脉采血组RBC指标为(3.6±0.8)1012/g、HCT指标为(0.3±0.2)l/L、HGB指标为(102±16)G/L、PLT指标为(219±88.7)个/L,显著低于手指末梢采血组(P<0.05)。结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不同采血方法临床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条件允许患者应该尽量进行静脉取血,提高临床检测准确率。
标签: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
血常规是临床上比较重要的检测指标之一,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了解人体相关指标基本情况,并且检测结果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发现细微病灶,并根据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不同采取方式对血常规精度存在较大的争议。多数学者认为:神经末梢取血使用时间比较久远,对患者痛苦也相对比较少,检测结果更科学。但是,部分患者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因此,临床上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检测结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临床检测结果分析。对2013年12月-2014年2月我科进行血常规检查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科进行血常规检验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不同方法采血,一种方法采用手指末梢采血,另一种方法采用静脉采血。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39-84)岁,平均年龄为(48.41.5)岁,患者均符合血常规检查标准,且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患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选患者均采用不同方法采血,一种方法为手指末梢采血;另一种方法采用静脉采血,对两组采集血进行血常规分析,方法如下:患者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常规采集,将取得的血液进行稀释、并轻轻摇均匀。将末梢血置于抗凝管中,并对血样进行混合均匀,然后进行血常规检查。患者检查过程中必须在2h内测试完毕。实验中采用希森美康 xs-800i血常规分析仪和罗氏module p800生化仪与该仪器配套的稀释液、清洗液等进行检测,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测定,检测过程中抗凝剂用浓度为40g/L的EDTA-K2溶液5L加入已硅化的塑
料试管和60ul小子弹头试管内烘干,硅化塑料试管用于采集0.6-1.0mL静脉血,60ul小子弹头试管用于采集40ul末梢血[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相关数据用SPSS16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等表示,并进行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静脉采血组WBC指标为(5.9±4.2 )g/L、MCHC指标为(318±27)g/l,显著高于手指末梢采血组(P<0.05);静脉采血组RBC指标为(3.6±0.8)1012/g、HCT指标为(0.3±0.2)l/L、HGB指标为(102±16)G/L、PLT指标为(219±88.7)个/L,显著低于手指末梢采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比较
3.讨论
血常规检测是医院相对比较重要的检测内容之一,这种检测方法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血常规标本的采集主要以末梢取血为主,这种方法使用时间比较长,采血操作也相对比较简便,对患者的疼痛也比较小。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假阳性率较高,检测误差较大,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如:末梢血液温度、取血时的速度等,将影响患者后续诊断和治疗[3]。
近年来,静脉取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广为使用,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静脉取血和传统取血模式相比优势较多,该采血方法所需时间相对少,进一步降低了发生溶血的可能性。它主要采集肘部前静脉血液,由于这个部位的血液受影响因素较少,血液检查更加稳定,更能够反映患者全身血液情况,这种方法避免了患者取血过程中紧张造成末梢取血深度不够造成的检测结果不准,能够有效的提高检测精度。然而,对于检测仪器来说,采用末梢取血时其检测结果会受到一些干扰,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而影响临床诊断治疗。而采用静脉血时能够一次性对患者取够足量的血液,避免了末梢取血时的反复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检测结果页更加准确、真实。静脉采血组WBC指标为(5.9±4.2 )g/L、MCHC指标为(318±27)g/l,显著高于手指末梢采血组(P<0.05);静脉采血组RBC指标为(3.6±0.8)1012/g、HCT指标为(0.3±0.2)l/L、HGB指标为(102±16)G/L、PLT指标为(219±88.7)个/L,显著低于手指末梢采血组(P<0.05),这个结果和有关研究[4]结果类似。根据本人经验:在基层医院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医院为了提高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可以采用静脉取血,而对于条件相对较差的医院为了短时间值得患者血常规可以进行手指末梢采血;对于血常规要求精度较高时甚至可以将上述两种方法联用,从而根据两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为患者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
综上所述,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不同采血方法临床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
异,对于条件允许患者应该尽量进行静脉取血,提高临床检测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罗碧青.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2(16):111-113.
[2]赖淑仁.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9(21):170-17.
[3]刘小东,崔会欣,焦冠勇,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阴.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111-113.
[4]何昭霞,李灵,陈杰.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10):1504-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