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项羽戏马台讲解词

项羽戏马台讲解词

来源:叨叨游戏网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前来游览戏马台!

戏马台是纪念秦朝末年的农民领袖项羽而修建的。戏马台最初是西楚霸王项羽观看将士操练武艺、戏马的地方。根据乾隆府志记载:“楚王项羽因山为台,以观戏马,故名。”2000多年以来,这里寺宇亭台建筑不断,成为历史文人墨客寻古探幽的圣地。

戏马台重建于1985年,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景区以风云阁为中心,分为四个游览区,前区又分东西两院,东院名为“楚室生春”,西院名为“秋风戏马”。两院共有六个展室,以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的壁画,反映项羽从鼎盛走向衰败的历史,后区有啸天石、骓马轩、集萃亭、马槽、系马桩等诸多景点点缀古台;西区为七千余平方米的游客休憩绿化带;而古台外围则是两组明清时代的刘家大院、郑家大院环绕。

前面矮红墙上有四个大型篆字“拔山盖世”、取自项羽的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中的四个字,是由著名书法家陈大羽题写的。墙边有一只巨鼎,上书“霸业雄风”四个字,鼎长1.95米,宽1.53米,高2.23米,重约5.4吨,它是代表统治权力的立国重器,霸业雄风鼎象征项羽建立的西楚政权。

下面,我们就从东院开始游览吧!

“楚室生春”四个字是有著名书法家、当代“草圣”林散之书写的,项羽石像由江苏群众艺术馆吴志超设计,苏州工艺雕刻师周大男雕刻的,像高2.85米,重11吨。项羽武将装束,头部着盔,身穿铁甲,持剑而立,反映项羽26岁登上西楚霸王宝座时不可一世,顾盼自雄的大将雄风。

项羽出生于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他的祖父相燕是楚国大将,他的父母在他还未懂

事时就相继去世,由叔父项梁将他抚养成人。项羽青少年时代正是秦国不断扩张势力,到处讨伐的年代,先后灭了赵、韩、燕、魏等国。在公元前223年,项羽10岁,秦灭楚。他的祖父也在同秦国的战争中死去,从此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成了贵族,而项梁是一个国家民族观念极为强烈的人,他不厌其烦地给项羽讲述他们祖国楚国的历史。项羽23岁举兵吴中,26岁便登上西楚霸王宝座。秦朝灭亡的如此之快,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秦王朝,百姓苦不堪言,抗秦一呼百应;另一方面是由于项羽非凡的军事才能和不畏强敌的超人勇猛,使他的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下面请各位参观一下巨鹿大战展室,领略一下项羽超人的胆识和过人的军事谋略。

巨鹿大战展室

首先大家看到一副浮雕壁画,对巨鹿大战进行详细的介绍。巨鹿大战发生在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攻赵,并顺利进入赵都邯郸,在邯郸城内大肆烧杀,赵王歇和相国张耳逃到巨鹿城,章邯命令部下王离、涉间等包围巨鹿,因城内兵薄力单,粮草将近,情势危急。这种情况下,赵王派出使者向楚王求救。

楚怀王接到消息后,遂派兵北上救赵,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宋义此人韬略平常,胆小如鼠。在到达半路安阳时,宋义下令就地安营,休整待命,项羽屡次进谏说:“巨鹿危在旦夕,应该昼夜兼程才是,怎能安营扎寨,停止前进。”宋义振振有词说:“秦赵交兵,如果秦兵胜了,我们正好长驱直入,坐收渔翁之利。”项羽一听火冒三丈,心想:本以为宋义有什么高招,只不过是唯利是图,不讲信义,我们远道而来,就是击秦救赵,目前却坐山观虎斗,怎能对得起赵王?当时楚军已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和末将范增商量后,怒杀宋义,自封上将军,取得了军的兵权,率军火速赶往巨鹿。公元前207年的12月的一天,军主力到达漳河边,项羽传令士兵休息,中午筹措20

余只渡船,不几时便渡过了漳河,又命令大军火速埋锅造饭。吃完后项羽下令杂碎炊具,烧毁庐舍,凿沉船只,每个人只留下三天的口粮。命令一下,全军将士惊到了,项羽结合说:“我们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只能前进,决不后退,后退只有死路一条。”将士们被项羽这压倒一切、不畏强敌的气势打动了,他们精神百倍。锐气顿增,士气高涨,也理解了项羽刚才所作所为的良苦用心。当时秦军章邯的总兵力大约30万人。楚军总兵力约10万人,项羽命令将士兵分两路,一路进攻章邯主力,一路进攻王离,两路一起进攻,遏制了章邯对王离的增援,王离被楚军的精锐包围,屡次中计,很快丧失了战斗力,死伤不计其数,王离本人也被活捉。歼灭王离之后,楚军合力攻章邯,当时的兵力只及章邯的三分之一,但是楚军报定不胜即死的决心,奋勇善战,以一当十,王离的消灭,更增加他们必胜的信念,楚军与章邯大战九次,九战九捷,秦将苏角被杀,涉间,章邯只好向棘远撤退,楚军大获全胜。与楚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齐燕等国救兵一只龟缩在他们的壁垒之重,当他们看到楚军个个英勇无比,尤其是项羽不畏强敌,率冲锋在前,有万夫不挡之勇,各个自愧不如。

巨鹿城围困得到了解除,赵国转危为安,项羽也是得意非凡,他想乘机向诸侯国先试一下楚军的威力,于是下令召见各路诸侯将领。诸侯将领看到威武雄健,精神抖擞的楚军将士犹如神兵天降,令人敬畏,尤其对威震诸侯的项羽更是佩服得无比投地,膝行而前,不敢仰视。鉴于在巨鹿大战中项羽的英勇行为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他们一致推举项羽为诸侯上将军,所有诸侯都甘心听命于项羽,项羽成了诸侯的统帅,实力更加强大了,反秦复楚的信心就更加强大了。

秦将章邯慑于项羽的英勇行为,带领二十万秦兵投降了项羽,到此为止,秦主力遭到重创,秦王朝的统治也就摇摇欲坠了。

大家看到浮雕下面的文字,采用的是光电互动感应式手段,如果您对某个兵器不甚了

解,您只要将手放在相应画面上,就会听到该兵器的详细解说。

经历了巨鹿大战的战火,项羽确立了自己在义军中的统帅地位,他带领义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一路直奔咸阳城。下面请大家参观雄风殿展室。

“雄风殿”三个字是由徐州市老何赋硕书写,殿前蟠龙石柱为明代以前遗物,雕刻有人物、花鸟、走兽,据有关专家考证,比较倾向于该柱是南北朝时留下的文物。时期,中国大地一片破“四旧”的呼声,当地的老百姓用黄泥包裹柱体埋于地下,使它免遭破坏,是我们今天再睹它的风采。

雄风殿原名台头寺,又名陀头寺,始建于东晋元熙元年(公元419年),由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建,后改为三义庙、关帝庙。为纪念西楚霸王项羽灭秦的功绩,改名“雄风殿”。公元前206年,年仅26岁的项羽推翻了暴秦的统治,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诸侯,政由己出。可惜他不谙机谋,五年亡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悲剧是英雄人物,它的破釜沉舟、彭城大捷辉煌战绩至今为人所称道;鸿门宴、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等悲剧故事历经千年仍然广为流传。

下面请各位游客进殿参观,本展室通过对项羽生平的全面介绍,着力烘托出项羽的英雄气概和霸业雄风。展室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仿古公堂,两侧分别陈列编钟、兵器以及壁画典故。等会儿中间要出现这位武将装束的将军,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项羽。

公元前209年7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陈胜、吴广率领的农民爆发了,同年9月,23岁的项羽随叔父项梁率江东八千子弟兵起兵吴中,刘邦起兵彭城沛。公元前207年10月,楚怀王有约“先入关中者王之”,各路诸侯军跃跃欲试。楚怀王命刘邦西进咸阳,

而项羽叔侄先随上将军宋义北上救赵,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巨鹿大战。这时刘邦因避开秦兵主力,早已提前两个月率兵破了函谷关,并驻军霸上,意欲称王,派兵把守函谷关。项羽自诩功高,屯兵四十里外的新丰鸿门,扬言攻打沛公军。精明的刘邦审时度势,主动拜见项羽,化解矛盾,演绎了 “鸿门宴”惊险一幕。随后项羽率四十万大军进入咸阳城,烧秦宫舍,杀秦降王子婴。秦灭亡,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年仅26岁。

随后项羽定都彭城,分封诸侯,统治九郡,号令天下。刘邦被分封为汉王,统治八、蜀、汉中地区,都南郑。公元前206年4月,各路军离开戏水西岸,分别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就此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由于对诸侯分封不公,不久齐国、赵国等纷纷起事,汉王刘邦也趁机东下,首先还定三秦,然后又采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不断向东进发。项羽东征西讨,疲于奔命,虽有彭城大捷,夺取荥xing阳,成皋gao等战绩,终因腹背受敌,逃至垓下,演绎了一出霸王别姬的历史悲剧,虞姬自刎乌江后,项羽逃至乌江,慨叹“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河畔,年仅31岁。楚汉相争了4年多,期间项羽屡战屡胜,然而他的疆域却在不断缩减,刘邦屡战屡败,但他的疆域却在不断扩大,最终消灭了项羽。究其原因,项羽保守落后,乡土观念极为浓烈,缺乏远大志向,同时他用人跳不出同乡好友的圈子,主要将领全部都是本家族的子弟。而刘邦正是利用这一点,广招贤士,招揽人才,将韩信、陈平等当时俊杰留为己用,再加上他有稳固的后方根据地,粮草兵源充足,不断重整旗鼓,同项羽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疲劳战,最终将兵马疲倦的项羽拖进了死胡同,刘邦这种百折不挠、能屈能伸的个人素质,也是他统治天下的有利因素。

本展厅的东西两侧,陈列了编钟、兵器及两幅壁画。首先请大家观赏东侧的由钱塘图,史载公元前210,秦始皇南下来到钱塘巡游,项羽看到秦始皇前呼后拥十分壮观。他非常羡慕,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足以看出当年项羽已是胸怀大志。西侧的壁画反映的项

羽在26岁时定都彭城,项羽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欢乐场面。

定都彭城展室

公元前206年春,项羽率军攻入咸阳,烧秦宫室,杀秦王子婴,于戏水召开分封会议,统治九郡,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诸侯,政由己出,定都彭城。项羽率部于当年六七月间东归彭城,本展室采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项羽当年荣归故里的场景。

本展室整体画面可以大致分为两块:

进城

前半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楚军胜利归来,百姓在城门外夹道欢迎的场景。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后,曾有人建议在咸阳定都,但项羽没有采用,他有着中国人一个传统的观念。认为:富贵后回不到家乡等于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里行走,谁会知道呢?现在我富贵了,要回到故乡去。从普通人的角度,项羽衣锦还乡是重情重义的表现,但作为统治者和政治家的角度来讲,这是项羽目光短浅、缺乏政治家的眼光和策略的表现。

迎接和饮宴

后半幅反映的是项羽回到彭城后,文物、百姓欢呼跪拜,迎接西楚霸王归来的场景。全城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百姓在大街上跳起了踏鼓舞、敲起了鼓,古彭城首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街上人们载歌载舞,宫殿里摆起了庆功的酒宴,人们都以为战争已经结束了,他们迎来了项羽也就是迎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是历史证明,他们和平和安详的生活实在太短暂了。

(往风云阁路上)

西楚故宫的原址在今彭城路北端,即老北大院,为什么没有保存下来呢?据说当年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为安定天下,并没有对项氏家族及项羽王宫进行破坏,而是一直保留着,但由于项羽生性暴躁,杀人无数,以至于老百姓对他也敬畏,由于他的王宫一直无人敢进,传说项羽一只阴魂不散,历代官府不敢在正殿办公,后来渐渐荒废,到了北宋,苏轼担任徐州知州,带领徐州人抗击洪水侵害,修河堤抗洪胜利后,为了纪念,便将西楚王宫拆掉了,用一部分建筑材料修建了黄楼。黄楼至今还矗立在故黄河边上,而西楚王宫却不复存在。

风云阁

风云阁可以说是戏马台的标志,亭中间是明代万历年间徐州兵备右参政莫与齐书写戏马台三字,石碑背面为明代宣德八年癸丑年冬十月书刻《徐州重建儒学记》,戏马台碑亭始建于清道光28年,碑亭按江南园林风格设计,双层六角飞檐,1979年曾重建,1986年再一次修建,1986年再一次重修并加高50共分。

从这我们可以看到徐州的北部城市,两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项羽端坐在这里观看山下的将士戏马,戏马台得名由此而来,也叫点将台、项王台。

碑亭南侧有一块巨石,上面有尉天池书写的“南山”二字,戏马台古称南山,因其位于古彭城南面而得名。中国有句古话:“刀入库,马放南山”就是指的这座山,形容当年西楚霸王登上宝座后,心想事业大成,可以高枕无忧,放松警惕,将千里之外的刘邦放在了脑后,整天沉迷于享乐之中。由此看来,“南山”二字,可以给我们后人很好的警示作用。

西院

我们来参观秋风戏马院。刚才在楚室生春院所接触到的几个展室都是代表项羽胜利辉煌、事业有成的鼎盛阶段,而西院以鸿门宴、霸王别姬、戏马堂等三个展室,反映项羽由盛而衰直至最后穷途末路的历史阶段,这段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

戏马堂展台

本展室陈列霸业雄风胜景图,是由杭州市工艺美术所创作设计的,该作品长为17米,高为1.92米,近深为1.5米,采用了硬木彩塑工艺,经过设计人员精心创作并结合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技术,生动再现了西楚霸王项羽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三个阶段:巨鹿大战、定都彭城、秋风戏马。

鸿门宴展室

“鸿门宴”匾额三个字是由书法家溥杰书写的。鸿门宴可以说是项羽一生事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鸿门宴”一词在中国也成为了一个典故,用以形容各种不怀好意或危险重重的邀请。本展室采用仿真蜡像的形式,形象的塑造了鸿门宴诸多历史人物。

?鸿门宴故事英文简介?

总之,正是由于鸿门宴的失误,最终导致了霸王别姬悲剧的一幕,下面我们大家将要参观的霸王别姬展室。

请各位接着参观霸王别姬展室,这是由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蜡像人物,再现了项羽最后穷途末路的时刻。由于刘邦和韩信等人不断攻击,使项羽顾此失彼,腹背

受敌。

?霸王别姬故事英文简介?

下面我们来参观一下后院百米长廊,有诗词碑刻四十余幅,诗词是古人留下的,而书写者都是来自中国的书法大师。

后院

这里立着一块观赏石,名叫“啸天石”,也叫“人杰鬼雄石”。从南侧看是将军仰天长啸的雄姿,从北侧看则是一巨型骷髅头,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曾有一首赞颂项羽的五言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人杰鬼雄石是项羽人生的写照,也是李清照诗意的形象体现。

追胜轩

陈列着9幅线雕人物像,是历代登临过戏马台的历史名人:乾隆帝、元代萨都剌、宋代的文天祥、苏轼,北魏的拓跋熹,东晋末年的谢瞻、谢灵运、刘裕,唐代的张籍等。

戏马台的东北部是一凹平地,有西楚霸王系马桩和乌骓槽,戏马台上原有旧系马桩,上书“大清嘉庆楚霸王系马桩”,因年代久远,石桩已毁。目前这一块是根据原样复制的。马槽原存于铜山三堡,为丰富展品,我们将其运至戏马台,此马槽为明代驿站所用。墙上四个大字“骓聘云从”意为赞颂乌骓马跑得快,马蹄扬起的尘土高高飘扬,好似云彩跟随在马的身后。

衣锦亭

取衣锦还乡之意,内含一个典故,据说项羽进驻咸阳号令天下,分封诸侯王时,也开始考虑定都这个问题,有许多人建议项羽在咸阳定都,无论从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讲,咸阳都是首选之地,可项羽认为自己富贵了,要回家乡去,让家乡父老看一看,否则就好比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里行走,谁会知道呢?这就是所谓的“锦衣夜行”。

正是项羽这种观念,导致他最后腹背受敌。

重九台

风云阁有一高台名为重九台,古代游子有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怀乡的习俗。公元宋武帝刘裕先后两次北伐,以徐州为指挥中心。在戏马台上建立茅舍,一次随军参议孔靖官拜侍中,奉调回朝,适逢九月九日,刘裕便在戏马台上大宴群臣,登高赋诗,著名词人谢灵运、谢瞻等人即席吟诵,古来传为佳话,后世保持着重九登高的习俗。

好了,戏马台的讲解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光临!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