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地区中学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以广州市农村地区中学生为例

农村地区中学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以广州市农村地区中学生为例

来源:叨叨游戏网
知识文库 第09期

农村地区中学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

——以广州市农村地区中学生为例

杨升平

教师压力因子 社会文化压力因子父母教养方式压力

因子 家庭环境压力因子

.73 .62 .57 .51

71 .68 .63 .58

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心理压力问题比较突出,全社会普遍关注这个问题。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90项症状清单(SCL一90)》对4822名广州地区农村中学生进行了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因素分析。并研究农村中学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层原因,能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改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市含有农村地区的白云区、花都区、增城市所属公办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取27所初中、高中学校,其中初中18所,均为乡镇学校;高中9所,均为广州市“二类生源”以下学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高中从每个年级中分别抽取两个班,初中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共计108个班5076人,剔除无效问卷,最后获取有效问卷4822份。样本的具体分布见表1。

1.2 研究方法

采用由Derogatis,L.R.编制的《90项症状清单(SCL一.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90)》(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97)和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郑全全和陈树林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α系数为0.93,分半信度为0.)。

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一般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

2.农村中学生压力源的基本特点 2.1 农村中学生总体压力源排序

将每种压力源的得分总分除以项目数,得到每个项目的平均分,依次判断各类压力源对中学生的影响程度,并进行排序。从表2可以看出,学习压力是最大的压力源,然后依次为自身压力、同学朋友压力、教师压力、社会文化压力、父母管教方式压力及家庭环境压力。

表2 农村中学生压力源排序

因子 学习压力因子 自我身心压力因子 同学朋友压力因子

M 1.71 1.52 .79 初一 (n=773) M±SD

学习压力因子 自我身心压力因子 同学朋友压力因子

6.67±4.00 6.06±3.63 4.74±3.49

SD .85 .69 .66

初二 (n=768) M±SD 7.80±4.10 6.79±3.71 6.02±5.12

2.2 农村中学生压力源的性别差异分析

采用组样本t检验考察农村中学生压力源的性别差异情况,结果见表3。

表3 农村中学生压力源的性别差异分析

因子 学习压力因子自我身心压力

因子 同学朋友压力

因子 教师压力因子社会文化压力

因子 父母教养方式压力因子 家庭环境压力

因子 压力总分

男生(n=2923) 女生(n=19)M±SD 7.31±4.086.59±3.367.13±5.075.91±4.753.56±3.412.77±2.432.42±3.6635.69±20.81

﹡﹡

﹡﹡﹡

M±SD 8.96±3.88 6.33±3.19 6.36±4.87 5.01±4.25 2.37±2.61 1.02±1.93 1.91±3.27 31.96±17.87

t -2.79** .37 1.65 2.73* 4.87*** 4.02** 1.81 1.79

(注: P<.05,P<.01, P<.00l 下同)

从表3看出,从压力源总分来看,男女生的压力源没有显著差异,女生的压力源得分略低于男生。但是,女生所感受到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父母管教方式压力、社会文化压力和教师压力显著高于女生。

2.3 农村中学生压力源的年级差异分析

分别以学习压力、教师压力、家庭环境压力、父母管教方式压力、同学朋友压力、社会压力、自身压力和压力总分为因变量,以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农村中学生压力源的年级差异分析

因子

初三 (n=746)M±SD 7.83±4.06 6.71±3.97 6.83±4.

高一 (n=869) M±SD 7.25±3.78 5.96±3.13 4.87±3.79

高二 (n=851) M±SD 8.69±4.03 7.02±3.11 5.23±4.15

高三 (n=815) M±SD 8.73±4.21 7.63±3. 6.57±4.67

5.82** 5.97** 8.63***

F

2017.05(上) 知识文库211

知识文库 第09期

教师压力因子 社会文化压力因子 父母教养方式压力因子 家庭环境压力因子

压力总分

3.73±3.91 2.05±2.14 .94±1.63 1.92±2.15

5.12±5.35 2.41±2.18 1.17±1.36 2.15±2.57

5.90±4.66 3.13±3.21 1.77±2.06 2.45±3.43 34.62±20.81

3.97±4.02 2.71±2.48 1.07±1.93 1.57±1.76 27.40±15.945.03±4.78 3.01±2.87 1.57±1.93 1.82±2.07 5.90±4.82 3.75±3.67 2.03±2.54 2.11±3.10 11.01***3. 7.91*** 2.03 10.***26.11±16.13 31.46±19.1132.37±16.79 36.72±19.81

从表4可以看出,学习压力、教师压力、父母管教方式压力、同学朋友压力、社会压力及自身压力方面,各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对年级差异进一步进行事后比较显示:起始年级学生来自学习、教师、家庭环境和对自我的压力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处于毕业阶段的学生对来自的父母管教方式、同学朋友和社会的压力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起始年级学生除了在家庭环境和社会压力方面无差异外,其他几种压力源都显著低于处于毕业阶段学生差异。

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特点

3.1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分析

采用组样本f检验考察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情况,结果见表5。

表5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分析

因子 男生(n=2923) 女生(n=19)M±SD M±SD t 躯体化 .71±.56 .78±.61 -.96 强迫症状 1.37±.61 1.41±. -.31 人际敏感 1.07±.65 1.25±.81 -1.51 抑郁 .91±.55 1.08±.63

-2.41* 焦虑 .83±.52 .91±.56 -1.08 敌对 1.23±.82 1.33±.67 3.61* 恐怖 .71±.49 .83±.56 -.55 偏执 1.43±.57 1.17±.26 3.06** 精神病性 .75±.61 .68±.49 .31 总分 83.76±42.35 87.25±44.51

1.07 总均分

.73±.41

.81±.46

1.07

通过表5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生在抑郁、敌对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偏执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

3.2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

采用组样本t检验考察被试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的差异状况,结果见表6。

表6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

广州农村地区中学全国常模

因子 生(n=4822) (n=2209)

t

M±SD M±SD 躯体化 .69±.57 1.58±.62 -30.52***强迫症状 1.47±. 2.10±.72 -6.78***人际敏感 1.16±.63 1.82±.68 -16.82***抑郁 1.04±.62 1.77±.71 -19.01**焦虑 .93±.57 1.75±.69 -21.14***敌对 1.03±.67 1.81±.74 -16.72***恐怖 .68±.57

1.53±.61

-25.76***

212

知识文库 2017.05(上) 偏执 1.03±.59 1.74±.68 -14.97***精神病性

.±.63

1.67±.62

-18.21***

从表6可以看出,与全国常模相比,本研究的4822名农

村中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比全国常模低,t检验表明本研究中的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好。

4.农村中学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4.1 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总分的相关分析 采用相关法分别对压力源与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分与总分两两做相关分析,结果如表7。

表7 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总分的相关分析

躯体强迫人际

精神化症状敏感

抑郁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病性总分压力

.48**.51**.56**.53**.57** .50** .47** .68**.53**.66**

结果显示:压力源总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及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中学生的压力越大,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差。

4.2 压力源各因子分与心理健康总分的相关

表8 心理健康总分与压力源各因子分的相关分析

学习教师家庭环

父母管

压力压力境压力 教方式

同学朋社会文自我身压力

友压力 化压力心压力心理健康.61**

总分

.45**

.31**

.44**

.57**

.41**

.67**

这说明压力源各因子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农村中学生的压力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5.结论与教育建议

5.1.1 学习压力、自身压力、同学朋友压力和教师压力是农村中学生四种最主要的压力源。男女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压力。不同年级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压力。

5.1.2 男女学生在心理健康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生在抑郁、敌对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偏执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被试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5.1.3 压力源是预测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5.2.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训练,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自助能力。

学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稳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队伍的质量和数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心理压力,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评价,从而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各种心理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下转第214页)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知识文库 第09期

的阅读,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将人文社科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尽量将人文方面的知识渗透并贯穿在专业课程中,适当要求学生背诵规定篇目,并将此作为考查评价的一个依据。通过课堂教学和背诵,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三)丰富诵读形式及氛围

高职院校一般存在学制短、实习实训时间偏多和学生人文知识基础差、学习热情不高等情况,针对这些特点,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人文素养培养。首先应重视文学社团在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拓展中的作用,设立国学社、演讲与口才协会和诗歌朗诵协会等社团。其次,组织开展经典阅读沙龙、演讲和朗诵比赛、诗词背诵比赛等活动,从而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积极健康地文化环境,接受文学熏陶。再次,从听觉角度,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优秀朗诵者的经典诗文作品,促使学生汲取经典文化养料。从视觉角度,可以在学校醒目处悬挂经典名句,学生可以将自选经典篇目的体会或感悟在黑板报上呈现出来,实现经典诵读与学生自我品格提升的有机结合。

(四)课堂突出人文情感教育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学目标的设置就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如果教师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情感元素的渗透,那教学目标就不能完全实现。因此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突出人文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借助人文素养培养,从情感渠道打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真善美,加强对亲情、友情的理解,首先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四、结语

杜威曾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在多元文化视野和兼容并包的意识形态下,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经典诵读能够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精神品位和人文素养,为更新教育理念、加快教学改革、创办特色学校开辟新途径,作出新尝试,创造新境界。

课题项目:宝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一般课题:《经典诵读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影响的研究》(BJWG2017-21)。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件”来调查高职学生的道德素养,70.7%的学生选择“打求救电话”,仅有26.7%的学生选择“紧急施救或送往医院”,同时依然存在1.7%的学生担心被要求承担责任而赶紧离去,0.8%的学生冷眼旁观的现象。11题调查培养人文素养的必要性,仅有0.8%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持“有必要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意见的学生高达99.2%。

(六)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A.高素质教师的知识传授

B.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科学38.1%

38%课程

15.你觉得培养高职学生C.参加公益活动 68.1%表

31.7%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有D.家庭教育

哪些?(多选) E.阅读,尤其是经典诵读

可以慢慢积累人文知识,70.7%从而提高个人素养 10.3%

F.其他方面

针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0.7%的学生都认为通过阅读,尤其是经典诵读可以慢慢积累人文知识可以提高个人素养;68.1%的学生觉得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也可以培养个人素养;还有38.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素质高低会影响学生的个人素养。看来,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有很多,但最被看好的是经典诵读。

三、基于经典诵读,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强化认识改变观念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传统的高职教育一直非常重视文化知识技能的提高,疏

忽了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很多高职生认为,读不读经典对他们的专业及以后的就业没什么帮助,因此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心思花费在考取各种证件和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观念亟待转变,我们应树立提升人文素养与知识技能并重的观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不仅能够对高职学生在道德和规范方面进行指导,更能使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内化为学生的理念和价值观,指导高职生的言行举止合乎道德礼仪规范。

(二)优化人文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专业课和实践课,对于人文知识类的公共课课时能减则减,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为了督促学生对经典篇目

(上接第212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使他们能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主动寻求专业化帮助,及时缓解心理问题。同时要发展农村中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父母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张驰有度;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克服困难,在战胜挫折中取得经验,不断成熟起来,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

5.2.2 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家庭系统可看成为一个结构,包括情感支持、物质支持、道义支持等。这些支持对中学生们的个人压力反应能够起到缓冲

214

知识文库 2017.05(上) 作用,减少躯体和精神上的压力反应,减少或免除疾病的发

生发展。当学生们遇到各种困难时,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家庭成员,同学朋友,班级或老师等给予支持非常重要。事实已证明这种支持系统只有在既面临压力性因素而又缺乏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时,疾病的易感性才提高。Lockese提出社会支持有助于保护自我观念,减少精神上压力反应。

基金项目:《农村地区中学生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广州市白云区“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1E004)、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YXYZ2011001)成果之一。

作者通讯:杨升平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