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来源:叨叨游戏网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为大家整理了“2019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1、婴儿情绪的发展:其中重要的就是社会性微笑的发展。

其发展过程:从出生之日起就会的微笑是内源性的微笑;

从第5周开始,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能区别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

从5周到3.5个月,婴儿对人的社会性微笑是不加区分的,即无差别的社会性微笑;

从3.5个月或4个月开始,婴儿对不同的人微笑不同,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2、婴儿的依恋

(1)依恋的概念

依恋(attachment):是指个体寻求并企图与另一个体在身体和情感上保持亲联系的倾向;个体与主要抚养者发展出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情感纽带。是个体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 重要标志。

(2)依恋的标志

①婴儿试图维持与依恋对象的接触

②当依恋对象不再时,婴儿会表现出烦恼

③婴儿和依恋对象在一起会更加轻松快乐,而与他人时则会更加焦躁不安

(3)与母亲的依恋

婴儿通常依恋的对象是母亲,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以及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行为、人格特征和与人交往基本态度的形成。之所以大多以母亲为依恋对象主要是因为四点:

①照顾婴儿时间长

②母亲照顾的反应性强

③在婴儿身上情感投入多,与婴儿亲

④经常出现在如进食、排便等关键时间段

(4)依恋的阶段

鲍尔比、艾斯沃斯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

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大特点即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

②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对母亲、婴儿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

③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

此阶段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基本形成,与母亲的关系符合依恋的标志,而对陌生人则更加排斥

(5)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斯等“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

①安型

这类婴儿在与母亲一起时,能安逸的立游戏,并不是总以为在母亲身旁,只偶尔的靠近或眼神注视与母亲交流,母亲在场时,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当母亲离开时,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立 即寻求与母亲接触,很容易被安抚;

②回避型

这类婴儿,母亲在与不在无所谓,自己自游戏,也叫“无依恋婴儿”;

③反抗型(矛盾型)

这类婴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而当母亲来时,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

其中,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型依恋。

(6)陌生情景实验

陌生情景法是由艾斯沃斯和其同事创立的,用于测量依恋的实验工具;

3、婴儿同伴交往(在出生后的后半年即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社交行为)

分为三阶段:

(1)以客体为中心的阶段

(2)简单交往阶段

(3)互补性交往阶段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019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的相关信息,预祝同学们都能顺利的考试!另外,为了帮生更好地复习,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半年集训营 、乐学面授班、名校推免精品班系列备考专题,考研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与每年的大纲进行深入并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考研答题万能模板

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

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等。

写作模板: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只有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例如:必然性与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必然性,也要看到偶然性;只看到必然性看不到偶然性是不行的,只看到偶然性看不到必然性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只有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第二种情况:不是考查辩证关系的。

适用:联系、发展、矛盾、实践、人民群众等等。

写作模板:A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用A的观点看问题。只有坚持A的观点,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如果不坚持A的观点,我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将遭遇失败。总之,我们必须坚持用A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只有坚持联系的观点,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如果不坚持联

系的观点,我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将遭遇失败。总之,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找不到原理,怎么办?

第一种情况:指定了用辩证法作答。

第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抄材料即可)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根本的认识方法。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抓关键、看主流。(……抄材料即可)

第二种情况:指定了用认识论作答。

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抄材料即可)

第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

动的基本规律。(……抄材料即可)

第三,真理与价值。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抄材料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