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复习资料二
二、指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3、常在床蓐: 4、四十有四:
5、犹离忧也: 6、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 7、人穷则反本: 8、屈平既绌: 9、厚币委质事楚: 10、靡不毕见:
11、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2、亡走赵,赵不内: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14、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15、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答案:
1、闵,通“悯”,怜悯。 2、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蓐,通“褥”草席。 4、有,通“又”,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离,通\"罹\",遭遇。6、指,通\"旨\",。7、反,通\"返\"。8、绌,通\"黜\",免除官职。9、质,通\"贽\",见面礼。10、见,通\"现\"。11、泥,通“涅”,染黑。 12、内,通\"纳\"。13、濯,通\"浊\"。14、趣,通“取”,往、取。15、由,通“犹”,像。 三、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3、则刘病日笃。 ..4、夙遭闵凶。 ..5、猥以微贱。 ..6、臣少多疾病。 ..
7、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8、臣少仕伪朝。 .9、历职郎署。 .10、谨拜表以闻。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3、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14、出则接遇宾客。 .15、因谗之曰。 .
1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17、邪曲之害公也。 ..18、方正之不容也。 ..19、明道德之广崇。 .20、蝉蜕于浊秽。 .21、楚使怒去。 .
2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2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24、其后楚日以削。 .25、映带左右。 .26、一觞一咏。 .27、所以游目骋怀。 ..28、群贤毕至。 .29、少长咸集。 ..30、死生亦大矣。 .31、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
1、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6、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9、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10、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11、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2、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3、入:动作状,对内。 14、出:动作状,对外。 15、谗:形作动,讲坏话。 16、听:动作名,听取意见。 17、邪曲:形作名,的小人。 18、方正: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19、明:形作动,阐明。 20、蝉: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21、怒:动作状,生气地。 22、虎狼: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23、祖:名作动,继承。 24、日:名作状,一天天地。 25、带:名作动,围绕。 26、觞:名作动,喝酒。 27、游: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开阔。 28、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德之人。 29、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
30、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3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看作相等。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1、急于星火。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而刘夙婴疾病;则告诉不许。 4、且臣少仕伪朝。
5、今臣亡国贱俘。 6、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7、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楚诚能绝齐。 10、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11、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3、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4、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5、此不知人之祸也。 16、死生亦大矣。 17、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18、当其欣于所遇。 答案:
1、状语后置 2、状语后置 3、被动句 4、省略句 5、判断句 6、判断句 7、状语后置 8、被动句 9、省略句、状语后置 10、判断句 11、宾语前置 12、被动句 13.、被动句
14、被动句 15、判断句 16、判断句 17、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18、状语后置句
五、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
1、①行年四岁 ②九岁不行 ..
2、①犹蒙矜育 ②不矜名节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
3、①臣以险衅 ②臣以供养无主 .. ③谨拜表以闻 ④猥以微贱 ..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⑥臣具以表闻 ..4、①慈父见背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 5、①日薄西山 ②门衰祚薄 ..
6、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 ..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7、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③其志洁,其行廉 .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8、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 .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④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9、①王怒而疏屈平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 .
④《谏太宗十思疏》 .10、①若合一契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④一觞一咏 ..
⑤晤言一室之内 ⑥六王毕,四海一 ..⑦用心一也 ⑧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⑨而或长烟一空 .11、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⑤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12、①列坐其次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③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④余船以次俱进 .. ⑤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⑥陈胜、吴广次当行 .. 答案:
1、①动词,经历; ②动词,走路。
2、①动词,怜惜; ②动词,夸耀; ③动词,怜悯。 3、①连词,因为; ②连词,因为; ③连词,相当于“而”; ④介词,凭身份;⑤介词,用; ⑥介词,用;
4、①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 ②动词,看见; 5、①动词,迫近; ②形容词,微薄,少; 6、①名词,学识 ②动词,闻名 ③名词,名气 ④动词,听到 7、①名词,品行 ②动词,记忆 ③名词,品行 ④名词,意愿 ⑤动词,作标志
8、①名词,正直 ②与“横”相对 ③欲通“值”,价值 ④对的 9、①疏远 ②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形容词,稀疏 ④一种文体 10、①一起 ②一样,相同,形容词 ③动词,看作一样
④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⑤数词,一 ⑥统一,动词 ⑦专一,形容词 ⑧刚刚,副词 ⑨都,一概,副词 11、①到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名词 ②表示,表达,动词
③到达,动词 ④获得,得到,动词 ⑤招致,招来,动词 12、①旁边,水边 ②驻扎 ③次一等 ④次序 ⑤下一等。 ⑥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六、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1、夙遭闵凶: 2、夙遭闵凶: ...3、终鲜兄弟: 4、晚有儿息: ..5、形影相吊: 6、而刘夙婴疾病: ..7、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8、拜臣郎中: ..9、寻蒙国恩: 10、除臣洗马: ..11、则刘病日笃: 12、无以至今日: ...13、颜色憔悴: 14、形容枯槁: ....
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17、茂林修竹: 18、足以极视听之娱: ..19、信可乐也: 20、向之所欣: 21、或取诸怀抱: 22、引以为流觞曲水: 答案:
1、早。 2、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3、少,没有。 4、子女。 5、安慰。 6、缠绕着(被……缠绕) 7、考察后予以推荐。 8、授予官职。 9、不久。 10、除旧官,任新官,受职。 11、病重,沉重。12、没有用来……的。 13、脸色,气色。 14、形体,容颜。 15、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16、毕:全、都; 咸:都。 17、长,引申为高。 18、穷尽。 19、实在。 20、过去、以前。 21、胸怀抱负。 22、把……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