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2018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72018 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4 分)

(7 分)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名句。 1.

(1)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陶渊明《饮酒》)

(2)采菊东篱下,

(3)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

(6)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丽风光的名句是: “ (7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2.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

工似的,一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 lǒng,也像

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凡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

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边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

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悚立,不折不挠,对

抗着西北风。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靠 lǒng

倔强.

不折不挠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3)“旁逸斜出”的意思是

(4 分)名著阅读。 3.

(1)

(填国别)记者埃德加•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

纪实性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经典的百科全书。书中以毋庸 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

及其领导的红色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

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2)法国戏剧家罗斯丹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 “

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书写。”

第 1 页(共 23 页)

这个大科学家诗人

(填人名),他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普巨著

(6 分)八年级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活 4.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要求小组成员按照示例给自己取一个网名,要求:网名为 4 个字,

能体现高雅志趣。

示例:网名:柳暗花明

含义:虽处于困境,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希望。

(2)如图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中学生“网络与分享”统计图》.请你用简洁

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

(3)活动后,赵阳同学写了一篇感言。下面是感言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

示和要求作些修改。

【A】首先,要提高对网上 “江湖骗子”的警惕,其次,要当心网上 “黄色垃圾”的

腐蚀,最后,【B】如果过分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长此以往,除影响正常

的学习外,还使自身惰于或疏于与他人进行交往,容易形成孤僻、内向、不

合群等心理障碍,不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

①【A】处划线句中,有两处逗号应改为

号;

”一词。

②【B】处划线句子累赘,应删去“

二、阅读(38 分)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5.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

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州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

细胞。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

②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

第 2 页(共 23 页)

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

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

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

③海年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大为减少。

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

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

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

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④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留连续 6 小时在水中观

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 6 小时内竟医治了 300 条病鱼!

⑤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

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

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

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

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巴“美容”的。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采用了 顺序来加以说明的。

(2)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

..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海洋中的鱼医给鱼治病,很大可能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

B 根据海洋学家观察分析,即使遇上敌害,病鱼吃掉鱼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C.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鱼都染上疾病: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

D.没有负伤、也没有病的有些雄鱼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是为了取悦雌鱼。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6.

野草的呼吸

迟子建

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

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

第 3 页(共 23 页)

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的比朝霞

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

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

生水。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

朵也蔫了。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④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

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

⑤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⑥哈尔滨的春花,终于在四月中旬,次第开放,把哈尔滨变成一座大大的香坊。

⑦但无论是树上还是树下的花朵,在去年都不如一盆野草带给我惊艳之感。

⑧我不是把曾记录了四季海棠花事的花盆,弃在阳台角落了吗?虽说花叶无踪影

了,可盆中残土犹存。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

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

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

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

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⑨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

它,由它去了。

⑩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

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

⑪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

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

绿意荡漾,

,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

来。

⑫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

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

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

第 4 页(共 23 页)

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 “噗﹣﹣﹣ ”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

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

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

舒展着婀娜的腰肢。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

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直到年底,才呈颓势。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跟

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 有新生的草,仍是绿的。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

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⑭它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

想。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

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

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

(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 ⑪⑬两段横线处,第⑪段应

,第⑬段应填

A、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 B、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

(2)阅读⑧﹣⑭段,依据行文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野草从花盆干硬的土里飞出来,“我”

,“我”把野草搬进卧室当

花养→野花出落得漂亮,“我”与野草共呼吸。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

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宜示着它的春天。

(5)文题“野草的呼吸”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7.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

熄。”

第 5 页(共 23 页)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③,父命之;女子

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贲贵不能淫》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必敬必戒

②富贵不能淫

③曾益其所不能曾

④人恒过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完成填空。

【甲】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确实是“大丈夫”,而孟子则认为他们是“妾妇之道”,

公孙衍、张仪与“妾妇之道”的共同点是“

, ”(用甲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这里运用了

手法。

。”与上文论证“生

【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

于忧患”形成

(填写作手法)。

(4)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第 6 页(共 23 页)

三、写作(35 分)

(35 分)请以“总会想起 8.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那首歌”、“那本书”、“那个背影”、“那片风景”四个短语中选择一个

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500 字。

第 7 页(共 23 页)

20172018 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语

文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4 分)

(7 分)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名句。 1.

(1)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

(2)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3)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 轼 苏

(5)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6)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丽风光的名句是: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

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

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 )不见曦月(注意“曦”的书写) 1

(2)悠然见南山

(3)黑云压城城欲摧(注意“摧”的书写)

(4)水中藻荇交横(注意“藻荇”的书写)

(5)常记溪亭日暮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

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

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7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2.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

工似的,一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 lǒng,也像

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第 8 页(共 23 页)

凡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

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边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

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悚立,不折不挠,对

抗着西北风。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靠 lǒng 拢 倔强 jué 不折不挠 náo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悚立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耸立 ”。

(3)“旁逸斜出”的意思是 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

【分析】第一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第二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第三题考查词语意

思的理解。

【解答】( )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根据平时的积累,或是借助工具书来解决。 1

“靠 lǒng”写作“靠拢”,“倔强”的“倔”读作 jué,“不折不挠”的“挠”读作 náo。

(2)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平时学习要读准字音,写准字形,阅读文段,其

中的“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悚立”,表示树木高大挺拔,应为“耸立”。

(3)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也在于平时的积累,也可根据语境用

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旁逸斜出”的意思是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答案:

(1)拢 jué náo

(2)悚立 耸立

(3)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点评】字音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读准字音,对多音字要能根据

其意思正确判断读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

归纳,加强记忆。

(4 分)名著阅读。 3.

(1) 美国 (填国别)记者埃德加•的《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

美、纪实性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经典的百科全书。书中以

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

及其领导的红色犹如一颗闪

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2)法国戏剧家罗斯丹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 “

第 9 页(共 23 页)

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书写。”

这个大科学家诗人 法布尔 (填人名),他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普巨

著是 《昆虫记》 。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相关知识的了解能力。

考查比较简单。

【解答】)( 《 1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的不朽名著,作者真

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

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

领的情况。和周恩来是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

地去感受和表达。”这是法国著名剧作家罗斯丹对法布尔的评价,法布尔代表

作:用三十年时间写了《昆虫记》 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 ,

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答案:

(1)美国

(2)法布尔《昆虫记》

【点评】阅读名著要记住名著的作者及情节、内容,还要知道别人对名著的评价。

(6 分)八年级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活 4.

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要求小组成员按照示例给自己取一个网名,要求:网名为 4 个字,

能体现高雅志趣。

示例:网名:柳暗花明

含义:虽处于困境,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希望。

(2)如图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中学生“网络与分享”统计图》.请你用简洁

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

第 10 页(共 23 页)

(3)活动后,赵阳同学写了一篇感言。下面是感言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

示和要求作些修改。

【A】首先,要提高对网上 “江湖骗子”的警惕,其次,要当心网上 “黄色垃圾”的

腐蚀,最后,【B】如果过分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长此以往,除影响正常

的学习外,还使自身惰于或疏于与他人进行交往,容易形成孤僻、内向、不

合群等心理障碍,不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

①【A】处划线句中,有两处逗号应改为 分 号;

②【B】处划线句子累赘,应删去“ 过分 ”一词。

【分析】本题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实践活动为背景,分别考查网名的拟定

能力,图文转换的能力,标点与病句的修改能力。

【解答】( )本题考查网句的拟定能力。本题具有开放性,按题目要求,拟定的 1

网名具有高雅志趣,并是四个字的皆可。如:壮志凌云,我心飞扬等。

(2)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图表名称:中学生“ 网络与分

享”统计图,分析其中的数据可见,同学们大多热衷于恐怖故事、明星八卦的

阅读与分享,而对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名著的阅读等的分享非常少。

(3)本题考查标点及病句的修改能力。第一句,根据句中的“首先”, 其次“ ”和“最

后”,可知是讲述上网的三个弊端,三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用分号隔开;第

二句中的“过分”与“沉溺”重复,应删去“过分”。

答案:

(1)网名:一江春水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 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春水如蓝,丹心似火,从多彩的生活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

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

(2)中学生大多热衷于名星八卦、恐怖故事的阅读与分享,而家庭学校生活、

名著的阅读的分享中人少数。

(3)①分号;②过分。

【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

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

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 “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

第 11 页(共 23 页)

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

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二、阅读(38 分)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5.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

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州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

细胞。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

②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

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

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

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

③海年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大为减少。

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

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

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

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④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留连续 6 小时在水中观

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 6 小时内竟医治了 300 条病鱼!

⑤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

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

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

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

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巴“美容”的。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海洋鱼医 ,采用了 逻辑 顺序来加以说明的。

(2)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

..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第 12 页(共 23 页)

A 海洋中的鱼医给鱼治病,很大可能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

B 根据海洋学家观察分析,即使遇上敌害,病鱼吃掉鱼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C.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鱼都染上疾病: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

D.没有负伤、也没有病的有些雄鱼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是为了取悦雌鱼。

【分析】这篇文章说明的对象是海洋鱼医,文章首先引出说明对象,接着具体介

绍了鱼医的重要作用,使读者对鱼医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解答】( )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的判断。 1

判断说明的对象主要看题目或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标题一般就是说明的对象,事

理说明文则要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明确其说明的内容。阅读全文,可

以看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海洋鱼医。说明的顺序有时间、空间和逻辑三种,

本文主要介绍海洋鱼医的作用及特点,运用的是逻辑顺序。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

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

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阅读句子,“6 小时”“300 条”等数字表明,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具

体准确地说明了鱼医治病的速度快。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

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必须”在句中是一定的意思,表明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的姿势,

是治病的唯一姿势,除此外任何姿势都不可以。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

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A、错误,海洋中的鱼医给鱼治病,就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不是“很

大可能”,选项表述内容变成了不确定。

B、正确,文中介绍“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

误,文中介绍“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是“很多鱼”, C、错

并不是所有的鱼都会染病,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

D、错误,文中介绍这种情况是“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选项表述去掉

第 13 页(共 23 页)

了“可能是”,过于绝对化。

故选 B。

答案:

(1)海洋鱼医

逻辑

(2)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3)“必须”在句中起作用,说明了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

这是鱼医治病的唯一姿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4)B

【点评】辨析说明顺序的技巧:

①整体把握内容结构,准确判断说明顺序。

②区分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正确分析说明顺序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一

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此类文章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

词语。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

③认清说明对象,准确分析说明顺序。

④对照顺序的特点来判断顺序类型。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6.

野草的呼吸

迟子建

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

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

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的比朝霞

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

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

生水。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

朵也蔫了。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④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

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

第 14 页(共 23 页)

⑤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⑥哈尔滨的春花,终于在四月中旬,次第开放,把哈尔滨变成一座大大的香坊。

⑦但无论是树上还是树下的花朵,在去年都不如一盆野草带给我惊艳之感。

⑧我不是把曾记录了四季海棠花事的花盆,弃在阳台角落了吗?虽说花叶无踪影

了,可盆中残土犹存。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

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

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

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

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⑨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

它,由它去了。

⑩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

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

⑪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

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

绿意荡漾, A ,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⑫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

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

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

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 “噗﹣﹣﹣ ”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

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

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

舒展着婀娜的腰肢。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

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⑬ B ,直到年底,才呈颓势。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跟着

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

新生的草,仍是绿的。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

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⑭它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

第 15 页(共 23 页)

想。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

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

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

(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 ⑪⑬两段横线处,第⑪段应

填 A ,第⑬段应填 B

A、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

B、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

(2)阅读⑧﹣⑭段,依据行文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野草从花盆干硬的土里飞出来,“我” 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便

由它去了 → 七月下旬,我外出回来发现它已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我”

把野草搬进卧室当花养→野花出落得漂亮,“我”与野草共呼吸。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

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宜示着它的春天。

(5)文题“野草的呼吸”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分析】本文以一个弃在阳台被我遗忘的花盆里长出的野草为抒情对象,通过对

它生长过程的描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绿意与

乐趣,并让我联想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作者以 “野草的呼吸 ”反映了自己对于

诗歌不懈追求的成果,也是当下中国诗坛之外的一株的诗之树。其内容

有对于历史、历史人物及祖国山川的歌咏与思索,更有心灵的独白,尤其凸

显着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思考。

【解答】( )本题考查句子位置的确定。解答此题要根据语境内容来分析。文章 1

第八段,主要写了野草生长的环境恶劣,没有阳光和水份,后来在 “我”无意

发现后,给了它一点水,到了第十一段,主要写了很长时间过去后, “我”突

然发现了野草依旧存活,并长势喜人,所以这里表现的应是野草的坚强,应

填写 A 句;文章第十二段,写野草越长越旺,竟还开出花来,到十三段,写

它一直到年底,才出现 “颓势”,由此可见此处要表现的是野草由生机勃勃走

第 16 页(共 23 页)

向生命的结束,应填写 B 句。

(2)本题考查行文思路的梳理与概括。阅读⑧﹣⑭段,作者先写无意中看到野

草从花盆干硬的土里飞出来,“我”“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

它去了”;七月下旬, “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我”把

野草搬进卧室当花养;最后野花出落得漂亮, “我”与野草共呼吸。找出原文

内容后,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即可。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

内容上看,“ 但 无论是树上还是树下的花朵”,是对上文提到的花儿的总结, 在“

去年都不如一盆野草带给我惊艳之感”,则是引出下文对“野草”的描写,表现 它给出带来的惊艳之感。结构上,明显是承上启下的过渡。

(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按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即可。阅

读句子,作者将野草开出的小花比作 “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 ”,形象地写出了

它的生机,表现它生命力的强大。

(5)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

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答题时既要

答出标题的含义,也要将标题蕴含的情感分析出来。从修辞来看,标题最突

出之处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野草的生命力,以此来表

现作者对它的赞颂与敬佩之情。结合文章第十三段的句子:“当一个人的呼吸

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

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

的枝头,与你同在”,可以看出,“野草的呼吸”还代表着作者的处世态度,希

望像野草一样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超然,安详平和的生存。

答案:

(1)A;B

(2)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便由它去了;七月下旬,我外出回

来发现它已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3)内容上,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对野草的描述,表现它的惊艳给我带来的感

动;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野草开出的小花比作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突出

第 17 页(共 23 页)

了野草的生机盎然,表现它顽强的生命力。

(5)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草生长的过程,表现了野草自由

顽强的生命活力,表达了 “我”对野草的赞美以及希望像野草一样在凉薄而喧

嚣的世间,获得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设置悬念,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评】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 +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

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

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

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

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

过描写……烘托了……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7.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

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③,父命之;女子

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贲贵不能淫》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第 18 页(共 23 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必敬必戒 谨慎

②富贵不能淫 骄奢淫逸

通增,增加.

③曾益其所不能曾

④人恒过 犯过错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完成填空。

【甲】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确实是“大丈夫”,而孟子则认为他们是“妾妇之道”,

公孙衍、张仪与“妾妇之道”的共同点是“

顺 ”(用甲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这里运用了 类比 手法。

【乙】文中孟子论证 “死于安乐”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 , 国恒亡 。”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 对比 (填写作手法)。 (4)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

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

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

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

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

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

夫!”

第 19 页(共 23 页)

【乙】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

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

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

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

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

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

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

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解答】(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 1

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

②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淫,骄奢淫逸。

③句意为:增加他没有的才干。曾通增,增加。

④句意为:人经常犯过错。过,犯过错。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未,没有。句意为: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

没有学过礼吗?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故,所以。是,这样。句意为: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

命给这样的人。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写作手法。细读甲文,然后根据“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

道也。“可知两者的共同点是顺。公孙衍、张仪与妾妇为同类作比,这是类比

的写法。

第 20 页(共 23 页)

细读乙文可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证了死于安乐

的观点。死于安乐与生于忧患形成了正反对比。据此分析可作答。

(4)本题为阅读启示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

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甲文中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和乙文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表述。

答案:

(1)①谨慎②骄奢淫逸③通增,增加④犯过错。

(2)①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②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3)顺,类比。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比。

(4)一个人应意志坚定,不轻易向的势力屈服,同时不能耽于享受。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

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

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

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

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

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三、写作(35 分)

(35 分)请以“总会想起 8.

那张照片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那首歌”、“那本书”、“那个背影”、“那片风景”四个短语中选择一个

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500 字。

第 21 页(共 23 页)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总会想起”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平常

的生活细节,唤醒岁月尘封的记忆。 “**”可以是具体的人或物,也可是某种

情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行文即可。

【思路点拨】题目就限定了文章的叙事性,需要在文中交代清楚为什么总会想起

“**”,“**”对我产生的重要的,积极的影响,要写生活中的小事,采用以小见

大的写法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

【文体选择】适合写成记叙文。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

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

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解答】【例文】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翻开儿时的相册,一张张旧得快要褪色的照片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翻着

翻着,一张房型的彩色照片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它是那么寻常,又是那

么的珍贵…

照片上靠沙发坐着一可爱的“胖娃娃”,因坐不直,只好依靠着沙发。瞧她那

一幅憨态可掬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小 “弥勒佛”!那红彤彤的小脸蛋,像一

个熟透了苹果。两只又黑又圆的眼睛,专注地凝视着前方,好像是因为爸爸

妈妈没在身边而感到恐惧并努力地在寻找他们。尤其引人注目的是 “胖娃娃”

的身后有一巨幅背景画,画上有三只可爱的羊,两只大羊中间那只幸福的小

羊,正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还在撒着娇呢!仔细看!两只大羊口中还吐着

泡呢!噢!原来是“恭喜”两个字。三只羊的下方写着 “我一百天了”、“我是小

羊”,上方写着当天的日期。画得非常精细,连老羊的胡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小羊头上还扎着一个漂亮得蝴蝶结呢!画中那个胖娃娃就是我,这幅画得作

者便是我那亲爱的爸爸,是为庆祝我一百天画的。因为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属

羊的,所以,便有了这样的第一张全家福“三羊开泰”。

很普通的一幅画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沐浴其中,我像泡在糖罐里一样。

小时候,我家并不是很富裕,爸爸妈妈都舍不得花钱,但是为了我,他们却

毫不吝啬。就拿照片来说,从那以后,爸爸妈妈每年都要在我生日那天奢侈

第 22 页(共 23 页)

地为我照一套生日照片,以此留下我成长的足迹。透过这些照片,我仿佛又

看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体会到了他们对我的悉心照料和谆谆的教诲…

每当翻阅这些渐已褪色的照片,一股温馨之情总是油然而生,十一年的点点

滴滴依稀于眼前、耳边,置身于爱的海洋,我相信,定能走过日后的风风雨

雨,我也将以自己的辉煌抚慰爸妈不再年轻的脸庞。朦胧中,一个头戴博士

帽的女孩向我款款走来,身边还伴有她的爸爸妈妈,他们笑得那么开心,那

么幸福!那不是我们全家人得梦想剧场吗?向着那个美丽瞬间冲刺吧!一股

莫名得力量充盈了我的全身,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坚信。

【点评】“老照片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温馨的家庭画面,作者以照片为线

索,撷取了十一年的成长过程中几个感人的镜头加以描写,抒写了对亲情的

感悟。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对全家福照片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

者感受到“爸爸”的用心良苦和作者细腻的心里。

第 23 页(共 2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