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阅读附答案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 之女
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 取给而已。太宗甚礼遇之,常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 司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太宗固与之言, 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 委以
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 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 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 三司,后意乃烽。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 有
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 忧少于器物也!”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 资送
倍于长公主。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 '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 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 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 魏徵,殊未知其
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 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 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 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慑。将大渐,与太宗辞诀,
曰:“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 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 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竟不之答竟:竟然 B. 后意乃释烽:高兴 C. 及将出降出降:出嫁
D. 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赍:携带A。“竟”在此处
是“最终、终究”的意思。
8、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 /欲人
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 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 欲人之
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 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 欲人之
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 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 欲人之
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 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Do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 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太宗想要与她讨论 政
事,但她却认为,作为女人,不可参与政事,拒绝和太宗 讨论。
B. 长孙皇后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 不
愿兄弟子侄担任。她一再向太宗请求不要将兄长长孙 无忌任命为宰相。
C. 长孙皇后为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 议
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 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D. 长孙皇后节俭朴素,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 而
已,临死前,还向太宗表明节俭下葬的心愿,不愿劳费天 下百
姓。Co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 之。”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 派遣”。
第II卷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
代汉语。(10分)
(1) 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5分)(1)作为太子,担忧的应该是自己优秀的品德没
有养成、美好的名声没有远扬,怎么去担忧自己所用的器具 物品少了呢!(5分。第一句1分,关键在“为”。第二句3分, 所字结构1分,判断句1分,“德不立而名不扬”1分。最后 一句,大意1分)
(2) 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
下幸甚。(5分)(2)如果皇帝釆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 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衷 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 一件很幸运的事儿。(5分。第三句2分,关键点:诚、详。 其他一句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