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能力点测评教学设计
能力点测评要求 微课名称 相关教材 单元 教师姓名 手机号码 微课内容分析 1.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2.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 3.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4.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用厘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用厘米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学校名称 南宁市友谊路小学 QQ号码 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用厘米量”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为基础,是在一年级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用厘米量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教学难点。课前通过一起小学APP作业反馈,得到以下数据: 90%的学生知道长度单位厘米并能对1厘米的长度有初步的直观印象;85%的学生对尺子有了进一步较深的了解,知道尺子的几个构成要素;65%的学生能判断测量方式的正确性;但是对于不从零刻度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中只有18%的学生知道数刻度格子或者是用右边刻度数减去左边刻度数。 教学学情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学生知道物体有长度,能比较长度差距较明显的物体谁长谁短。对象厘米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的两种测量方法是认识厘米这节新课的难点,学生已经具备厘米和分析 尺子三要素的知识基础,将教学难点抽离出来形成微课视频,更能帮助学生对难点的掌握。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1)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对如何用厘米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方法模糊不清,需要进一步将测量方法梳理、提炼并进行巩固练习。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通过问卷星推送学习者风格问卷。40%学生为视觉型学习者,习惯通过图片、课件、视频等学习模式来记住信息或掌握知识;35%学生为视觉、听觉混合型学习者,习惯通过教师讲授、图片、课件、视频等学习模式来记住信息或掌握知识;3%学生为听觉型学习者,更喜欢听课或大声重复信息的学习模式;28%学生为动觉型学习者,喜欢学习的过程中亲自参与或动手实践。 教学1.在具体情境中掌握用厘米量较短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 目标 2.经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归纳小结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归纳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用厘米量较短物体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制作希沃白板5、剪辑师、绘声绘影 工具 教师讲授内容 1.教师通过出示课件图片路径,引出猪妈妈想将小猪佩奇的画框起来却不知道该用多大的画框这一问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使学生很快进入探索用厘米量较短物体长度学习的目的。 2.教师通过复习直尺的三要素:0刻度、长度单位厘米、刻度线以及刻度0到刻度1就是1厘米长,刻度0到刻度2就是2厘米长,刻度0到刻度3就是3厘米长,达到帮助学生回忆本课要用到的相关知识做到准备的目的。 3.教师通过课件动画演示用物体左端尺子对准零刻度进行测量画的长和宽的操作过程,并将操作过程拆解为3步逐一进行,进而达到让学生清晰直观掌握操作步骤的目的。 4.通过先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课件动手用尺子量一量铅笔和橡皮的长度,再到教师演示测量过程及测量结果,达到让学生掌握解决同类型问题的目的。 5.老师通过提出疑问:如果不小心把尺子弄断没有零刻度了,还能量出物体的长度吗?并给10秒钟给学生进行思考后给出仍然可以测量的答案。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其他测量方法的目的。 6.教师通过分解步骤逐一演示以刻度0外的任意刻度数为起点,用右端对准的刻度数减去左端的刻度数算出物体的长度的测量方法,达到让学生在第一种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掌握第二种测量方法的目的。 7.教师通过练习,达到帮助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学习任务 1.通过故事情境,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回忆一起复习尺子的相关知识。 3.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动画课件梳理用厘米量时如何放置尺子、如何对准0刻度、如何读数得出物体的长度。 4.学生通过按步骤动手量一量得出铅笔和橡皮的长度 。 5.学生根据老师发出的疑问进行思考, 没有了零刻度的尺子是否还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6.学生观察教师演示的测量方法,对比与刻度0位起点的测量方法的异同并掌握。 7.学生通过已学习的两种测量方法观察得出叶子的测量选用技术及学习工具 1.借助希沃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形象进入教学情况故事。通过对故事情境提出问题,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目的。 2.通过动画闪烁、圈出、标注以及路径动画突出尺子的三要素,达到让学生更深刻了解厘米以及只是电脑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的目的。 3.通过动画分步骤呈现测量画的长和宽,达到更清晰直观呈现给学生的目的。 4.通过再次演示测量铅笔和橡皮的长度的动画路径,达到重温以0刻度作为测量起点的测量方法的目的。 5.课件直观出示没有0刻度的尺子,再提出疑问,为接下来的不以刻度0为起点的测量方法做好铺垫。 6.通过动画闪烁和红色标注突出如何以任何刻度为起点测量物体的长度,达到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要点。 体 现 能 力 点 的 微 课 程 教 学 过 程 巩固和内化的目的。 8.教师通过课件对本次微课学习知识点进行小结,达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小结收获的目的。 方法是以0刻度为起点测量的,长度是5厘米;小刀的测量方法是以任意刻度数1为起点测量的,右端刻度数6减去左端刻度数1得出小刀的长度是5厘米。 8.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微课所学,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课件路径标注叶子和小刀左端、右端分别对准的刻度数,帮助学生判断是用什么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如何算出叶子和小刀的长度的目的。 学习单① 学习单② 教 学 反 思 本课通过,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微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复习旧知--演示以零刻度为测量起点的测量方法--学生服照样子测量铅笔和橡皮--以任意刻度为起点的测量方法--两种测量方法对比练习--对微课两种测量方法的小结进行讲授。教师通过创设猪妈妈想把小猪佩奇画的画用画框框起来,但是不知道要用多大的画框具体情境引入课题创设情境、设置动画效果红色标注聚焦关键知识点、即时检测等丰富多样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清晰掌握两种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方法。 但是在本次微课设计中没有能使用交互式形式与学生在课上互动,教学素材较丰富但形式却较为单一。 说明(关于本模板的说明)
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的测评目标来设计,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达成某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的能力。因此,本设计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而是某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