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规划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一、目标: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上积极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学习采用四个人一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程序更加复杂,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大大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彼此尊重,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做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体味结论的得出过程、探究现象中存在的规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亲历了知识的生产过程,既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动手实践,从实践中归纳发现规律的求知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抒已见”、“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完成自主学习过程,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体现出了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也让学生间的友谊得到升华,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加强。
4、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利于学生个体和小组集体共同提高。利于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
5减少差生,提高学习成绩。小组之间层次不同,成绩好的可以带动成绩差的,通过对其他同学的帮助而加深加宽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建立一种积极地互赖关系,也加深了小组同学之间的情谊,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
二、分组:
1、本着差异互补的原则,相对均匀的将本班学生分成8小组,每组人数4人。使各组总分基本相同,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四人成“方阵”形,便于讨论问题,便于展开活动。 2、将小组成员按优、中、差分成C、B、A三档,以便于小组合作及评价。以上学期期末成绩为底数,第一名为一组,第二名为二组,依次到第八名为第八组,然后再从八组开始,第九名为第八组,第十名为第七组。小组平均分均衡。体现公平,也利于评价进步、退步。
3、建立竟争激励机制。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竟争的氛围,比如挑战组长,开始的组长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测试、积分等可以罢免现有组长。同时组与组之间还有积分机制。学生之间学习既有竞争,小组成员又有互赖合作,激情高昂,四人齐心协力。形成“齐心协力,力争上游的组风。
4、小组设立后,自己命名,小组共同讨论,制定小组规则。每周有周测,课堂测验,每个学生有基础分,进步计分和退步计分,四人成绩总和为小组成绩。班级进行评比。
长同学非常愿意帮助别人,物质奖励受经费的制约,可用学校奖给班级的奖金,重新分配。
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1、备课:
(1)备课、要有明确目标,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问题,每节课进行什么内容,课堂上哪些环节需要合作,都要提前设计好,
(2)、要将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应用到整个教学系统中,它常常和其它的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3)、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积极参与并导向“学”的全部过程,观察学生合作学习状态,解决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合作次数适度。一节课中开展了多次讨论占时一半多,反而制约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不能只看表面的热闹,要真正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实行周考,总分为30分。
实行周考制度,设计好考题,考题每周五针对本周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做到授课、复习、检测周周清。测试结果计个人成绩,总和为小组成绩。 四、评价:
周考成绩统计和平时老师对小组的加分记录工作,结合班级教室文化建设,固定区域,将各项记录、统计上墙。
附小组周评价表
组名
课堂 作业 测试 合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