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光学》复习题 一、 选择题
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 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1、S 2 距离相等, S1则观察屏上明条纹位于图中 O 处.现将光源 S向下移动
S 到示意图中的 S¢位置,则 [ ]
S¢ S2 (A) 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2、如图所示,折射率为 n2、厚度为 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 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3, 已知n1<n2<n3. 若 用波长为l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 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的光程差是 [ ]
(A) 2n2 e. (B) 2n2 e-l / 2 . (C) 2n2 e-l. (D)2n2 e-l / (2n2).
O n1 n2 n3
e
3、 一束波长为l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
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A)l / 4 . (B)l / (4n). (C)l / 2 . (D)l / (2n).
l 4、如图所示,平板玻璃和凸透镜构成牛顿环装置,全部浸入 n
=1.60 的液体中,凸透镜可沿 O O ¢ 移动,用波长l=500
-9
nm(1nm=10 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从上向下观察,看到中心是 O n=1.68 一个暗斑,此时凸透镜顶点距平板玻璃的距离最少是
[ ] n=1.60 (A) 156.3 nm (B) 148.8 nm n=1.58 (C) 78.1 nm (D) 74.4 nm
O¢ (E) 0
5、如图所示,两个直径有微小差别的彼此平行的滚柱之间的
l 距离为 L,夹在两块平晶的中间,形成空气劈尖,当单色光 垂直入射时,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如果两滚柱之间的距离 L 变大,则在 L 范围内干涉条纹的 [ ]
(A) 数目增加,间距不变. (B) 数目减少,间距变大.
L(C) 数目增加,间距变小. (D) 数目不变,间距变大.
6、波长为l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q=±p / 6,则缝宽的大小为 [ ]
(A)l / 2. (B)l. (C) 2l. (D) 3 l .
7、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l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 a=4 l的单缝上,对 应于衍射角为 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 ]
(A) 2 个. (B) 4 个. (C) 6 个. (D) 8 个
-−9
8、波长l=550 nm(1nm=10 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 d=2×10 4 cm的平面衍射光栅 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 ]
(A) 2. (B) 3. (C) 4. (D) 5.
-9、波长为 0.168 nm (1 nm = 10 9 m)的 X 射线以掠射角q 射向某晶体表面时,在反射方向出 现第一级极大,已知晶体的晶格常数为0.168 nm,则q 角为 [ ]
(A) 30°. (B) 45°. (C) 60°. (D) 90°. 10、一束光强为 I0 的自然光, 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 P1、P 2、P 3 后, 出射光的光强为 I=I0 / 8. 已 知 P1 和 P2 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 P2,要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 P2 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
(A) 30°. (B)45°. (C) 60°. (D) 90°. [ ]
二、 填空题
1、如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 S1 和 S2,发出 波长为l的光.A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若在 S1 与 A 之间插入厚度为 e、折射率为 n 的薄玻璃片,则两光源发 出的光在 A点的相位差Df=________.若已知l=500 nm, n = 1.5 , A 点恰为第四级明纹中心 , 则 e =
-_____________nm.(1 nm =10 9 m)
eS1 n A S2 2、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 n 的媒质中,双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 D,两缝之间的 距离为 d (d<3、波长l=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第二个明环与第五个明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____________nm.(1 nm=10 9 m)
4、在空气中有一劈形透明膜,其劈尖角q=1.0×10 4 rad,在波长l=7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 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 l=0.25 cm,由此可知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1 nm=10 9 m)
-
5、 一束波长为l=600 nm(1 nm=10 9 m)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1.33的透明薄 膜上,该薄膜是放在空气中的.要使反射光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薄膜最小厚度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nm.
-
6、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微小的位移.若入射光波波长l=628.9 nm,当动臂反射镜移动时, 干涉条纹移动了 204,反射镜移动的距离 d=________.
7、波长为 600 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宽为 a=0.60 mm的单缝上,缝后有一焦距 f ¢=60 cm的透镜,在透镜焦平面上观察衍射图样.则:明纹的宽度为__________,两
﹣9
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1 nm=10 m)
8、设天空中两颗星对于一望远镜的张角为 4.84×10-6 rad,它们都发出波长为 550 nm的光,
-为了分辨出这两颗星,望远镜物镜的口径至少要等于_____________ cm.(1 nm = 10 9 m) 9、用平行的白光垂直入射在平面透射光栅上时,波长为l1=440 nm的第 3 级光谱线将与波 长为l2=________nm的第 2 级光谱线重叠.(1 nm =10 –9 m)
10、一束平行的自然光,以 60°角从空气入射到平玻璃表面上.若反射光束是完全偏振的 则透射光束的折射角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玻璃的折射率为 ________________.
三、 计算题
1、在图示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薄玻璃片(折射率 n1=1.4) 覆盖缝 S1,用同样厚度的玻璃片(但折射率n2=1.7)覆盖缝 S2, 将使原来未放玻璃时屏上的明条纹处 O 变为第五级明
9
纹. 设单色光波长l=480 nm(1nm=10 m), 求玻璃片的厚度 d(可 认为光线垂直穿过玻璃片).
S1
dn1 r1
O
S2 n2
r2
2、(1) 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垂直入射的光有两种波长,l1=400 nm,l2=760 nm (1
--nm=10 9 m).已知单缝宽度 a=1.0×10 2 cm,透镜焦距 f=50 cm.求两种光第一级衍射明纹中 心之间的距离.
-(2) 若用光栅常数 d=1.0×10 3 cm的光栅替换单缝,其他条件和上一问相同,求两种光第 一级主极大之间的距离.
3、 用波长为 500 nm(1 nm=10 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形膜 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形膜棱边 l = 1.56 cm的 A 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 暗条纹中心.
(1) 求此空气劈形膜的劈尖角q;
(2) 改用 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 处是明条纹 还是暗条纹?
(3) 在第(2)问的情形从棱边到A 处的范围内共有几条明纹?几条暗纹?
-
4、在通常亮度下,人眼瞳孔直径约为3 mm,若视觉感受最灵敏的光波长为 550 nm (1 nm = -10 9 m),试问:
(1) 人眼最小分辨角是多大?
(2) 在教室的黑板上,画的等号的两横线相距 2 mm,坐在距黑板 10 m处的同学能否看 清?
5、以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的厚度为 380nm的肥皂膜上,肥皂水的折射率为 1.33,反射光 中哪些波长的可见光干涉相长得到加强?哪些波长的可见光会被干涉相消减弱?
6、一束具有两种波长l1 和l2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到一衍射光栅上,测得波长l1 的第三级主极
-大衍射角和l2 的第四级主极大衍射角均为 30°.已知l1=560 nm (1 nm= 10 9 m),试求: (1) 光栅常数 a+b (2) 波长l2 7、有三个偏振片叠在一起,已知第一个与第三个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一束光强为 I0 的 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 求第二个偏振片与第一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多 大时,该入射光连续通过三个偏振片之后的光强为最大.
8、波长 6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第二级明条纹分别出现在 sin q = 0 . 2 处,第 四级缺级,问(1)光栅常数 d有多大? (2)光栅上可能的最小宽度a 有多大?
(3)按照上述选定的 d,a 值,光屏上可能观察到的全部级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