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绪论) 检测一 选择题
1.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的是( ) 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 3.下列属于方的是( )
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存在即被感知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4.下列观点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之间的关系的有( ) ①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②世界观和方是统一的,世界观就是方,方就是世界观 ③世界观决定方,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 ④方体现着世界观,不存在脱离方的世界观
A.①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6.“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8.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③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③④
1
C,①③ D.②④
9.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党宣言》等光辉著作。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缘由可以看出( )
A.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B.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
C.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10.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 ①它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它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④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说明( ) 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B.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12. 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哲学第一单元检测二 选择题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2.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4.“道(此指物质实体的变化过程),犹行(五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5.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 心外无物 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 理在气先 存在就是被感知
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7.“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8.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9.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1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 一元论和二元论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4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2 B. ○3○4 C.○1○3 D. ○2○3 1○A.○
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春秋时代的《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根源”的学说。据此回答10~11题。 10.二者共同探讨的哲学问题是( ) A.水是否是物质 B.世界本原问题
C.人源于水 D.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题 11.材料中两人的观点中都有不足之处,那就是( )
3
A.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B.没有辩证地看待世界
C.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混同起来
D.他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二、非选择题
1.中国科协曾经就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的看法进行抽样检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少人相信算命。此次调查样本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对象为18~69岁成年人。课题组负责人特别指出:随着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命运预测的迷信活动如今招徕了一些笃信者。
(1)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迷信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这些现象的危害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2.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只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 (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世界观? (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
4
哲学第一单元检测三 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⑨ C.②④ D.③④ 3. 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②马克思主义是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 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转化为思想方法-----思想、实事求是。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 科学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 B. 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 C. 世界观和方是统一的 D. 科学性和性是统一的 5.《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世界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 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 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7.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说明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④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真理是永恒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党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下列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理论成果有 ①思想 ②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非选择题
1. 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5
哲学第一单元检测一 答案 1----5CBCCB 6-----10 CCCAC 11B 12B 哲学第一单元检测二 答案1---5CABCB 6-----11 D BB BBC
非选择题1.【答案】 (1)存在。这些迷信现象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它容易使人们犯主观主义错误,使人不思进取,有时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会直接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影响人的健康发展,最终会使人失去的人格。因此,青少年应当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要坚信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与归纳能力,答案要具体归结到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哪种形态。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把理论与材料统一起来。
【答案】 (1)村民甲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认为神灵主宰一切;村民乙的观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形而上学地对待灾害,自认倒霉;村民丙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①唯心主义世界观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错误的世界观。农业发展、农村工作要反对迷信、提倡科学,故甲的态度不正确。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使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消极被动,不利于人们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乙的态度也不积极主动。③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既从客观事实、客观条件出发,又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村民丙的态度是一种正确态度。
哲学第一单元检测三 答案 1----5BCCCD 6B 7C 8B
非选择题答案1. ①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