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认识
陈强
(中铁一局集团城轨分公司西安710054)
【摘要】本文分析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并针对如何拓展其作用提出了若干建议。【关键词】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数据信息化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企业经营过程来看,企业作为营利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在资金的往复循环中获得利润,为后续的发展获得更多的资金回报。财务结果是所有业务过程的综合反映;财务数据是涵盖了所有业务流程的集成指标,是企业经营绩效的晴雨从经营结果的分配来看,有三个主体参与了企业的最终营表。
业利润分配:第一个分配主体是与企业存在借贷关系的金融机构。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往往要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通过金融机构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金融机构借给企业的资金是有利息的,而企业利息支付的承担主体是营业利润,这样,金融机构就通过借款的资金利息参与了企业利润的分第二个分配主体是国家。国家通过所得税等形式向企业强配。
制征收税款,参与了企业营业利润的最终分配。第三个分配主体是股东。股东通过获取股利等形式参与企业营业利润的分配。企业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尽量降低营业闲置存量资金,减少借款以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通过加强纳税筹划管理,合理避税,以减轻企业税务负担;通过股利分配筹化等形式,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以提升企业的总体价值。
可见,从企业的经营过程到经营结果的分配,财务管理都参与其中并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财务管理的定位与思考
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起到参谋作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的高质量决策参考信息。企业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较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财务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完善的财务机制体系。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好的财务管理系统应能够对业务过程进行实时跟踪,能够帮助企业最高决策者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完整、有效的财务数据是财务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企业□2010.4中旬··94的财务数据不是孤立的、枯燥的数据,而是能够体现经营过程情况、相互关联的数据,从财务数据上表现的问题进行倒推,可以找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以财务数据指标作为源头,进行业务过程的层层还原,找出发生问题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处理,以确保企业在规范运作的情况下正常运转。
三、改进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财务数据业务还原机制。基于业务过程决定经营“由宏观到微观,由财务到成果的基本思路,业务还原应遵循业务”的原则。
“由宏观到微观”即先对比分析目标利润的完成情况,再沿着业务过程逐层递进分析目标利润的盈亏点,最后按成本分类追溯盈亏源头。“由财务到业务”即由企业利润表的纯财务数据追溯还原各业务部门的成本数据,分析成本节超部分及其形成原因;将收入和成本数据逐级逐步向业务过程还原,一直追溯到初始业务形成过程。
从总体上来说,经营结果是由多个业务过程形成的。当某一业务过程发生时,就会消耗各种有关资源,产生成本。而这些成本产生时,财务系统基本没有参与,真正参与的物资、设备、预算等部门往往又游离于成本核算体系之外。如果不能进行业务还原,就会出现成本消耗与成本核算“两张皮”的现象,难以发现问题的实质。
2.强化财务监督职能,对业务流程进行全过程追溯。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说,如果成本责任不能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问题发生后就可能出现责任主体模糊化的情况,企业成本的过程控制也就难以彻底执行,或者流于形式。而进行财务数据的业务还原后,就可以通过逐级成本导航,追溯到成本发生的真实业务过程,并通过细化的业务过程准确地找到发生成本偏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这样,通过成本还原后的层层追溯,企业管理者就能看到直接反映业务活动的成本数据,看到成本超支的细节,找到应该为成本超支负责的责任人或责任部门,奖罚责任主体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借助信息化建立经济活动分析平台。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财务数据的业务过程还原和层层追溯,通过财务监察查找业务盈亏的关键点,为企业管理者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对《试析土地开发转让的纳税筹划》一文的商榷余志平
(上海房地〈集团〉公司上海200001)
笔者认为《财会月刊》2010年第2期的文章《试析土地开发转让的纳税筹划》(作者是杨玉稳,以下简称“杨文”)中例2和例3提出的关于土地纳税筹划的内容与国家颁布的土地、营业税等法规的规定似有不符,特提出与杨玉稳同志商榷。
(一)
杨文例2是用来说明利用降低房地产销售价格转移土地,即通过降低增值额以适用较低税率,达到节税的目的。原文如下:
例2:A企业取得商品房销售收入27000万元,扣除项目12100万元。其筹划前后的纳税情况如下:筹划前。应纳营业税=27000×5.55%=1498.5万元,增值额=27000-12100=(万元),增值率=14900÷12100=123.14%,土地=14900
14900×0.5-12100×0.15=5635(万元),合计纳税=1498.5+5635=7133.5(万元),实现利润=27000-12100-7133.5=(万元),所得税=7766.5×0.25=1941.625(万元),总计7766.5
交税=7133.5+1941.625=9075.125(万元)。筹划后。A企业将商品房按18100万元出售给B企业,B企业按27000万元转售。则A企业应交税金为:营业税金及附加=18100×5.55%=(万元),增值额=18100-12100=6000(万元),增值1004.55
率=6000÷12100=49.59%,土地=6000×30%=18000(万元),应纳税合计=1004.55+1800=2804.55(万元)。
B企业应交营业税金及附加=27000×5.55%=1498.5(万元),增值额=27000-18100=00(万元),增值率=00÷18100=49.17%,土地=00×30%=2670(万元),应纳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决策信息,进而规范企业的过程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和利润水平。
目前,国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财务数据的业务过程还原和层层追溯提供了技术层面的可操作性基础。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促进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根据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化经济活动分析平台的方式来促进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在信息化的经济活动分析平台上,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数据的业务还原导航系统,对形成最终经营结果的全业务过程进行层层跟踪,查找业务过程的盈亏,并追溯到相关责任部门和相关
税合计=1498.5+2670=4168.5(万元)。
A、B企业流转税合计=2804.55+4168.5=6973.05(万元);A、B企业合计利润=27000-12100-6973.05=7926.95(万元);A、B企业企业所得税=7926.95×0.25=1981.7375(万元);A、B企业总计交税=6973.05+1981.7375=54.7875(万元)。经过筹划后A、B企业合计节税=9075.125-54.7875=120.3375(万元)。
笔者认为,根据财法字[1995]6号文件第七条第(五)项的规定,在计算增值额的扣除项目时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包括转让房地产时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因此,税和因转让房地产交纳的教育费附加),都可予以扣除。例2中的扣除项目金额应该加上转让商品房缴纳的营业税金此外,由于增值率是增值额占扣除项目的比例,因此及附加。
在计算增值率的分母(即扣除项目)时也应增加转让商品房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笔者认为应作如下修改:
筹划前。应纳营业税=27000×5.55%=1498.5(万元),增值额=27000-12100-1498.5=13401.5(万元),增值率=13401.5÷(12100+1498.5)=98.55%,土地=13401.5×0.4-(12100+1498.5)×0.05=4680.675(万元),合计纳税=1498.5+4680.675=(万元),实现利润=27000-12100-6179.175=6179.175
8720.825(万元),所得税=8720.825×0.25=2180.206(万元),总计交税=6179.175+2180.206=8359.381(万元)。筹划后。A企业将商品房按18100万元出售给B企业,B企业按27000万元转售。则A企业应交税金为:营业税金及附加=18100×5.55%=1004.55(万元),增值额=18100-12100-1004.55责任人。可以说,财务绩效是由业务过程绩效形成的。根据这一原则,在信息化的经济活动分析平台上,经过业务还原后的层层追溯,企业可以全面了解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而对业务过程盈亏进行奖惩,促进业务过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梁慧.树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新观念.财经
界,2009;12
□□□□□□□□□□□□□□□□□□□□□□□□□□□□□□□□□□□□□□□□□□□□□□2.蔺新菊.企业财务管理变革趋势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16
2010.4中旬□··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