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园地◇ 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文/张亚利 独具匠心的教师,一般在经历了“模仿、 求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多年来, 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一旦调动起处于主体地 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使课 堂教学充满灵气与活力。 、成熟”三个阶段之后,就会熟能生巧,追 去探索。”这里,“教”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三、坚持有条不紊地读、写、听、说 笔者深深体会到,一位好的语文教师最重要 的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给学 生多少学习的方法,在于能否提高学生语文 能力这一根本。重视学生心灵的塑造、思维能 力的发展,才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应该是最有魅力的课程,但我们 的语文教材住往成为学生最不愿意看的书, 语文课往往成为学生最不欢迎的课程,一个 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千辛万苦、殚精竭虑让他 们看、给他们品的东西并非他们所喜爱的。所 以,我们要突破应试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 阻碍,“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发展”真正 归位于学生这个本体之上,在教学中不断更 新观念、改革教法。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喜欢把 自己对语文的理解、感悟一股脑儿倒给学生, 将教参的东西照搬于课堂或试卷上。从心理 学上说,灌输这些不符合孩子们年龄和理解 能力的东西,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以 及良好的教学能力指导教学,创设和谐、愉悦 的语文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愉h兑的情境 中,从“乐于学习”到“学会学习”,继而进行创 造性学习。那么如何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兑的 学习氛围呢7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导读艺术,让课堂教学充 满活力 语文教学是--i7艺术,其艺术的真谛在 于一个“导”字。这是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 于传授,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课堂 上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 织者和指导者,由传授知识为主变为引导学 生自主探索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务 位的学生的积极性,其课堂效果自然会令人 满意。 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们动脑筋, 这是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同 时也是兴趣、情感、意志、行为培养的过程,反 过来还可以推动学生认识的发展,使课堂教 学富有灵气和活力。而导读的艺术则集中体 现在“切入点”的选择、开篇导语和课堂提问 的设计上。开篇导语如同戏剧的序幕、小说的 开端,导入环节设计得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 先声夺人,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带 给学生愉悦舒畅的情绪体验,进而形成一种 推动力,使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地展开。导语常 用“激趣”、“即兴应变”、“欲扬先抑”、“煽情导 入”、“迁移比较”等方式,其关键是抓住学生 的心理,精心设计。总之,导读教学要遵循培 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隹则,无论是课堂提 问的精心设计,还是教学环节的巧妙衔接,都 熔铸着教师的勤劳与智慧。 二、把握教学节奏。调动学生注 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最大技巧在于集 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但是, 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会不断地转移。要 集中和保持,就要把握教学节奏。恰当的教学 节奏会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扎实、有效。 从开篇的导入,到快节奏步入主题,可在 瞬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这就是开头 的引人入胜:中间的教学,要做到环环相扣, 这样既解决了突出教学重点的问题,又巧妙 利用了教学的黄金时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稳定i结尾时,学生常常会注意力分散,因此 更应该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使学生注意力 反弹。总之,教师只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就 训练 语文学习重在体验、感悟,以及有听、说、 读、写、思、做的亲身经历。改革后的语文教 材,构建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与实践活动等各自而又相辅相成的新体 系。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开阔视野,敢于探 索,敢于创新。 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阅读是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接受人类文明成 果的手段。读书应该有选择,“眉毛胡子一把 抓”地学习,效果不会好。在阅读的过程中,要 加深学生对社会、历史、自然的了解。听写训 练中,除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外,还要不失 时机地规范学生的汉字书写,并辅以课外的 读写训练、课堂上的口头写作训练等。 新课改之后的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开 放性的内容,无论是开放性的课后习题,还是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都是重在 培养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 的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首先是 学生“敢说”,敢于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达自 己的心声,并且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不紧张 了、有自信了;其次是“能说”,针对一定的问 题,能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搜集 的相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者是 理解与体会,并且说得有条有理、有板有眼。 总之,在这些训练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并制订训练方案、训练方法、激励措 施等。特别要注意在训练中照顾到优、中、差学 生的能力差异,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保持和延± 习兴趣,提高训练质量。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第二中学) 决策探索2010,9F I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