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金融<Agro—related Finance 表1:2007 ̄2009年合作社赢利情况统计 赢利情况 2007盎 2008 ̄- 2009年 10万元以下 47.92% 36_48% 36.05% 10Z ̄,--50万元 37_5O% 45.95% 47.67% 50万元~100万元 6.25% 946% 6.98% i00万元以上 8.33% 8.11% 93O% 表2:合作社贷款情况统计 信贷载体 贷款笔数(笔) 所占E (%) 以社长名义贷款 82 63.08 以实体名义贷款 12 9_23 以社员名义贷款 20 1538 以合作社名义贷款 16 12.31 总计 130 i00 无抵押担保 51% 15% 制,对周围农户的吸引力也就不强。 (二)赢利和积累功能缺失,难以成为农村资本聚集的有 66农村金融研究I Februa ry 2011 效载体 调查资料显示,甘肃省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营业务以 收购和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介入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程度远 远不够,其赢利能力很有限。样本合作社2007年平均盈利57.10 万元,2008年平均盈利60.81万元,2009年平均盈利68.42万元; 虽有缓慢增长趋势,但从表1来看,盈利在10万元以下的合作社 占总样本的比例相当高。2007N2009年分别为47.92%,36.48%和 36.05%。而盈利在i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所占比例很低,三年来 均在10%以内。从运行机制来看,虽然90%以上的合作社设有完 整的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也制定了相应的财 务会计报告制度和盈余分配和损失处理方案,但合作社实际运作 中主要靠个威来管理,与普通社员难以形成更紧密利益联合 体,社员追加投资的积极性并不高;从合作社的生产组织形式来 看, “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模式导致合作社缺乏有效的可抵 押资产,加之合作社自我积累功能弱小,难以成为农村资本聚集 的有效载体,难以成为合格的信贷载体。如图4所示,盈余公积 金余额在50万以上的合作社占总样本的比例仅为4 ̄/o,而盈余公积 金余额在lO万以下的合作社占总样本的比例为68%。 (三)金融机构支持缺位,信贷融资困难重重 调研中发现,多数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供给还停留在满足农 村工商企业及个体户的适度信贷需求和衣户生产、生活的小额金 融需求方面,尚未设计出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和发 展需要的信贷产品,没有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主体来对 待。能够为合作社提供信贷服务的,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 主。其中,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运营使其支农目标有所偏移,对实 1本【生合作社一般按照农村小企业贷款执行,对服务型合作社 一般按照农户小额或大额贷款执行,实质上将合作社排除在 信贷主体之外。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一类 的新生代金融组织因资金规模太小,无力满足合作社的资金需 求。农村信用合作社绝大多数情况下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情 况按照普通农户对待,而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和合作特点又决定了 其既没有其他经济组织为其提供担保,又没有足够的资产去抵 押,使合作社申请贷款愈加困难。据调查资料,当前农民合作社 选择贷款金融机构时依赖程度最高的是农村信用社,其次是农业 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从贷款主体看,以农民专业合 作社为载体很难贷到款,以合作社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过贷款的 合作社中仅有4.20%的合作社表示比较容易取得贷款(仅为三分 之一),如表2。在已取得的130笔金融机构贷款中,以合作社名 义办理贷款的仅有l6笔,占贷款总笔数的12.31%,以社长(负责 Agro。related Finance>三农金融 入)名义办理的贷款所占比例却高达63.08%。在与社长(负责 人)的访谈中了解到,农村信用社核定贷款额度时通常把社长和 普通农户一样对待(3万元~5万元),有时社长从信用社也能贷 到数十万元(一般在50万元以内)的短期贷款,样本统计显示社 长平均单笔可贷款额度为1 7.22万元,这些超额度贷款主要是依 的比例仅为34.27%,其中,省级财政共支持14个,平均支持资金 9.25万元,市级财政共支持23个,平均支持资金7.15万元。在运 作过程中获得过资金支持的合作社占总样本的比例相对高一 些,达:g1]57.75%,其中,省级财政、国际项目共支持30个,平均 支持资金l1.53万元,市级财政共支持35个,平均支持资金21.63 靠社长长期树立的个人信用和搭建的入脉关系才能够得到,并且 很多情况下也是通过信用社违规操作才能取得。以社员名义办理 的贷款笔数占总数的比例为15.38%,单笔贷款金额一般在3万元 一5万元以内。虽然以合作社创办的实体名义办理单笔贷款的额 度平均为293.33万元,但拥有实体的合作社为数很少,以合作社 创办的企业或者公司的名义办理贷款的笔数占总贷款笔数的比例 仅为9.23%。贷款方式最为普遍的是担保贷款,其次是小额信用 贷款、抵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社员联合担保,期限一般在一 年以内,仅能填补短期流动资金缺口。 (四)民间借贷约束不力,融资渠道稳定性欠佳 调研中了解到,合作社民间融资对象主要是周边种养大户、 富裕农户和企业,有时也向一些社会组织融资。虽然民间金融潜 在的资金储量大,但因长期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其借贷行为没 有明确的辨别标准,也缺少相关的法律依据,契约关系模糊,口 头协议多、书面合同少,缺乏严谨的履约依据,一旦发生纠纷, 调解难度大,虽然有一部分民间借贷是通过中间人在场作证而发 生的,但常常因中问人的“不公正”、 “不忠诚”行为以及任何 一方的事后毁约或不完全履约而难以保证借贷双方的利益。民间 借贷有时因受资本逐利性及自身风险性的影响而融资成本很高, 借贷期限短且不稳定,利率水平受当地民间借贷利率及借贷双方 关系的影响而差异较大,融资渠道稳定性差,盈利能力较弱的合 作社一般不愿选择此种融资渠道。约有半数以上合作社曾通过民 间融资,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融资笔数占总数的比例约为20%,期 限为在6~12个月之间的所占比例约为27.72%,期限在1年以上的 所占比例仅为12.87%左右,没有约定期限的所占比例最高,约为 39.60%,如图5。民间融资中除亲朋好友之间或各经济主体之间 互助性借贷有时不计息之外,大部分借贷有利息,计息比例高达 86.6%,利率水平也因人而异。另如图6,民间借贷中仅凭信用融 资的占到一半以上,有第三方担保的(保证)融资的占33.96%, 以财产抵押融资的占15.09%。 (五)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过度介入加剧融资难 调研中了解到,各级虽然以财政资金为依托对合作社进 行了扶持,但支持力度还不够,解决不了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实 际资金需求。成立之初曾获得资金支持的合作社占样本总数 万元。从支持对象来看,财政支持中“撒胡椒面”现象普遍。部 分区域带动性强、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 从支持方式来看,财政支持主要以资金无偿拨付为主,由于缺乏 必要的监管环节和机制, “渗漏”现象普遍,基层部门和机构通 过虚报合作社信息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可能发生非 合作化现象,如财政资金虽然已拨付给合作社,但因合作社运作 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财政资金有可能被合作社负责 人据为已有或用来谋取不正当利益。与此同时,合作社不得不以 较高的成本通过与地方的合作换取发展保障或获得地方 权力资本的支持,其组织形式及未来取向等短期内难以摆脱行政 干预和非经济因素的束缚。 一 (六)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缺口大,季节性周转资金需要难 以满足 从发达地区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来看,依托经济实体的合作社 发展质量和速度都得到了迅速提高,而不拥有经济实体的合作社因 功能得不到扩展而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调研中反映出众多合作 社都有扩大业务范围或经营规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或兴办实体 的计划,但面对的却是资金缺乏的现实。合作社自身积累远远不 够,又没有相应的抵押能力,得不到金融机构的信贷融资,其他融 资渠道又缺乏中长期投资的稳老『生,合作社投资面临需求增加和资 金筹集难的两难困境。据调查资料统计,总样本中存在资金困难的 合作社占总数的比例高达99.36%,近期有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有 134家,资金需求总额约为28344.65万元,合作社目前能够自筹的 资金有10610.15万元,存在资金缺口17734.50万元,占投资总量的 62.57%。同时,因收购、加工农产品季节I生特征明显,资金需求相 对集中,但贷款满足率很低,根本无法满足合作社的短期周转资金 需要。有些合作社为了提高农产品储藏和运销能力,挤占短期借款 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导致季节『生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而影响其发展能 力。总样本中存在季节性资金短缺的合作社占N6o.900/0,经常}生短 缺的占26.32%,偶然}生短缺的占5.620/0。 几点建议 (一)开源截流,增强合作社内源性融资能力 February 2011【农村金融研究67 三农金融<Agro—related Finance 通过尝试并推广股份合作的方式来开发投资股,吸收社会资 金,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本积累,增强社员的责任心和归属 感;通过公积金制度和红利、盈余挂账等办法筹集资金,鼓励社 记、评估、抵押、流转等中介服务和流通市场,为实现农村产权 的担保、流转和变现提供现实条件。结合农地流转的推进, 逐步明晰农村土地使用权,通过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 风险防范机制,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信贷抵押功能,使固化的 土地资源转化为可以流动的要素和资本。与此同时,也要努力探 索农民住房抵押、林权抵押、动产抵押、订单质押、权益质押等 员将盈余分配转为股金或存款形式继续发挥作用;对自有资产较 少的合作社可尝试推行社员联保方式,通过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签 订联保协议,把社员各自的授信额度集中起来,向金融机构申请 较大额度的信用贷款;鼓励辖区内同类合作社共同出资建设共享 程度高的固定资产或配套设施。 (二)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合作社信贷承载能力 依托各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板块经济和特色农业,夯实合 作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产业基础;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社标 准化建设,依法规范合作社的运行方式和经营机制,提高合作层 次、规范内部运作、优化发展模式,提升合作社信用融资能力; 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衣地流转,在不损害土地耕作条件和基本农 田保护的前提下,允许合作社依托其转入的土地发展农产品物流 配送、技术咨询、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等多元化经营活动,以 提升经营实力;促进城镇粮、油、棉、糖以及其他农产品加工企 业与合作社联营,建立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推动合作 社逐步由契约、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转变。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合作社融资渠道 鼓励农业发展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和功能拓展,发挥其在促进 合作社发展方面的导向作用。引导农业银行在适当调整其经 营目标的前提下创新和开发支持合作社发展的信贷品种。增强农 村信用合作社的筹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继续发挥其在农村金融 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支撑。扩大 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范围和业务创新,加快发展农村资 金互助社等合作金融组织,逐步形成覆盖面广、满足多层次金融 需求的、形式多样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 的融资需求。通过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律和金融需求, 制定适应区域合作社发展需求的信贷,开发有针对性的信贷 产品,通过扩大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和降低贷款利率等优惠 措施,并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建立起专门的业务操作流 程和信贷工作机制,有效降低合作社信贷成本,强化金融服务。 进一步加强对民间借贷的引导、监督并将其纳人范围内,适 当给予发展空间,以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补充和辅助作 用,引导其转变为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使其尽快成为支持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丰富担保方式,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 积极完善相应的中介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农村产权相关的登 68农村金融研究1 February 2011 多种信贷担保形式,增强合作社的融资能力。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合作社向金融机构申 请贷款时,可采取“贷款贴息”、 “贷款免息”等配套措 施,鼓励金融机构优先发放贷款。必要时可考虑以“农村信贷风 险保障基金”为基础,设立性农地流转信贷担保机构或鼓励 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合作社信贷担保业务。与此同时,也 要积极培育合作性质的农村信贷担保机构。逐步形成多方式、多 层次的合作社贷款担保格局,确保各类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向合 作社流动的渠道畅通。 (五)择优扶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各级可通过制定、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税收优惠、 提供信息服务和项目倾斜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 扶持力度。财政资金安排可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思 路,通过设立专门的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扶助基金”, 大力扶持带动性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支持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的国家或地方建设项目,可以优先考虑委托和安排给有条 件的合作社来实施。对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合作社,根据其 扩大经营规模的贷款需要,按照不同标准给与适当的财政贴息。 参考文献: 1、胡新智.农村合作组织金融支持问题研究l J1.农村金融研究,2009【l1):77 79. 2、王颖,袁中红.农村金融供求实证研究川.农村金融研究,2009,(3):68-75. 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焦作监管分局课题组.农民专业台作社发展与金融支持 问题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20(}9(9):72 77. 4、王文献,董思杰.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的形成及原因分析lJ】.农村经 济,2008( ):75 77 5、陈柳钦.我困农村民问金融规范发展的路径选择}l】].农村金融研究,2009,(9) 66 71. 6、李大伟,杨琦玮.论西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研究,2010,(6):43 47 7、- 囝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民专业台怍社发展中的金融供需研究…. 武汉金融,2009(9):44 47. 8、刘珉,茹广明.删政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I J】.经济经纬 2009(2):l11_ ¨4 9、孙晨光.关f基层金融信贷产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应性的考察【J1.金融理论 实践,2009(11):68 70. 10、张晓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台怍融资机制构建研究….农村经济,2008(10):70 71.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