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机操作规程
一般规定
1.所有设备应固定或连接牢靠,未固定前不得运转。
2.为确保安全,各运转机件上的护罩和安全装置必须配齐装牢。 3.在变换排挡或齿套牙嵌时,应力求平稳,避免冲击而损坏机件。 4.设备在运输、运转后应保养各加油孔、检查孔等处的盖板均应盖好。 5.各种橡胶配件应用肥皂水清洗,擦干。禁止用矿物油(汽、煤、柴油)清洗,以防腐蚀橡胶。
6.所有设备必须按相关说明书规定要求进行操作,禁止超速、超压、超温、超负荷使用。
7.各种过滤器的清洗必须用毛刷,不准用棉纱,以防棉纱纤维搅入堵塞油路。 8.设备不得在零件、部件不齐全,联接零件不牢固或运转不正常的状态下使用,以免引起零部件损坏。
9.应保证链条、轴承等各润滑部位充分润滑,按相关说明书规定,定期检查润滑情况。
10.各部位使用的润滑油品,必须符合相关说明书要求,必须保持清洁,定期清洁、过滤、定期更换润滑油、当检查润滑油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11.向各机器设备油箱内加油时,应符合油标尺刻度规定,不得过多或过少。 12.各脂润滑部位注油,加油应适当,应本着勤加少加的原则,约加到该容积的3/4为宜。
13.高空各连接与固定,至少应每周检查一次,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 14.每次下起钻前,必须检查防碰装置,确保工作安全可靠。
井架的起放
1.全套设备试车符合要求后才可起升井架,在起升井架前,还应对垫铁,千斤顶、液控、气控、电控、绳头固定,制动机构等进行检查。起井架时气压应保持在0.8~1MPa。
2.注意:井架必须用绞车辅助驱动装置起升。当井架起升到离开支架0.2~0.5米左右时,应至少停留5分钟,在此期间,应检查下列部位: 2.1各处绳头是否卡紧;
2.2 各节井架相互连接、大腿与底座连接情况是否良好; 2.3各节井架有无变形;
2.4 人字架上的缓冲油缸活塞杆应伸出约480毫米。并关紧节流阀。钢丝绳在滚筒上的排列是否整齐。
2.5在确认检查结果良好后,将井架缓慢地放在支架上,作第二次正式起升工作。
3.起升井架时井架上不得有工具及其他物件;以防落下伤人和损坏设备。起升中井架可在任何角度停止和启动(但尽可能一次起升到位)。
4.起升井架时,井架两侧20米内,前端50米内除操作和指挥人员外,不得站人。
5.井架起至接触缓冲油缸时,立即摘掉低速离合器,用液压站上的节流阀使缓冲油缸慢慢泄压,液压站压力控制在3-8Mpa。让井架平稳的靠在人字架上。
6.穿好井架和人字架处的连接销,使井架固定。 7.放井架应做的工作及注意问题;
7.1 放井架前应以安装钻台相反的顺序将各部拆除,不能影响放井架工作。
7.2将钻杆盒支架拆组装在井架底座前。将人字架上节翻起组装好。 7.3 将起架钢丝绳和三脚架装好。
7.4 检查各起架滑轮是否转动灵活,并作好放井架的一起准备工作,包括天车、二层台等处不得有异物,确认无误,方可放井架。
7.5把游车起升到拉紧起架钢丝绳位置,把车刹住,挂上电磁刹车齿套离合器。
7.6用液压站打压(正常情况下,8~12MPa压力就应顶动井架),缓松刹把,让缓冲器慢慢伸出,将井架推开至最大位置,控制刹车,用电磁刹车缓慢下放井架,在使用电磁刹车时,应控制操作阀,逐渐增大刹车力量,使其平稳下放。注意用电机下放时应合上低速离合器,用一挡使井架平稳下放。注意!快接近导绳轮时必须将快绳引入导绳轮中。严禁猛刹车。 7.7操作人员要注意游车大钩的运动情况,应避免碰、挂井架。
7.8井架下放到快接近高支架高度时,应慢慢刹住车,尽快将高支架摆正,再将井架慢慢放到支架上。
8.每次放架前,对各导绳轮铜套内必须加注黄油一次,直到挤出新黄油时为止,导绳轮必须灵活好用。
9.严禁在大风、大雨、大雾天气和黑夜其放井架。
制动系统
1.刹车盘在高热时严禁急淋冷水。
2.严禁油类或硬物进入刹车盘与刹车钳之间,以免打滑。
3.使用电磁刹车下钻作业时,严禁停电或以防顿钻事故,并必须打开电磁刹车风机。停电时,必须通知司钻。 4.电磁刹车按规定保养。
5.滚筒轴未停稳时,严禁挂电磁刹车齿套离合器,以防打坏齿套。 6.防碰天车装置,应经常检查,使其安全可靠。 7.盘式刹车使用维护见其使用说明书。
气控制系统操作规程
1.气管线在安装前应检查是否畅通,经分段清洁后,方能与被控元件连接,以保证气路系统的清洁。
2.气路中各元件必须调节良好,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使用。
3.气路安装完毕,应对各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进行试验,确保传递讯号准确灵敏,工作性能良好。
4.各处压力表必须齐全完好,以便随时准确检查工作情况。
5.对气路进行耐压试验,当全部离合器充气在1MPa,五分钟内压力下降不得超过0.1MPa。
6.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压力应保持在0.8-1MPa范围内。
7.每班至少放二次压缩干燥器和旋流器中的冷凝水,以保证气体干燥无杂质。
8.当管线中有压缩空气时,不准对其进行电气焊补工作,以免爆炸。 9.起下钻用高、低速离合器时,应注意观察离合器压力表,防止由于气压低造成打滑而烧坏离合器。 10.通风式离合器。
10.1防止油、水、气及砂、土进入摩擦表面,以免损坏机件。 10.2离合器的平衡块不能随意变动,更不能去掉不装。 10.3各型离合器摩擦片磨损至极限厚度时应更换新摩擦片。
10.4更换摩擦片后,应合上离合器检查摩擦片侧面之间隙不小于5毫米,摩擦片底面的隔热片,其厚度不小于0.4~0.5毫米,固定摩擦片与胶皮胎上的销子必须用保险铁丝两端栓好。 11.推盘式离合器(230)
11.1零件在安装前必须清洗干净。。
11.2内、外齿圈面涂以少量黄油,但不得沾污摩擦齿盘的摩擦表面。 11.3装好后进行压力试验,充气压力为10~12公斤/厘米2历时15分钟,不得有压力下降现象。
11.4离合器在离开位置时,其摩擦片各工作面与三块齿盘之间要有1.5毫米间隙,组装好后盘动离合器应能够空转。
泥浆泵操作规程
一、开泵前注意事项:
1.保险凡尔及泵压表必须齐全灵敏,保险凡尔销钉必须和所装缸套尺寸的最大泵压相适应,不准用铁钉或其他销子代替。
2.打开各检查盖板,检查各运动部件的运转情况及各连接处连接是否正常。 3.检查各油池油位是否在规定的油尺刻度范围内,不足时及时添加。 4.第一次开泵检查凡尔,必须将上水凡尔加满清水或泥浆,排除空气,以保证其上水正常。
5.泵安装好后进行试压,观察有无漏失现象,如有漏失应及时处理。 6.排出空气包充满氮气或空气,严禁充满氧气,充气压力为泵工作压力的30%。
7.开泵前应检查拉杆盘根舱内有无工具,杂物。
8.挂合泵离合器时,必须采用二次开动法,即先合上离合器既摘开,观察泵运转情况,并确认无问题后才能正式挂上离合器。开泵后,注意观察压力表,在泵压未稳定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离合器开关。
9.开泵后及时检查各润滑油路是否畅通。润滑油压如低于0.1MPa,应停泵检查。运转中要注意检查十字头、拉杆是否润滑良好。
10.随时检查动力端、液力端、机油泵、滤请器、管线接头等处密封情况,不允许有漏油、漏泥浆的现象存在。
11.经常注意缸套、活塞及凡尔的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敲击声及渗漏现象,发现问题应立即排除。
12.经常注意泵压变化,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联系处理。
13.检查并拧紧液力端各联接螺栓,检查动力端轴承、齿轮、油泵工作情况,各运转部分的温度不得超过60℃。
14.缸体下部小孔不得堵死。如发现泥浆渗漏应停泵检查处理。 二、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1.检查泥浆泵时必须关闭离合器气阀,以免发生人身或机械事故。 2.泥浆泵在搬家运输时,要特别注意两个齿轮油泵不要在吊装时碰坏,必要时建议拆卸保管。
3.新泵或大修后的泵,应按额定负荷的50~75%试运转100小时,在前30小时运转期间,每3小时要清洗一次各机油过滤器。50小时后更换全部润滑油并清洗传动机构和油池。
试运转期内,轴承、导板、盘根盒、传动齿轮等处的温度不得超过75℃,油路必须畅通,油压应为0.1~0.1MPa。
4.新泵运转50小时后,必须更换润滑油,以后每运转700小时,再更换润滑油一次。若拉杆盘根盒漏失泥浆,润滑油被污染时更换,否则造成齿轮泵及拉杆早期磨损。
换油时,先放尽旧润滑油,加入100公升柴油,开泵5分钟清洗再放净,清洁后再加清洁的润滑油。
5.泥浆泵安全阀每月或每300小时应检查一次,确保灵活可用。 每工作一周或250小时要清洗滤清器及磁性滤清器。
6.长期运转后,要检查万向轴工作情况,万向轴的润滑油嘴每周应注油一次。
水龙头和转盘操作规程
1.水龙头必须运转灵活,当防线运转不灵活时,应及时检查并消除故障。 2.水龙头提环进入大钩钩体后,钩舌锁紧装置应安全可靠,并能压住舌板。在处理事故强行提钻时,不足时应及时添加。
3.水龙头在使用前,应用链钳转动,检查中心管是否运转灵活。注意油迟油量是否符合要求,不足时应及时添加。
4.检查水龙头各部盘根密封性能是否良好,如发现漏、卡等现象,应及时处理。
5.水龙头使用前应检查联结螺丝有无松动,上面有无工具等杂物放置。 6.提环应灵活,提环耳放水孔应保持清洁。
7.为确保水龙头润滑良好,运转时应将呼吸器盖卸松两扣,以通空气冷却润滑油,在运输时应将呼吸器盖上紧,以防漏油。
8.为保护水龙头接头丝扣,吊运中应将保护接头带上护丝。
9.启动转盘前必须将制动装置放在打开位置。注意转盘面上有无杂物。 10.经常检查转盘运转情况,不得有单边发热和过热,漏油等现象及不正常的声音。
11.转盘换档时,应摘掉转盘离合器,挂转盘惯性刹车,待传动轴停稳后按所需档数挂档,并将排挡杆锁紧在相应的定位销孔中。操作力求平稳。 12.禁止用转盘上扣。没有特殊情况不准紧急刹车,以免损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