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培养结果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MP感染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患呼吸道感染的1 620例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 结果 本组患者咽拭子标本MP培养阳性共656例,总阳性率40.49%,其中男性阳性率40.85%,女性阳性率40.13%,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岁儿童阳性率45.95%,3~14岁阳性率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he positive rate was 45.95% of ≤ 2 year children and 31.41% of 3-14 year old childre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ositive rate in the season of summer and autum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pring, the difference was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edium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has a higher overall detection rate and a accurate, simple, rapid result, it is a laboratory diagnostic test of choice for MP infection.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Rapid identification; Medium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属于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可引起致命的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肺外严重并发症,在婴幼儿及青少年间呈区域性流行。近年来MP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1]。MP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很难与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有时伴其他并发症更难以确诊本病。MP培养生长缓慢,通常需要21 d,甚至更久,而MP抗体一般在发病后1周出现,导致诊疗延误[2],但是其用药治疗与细菌性、病毒性感染均不同。因此,快速准确诊断MP在临床上显得特别重要。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采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3-4]对1 62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进行培养检测,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标本1 620例,其中男820例,女800例。≤2岁者1 012例,3~14岁者608例。
1.2 方法
本资料采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陕西百盛园生物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进行检测,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①分装冷冻培养基常温复温,使其恢复到液体状态。②无菌的咽拭子在被检患儿咽喉部捻转数次采集分泌物并取出。③无菌状态下打开培养基瓶盖,把棉拭子置于瓶内搅动数次,将拭子在瓶内壁挤压,将尽量多的液体挤到培养基中,除去棉拭子,封闭瓶盖,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 h。1.3 培养结果判断
培养基颜色由红色变为淡黄色判定为阳性,培养基颜色保持不变或未完全变为清亮的黄色判定为阴性,培养基变为浑浊或生有片状、絮状物的黄色判定为无效,如果条件允许应重新取样培养。
1.4 治疗方法
标本采集均要求在治疗前由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后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在治疗后进行证实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P 0.05),结果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MP培养阳性率比较
不同年龄组中,3~14岁组与≤ 2岁组之间MP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2。
表2 3~14岁组与≤ 2岁组患者MP培养阳性比较 注:与≤ 2岁组比较,*P < 0.05
2.3 不同发病季节MP培养阳性率比较 本组资料研究发现,患儿发病率夏、秋季较冬季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发病季节MP培养阳性比较 注:与冬季比较,▲P < 0.05 3 讨论
MP是介于病毒、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自然界存在广泛,儿童及婴幼儿多数易感,春冬季发病率较高,每隔3~7年会发生一次局部的流行。本病早期单纯通过临床表现不易确诊,主要靠实验室检查[5-6]。除呼吸道感染外,MP尚可通过血行播散或免疫机制引起心肌炎、肾炎、脑炎等多种肺外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MP无细胞壁,所以天然耐受所有β-内酰胺类、甲氧苄啶、磺胺嘧啶等针对病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因此,快速确诊MP感染并及时有效的治疗本病至关重要[7-8]。本研究中笔者使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患者进行咽拭子的检测,在24 h内可取培养结果,在治疗后经证实诊断并进行分析。
本组资料显示,MP肺炎的发病阳性率高达40.49%,比刘宁[9]研究发现的MP肺炎阳性率19.11%~21.19%要明显增高,究其原因,一是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是本院临床严格要求在治疗前拟诊,应取标本并及时送检。
本文调查结果表明,≤ 2岁儿童发病率高于3~14岁组,前者MP阳生率达45.95%。从发病季节来看,春冬季发病率高于夏秋季,1 620例标本中,春季送检标本阳性率45.12%,夏季32.45%,秋季33.68%,冬季44.25%,夏、秋季阳性率与冬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因此,春冬季节我们更应加强MP的预防,降低感染率,临床医师也应注意鉴别本病。
对于MP的检测方法,目前MP实验室诊断金标准是支原体分离培养,此外还有形态学检查、抗体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分离培养在培养基上见菌落生长即可确诊,但需一周左右时间,且易受其他病菌影响,阳性率相对较低,故多数用在实验室而非在临床上推广。PCR诊断技术目前已得到较好应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但其对仪器环境要求较高,仪器相对昂贵,操作繁琐,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依然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要[10-11]。所以,目前M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仍然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清MP-IgG及IgM抗体来确诊,其操作方便,时间较短,但是采用本法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并不能确定为急性感染期,抗体多在临床症状出现后2~4周最高,且受年龄、免疫功能及个体差异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故仍不能对MP感染进行早期诊断[12]。相对于婴幼儿进行血清检测难度更大,一是不易抽取血液标本,二是其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部分患儿本身免疫功能存在低下,即使感染抗体产生也不足,从而影响检出率。
本研究采用的MP快速鉴定培养基是一种MP选择性的红色液体培养基,其基本原理是培养基中营养充分,MP快速生长增殖,在过程中产生H+使培养基中的pH值降低,则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变为黄色[13]。张昊[14]通过MP液体培养法和被动凝集法抗体检测应用比较发现,MP快速液体培养法阳性率为33.06%,
被动凝集法抗体阳性率为38.84%,两种方法符合率为54.54%,并认为快速液体培养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培养基有浑浊一般应重新取样,张善弟等[15]对数例引起浑浊变色的培养基取样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多为口腔内的念珠菌引起,为口腔内正常菌群,因此提示在取咽拭子时应尽量不与口腔接触,还建议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真菌制剂来避免其他菌群干扰。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的MP快速鉴定培养法,培养时间短,24 h即可确诊,无需特殊仪器设备,仅取咽部分泌物,不采血,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合临床呼吸道患儿早期MP感染的诊断和筛查,MP快速鉴定培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MP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维娜,荣保平,梁宝侠,等.西安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1):128.
[2] 张金蓉.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快速培养鉴定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 8(16):3819-3820.
[3] 陈恩利.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3):267-268,270.
[4] 董燕芬.肺炎支原体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 31(3):269-270.
[5] 张云娇.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0):923.
[6] 庞保军.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04,9(5):515.
[7] 王楠,张国成,刘芳,等.快速培养结合显微镜排除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8):758-760,767.
[8] 陈远平,黎金凤.1379例儿童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鉴定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49-2750.
[9] 刘宁.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07,22(2):110-113.
[10] 钱新宏,张国成,许东亮.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在儿童支原体感染快速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21(5):71-72.
[11] 张红辉.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16):63.
[12] 钱纪银.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21(6):28-30.
[13] 鄢志丽.58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早期感染咽拭子培养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059-1060.
[14] 张昊.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的应用比较[J].辽宁医学杂志,2010,24(6):306-307.
[15] 张善弟,张弛.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的临床应用及结果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25(4):97-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