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对策研究

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于兆艳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第11期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逐渐兴起,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国家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村电商的发展环境不断得到改善。2017年,一号文件重点提到农村的发展,并指出农村电商和“互联网+”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伴随着甘肃省陇南市电商扶贫模式的成功探索,逐渐将扶贫机制的眼光放在了电子商务上,开始探索电商扶贫的新道路。本文将从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出发,深入剖析现行的电子商务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找适合大部分地区的电商扶贫方式,以电子商务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扶贫;农业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8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我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过大,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所以贫困问题仍然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已有超过6亿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70%多降到7%,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式奇迹”。但由于我国贪困人口较多,各地区的情况很不一致,目前仍存在3万多个的贫困村,贫困人口4 300多万。这些贫困人口在分布上具有部落式的分散与小群聚的特点,每一个地方的致贫原因和地区资源状况也是多种多样的,导致扶贫工作难以展开,扶贫越来越困难。所以说,虽然现在中国扶贫成效显著,但脱贫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生产也是和消费者需求紧密结合的大市场,但农业却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低的生产部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的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17年6月,在中国网民中,大概26.7%在农村,这些网民的消费需求只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17%,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不足。如果将“互联网+”的思维与电子商务基因注入农业发展,可以帮助农产品更快捷地出现在电商平台之上,让农村的电商企业能够获得更稳定的发展环境。农村电子商务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运行程序,其应该是一个将农户、网络、企业、消费者4方面结合的统一体。正是通过这样的一系列联系,才能够将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地运作起来,使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2]。

在“互联网+”环境下,电商的跨时空特性能够有效地解决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鸿沟”与“孤岛效应”。贫困地区的成因主要包括交通不发达、能源资源缺乏、农民文化素质和能力不足等,与传统的扶贫模式相比较,利用电子商务进行扶贫可以降低贫困地区农户的交易信息成本(获取成本与中间成本),农户可以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及时发布一些货物信息,同时获取相应的市场信息,保持信息灵通。此外,电子商务能够通过信息传播带动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不仅有利于商品信息的获取,还有利于个人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知识素养,为脱贫打下基础。

电商扶贫之所以是区别于传统方式的一种新的扶贫开发模式,就在于它本身的跨时空优势能够使电商平台上的农产品不受地域,销售得更远、更多。同时,这种销售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各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使之利用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加强贫困地区的市场化程度。 电子商务扶贫并不仅仅等于电子商务+扶贫,其主要的目标是引导贫困人口主动接触新生事物,了解、利用国家最新“三农”实现自身脱贫。电子商务扶贫的关键是让贫困人群认识自身所处地位,了解困境的解决之策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经营信息来找到比其他人更多的获利机会,并且利用获取的信息最大程度上降低发展的风险。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许多扶持农村地区的电商创业,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使得农村电商扶贫模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创新道路[3]。 2 甘肃省陇南市电商扶贫成果

中国的电商扶贫是于2013年在甘肃省陇南市开始进行实践的。陇南市位于秦巴山附近,是甘肃省的贫困市,地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陇南市成为甘肃省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战场。虽然陇南市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且品质优良,但受到交通、信息、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因为销路受限而卖不出去。为了解决农产品滞销和农民收入受限的境地,当地和群眾积极变通,尝试用新的网络营销手段摆脱当前的困境,以核桃网络营销为突破口,利用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快速建立一套农村电商扶贫的运行模式。这种方法帮助陇南市贫困地区利用自身的丰富物资迅速发展,2015年陇南市被定为“电商扶贫试点市”,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的模式逐渐流行起来。陇南市部分代表县扶贫数据见表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陇南市的成功案例,总结了很多的电商扶贫的工作经验,并且逐渐将其推广到更多的贫困地区,应用到更多的贫困地区的电商扶贫项目中。 3 农村电商扶贫的对策建议

农村电子商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朝阳产业”与“绿色产业”的美称。2014年扶贫办就把电子商务扶贫的这种新方法加入国家扶贫开发中,并鼓励有条件的贫困人群能够抓住“互联网+扶贫”的机遇,积极创业。这种扶贫机制的主要内容就是由出面,通过各种优惠帮助贫困人群开办网店等电子商务模式,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4]。 3.1 统筹建立以县级单位为主体的农村电商扶贫体系

首先以县为主体建设电商扶贫的服务体系,选取电商扶贫方面的专家和人员,组建电商扶贫工作小组,负责县以下单位的扶贫工作,为下级工作制定扶贫解决日标,并进行绩效考核;其次以镇为单位,依托县里的工作单位,建设电商扶贫工作站,并鼓励相关镇级单位提供电商扶贫、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培训;最后具体到扶贫村,将扶贫责任落实到个人和村委,并建立电商服务点,解决当地贫困村民有关及电商方面的一些疑问,并且提供开办网店、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一些书籍供村民学习,在电商服务点可提供电脑、货架等一些基础的设施。

3.2 对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的软硬件设施进行优化完善

一是可以在电商扶贫地区制定更加优惠的帮扶,吸引较多的公益企业或盈利公司等主体积极参与投资,对当地的硬件设施进行修改或重建;二是当地要积极引进投资项目,对电商扶贫项目进行招标,建设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园和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重点设施,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构建“电商企业+部门+贫困人口+第三方专业物流”的联合体,有效解决4者之间的沟通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尤其关键的是要解决农村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封闭落后的大问题,加速解决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快递能迅速传到农民手中和从农民手中发出打通道路。 3.3 建设灵活的电商扶贫人才引入及培训机制

一是对镇及以上扶贫单位的人员的培训,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扶贫思维,学会从多方面分析扶贫的实施效果;二是对村干部的培训,村干部是电商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提升村干部的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灵活机动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接触、识别发展机遇并传达给村民,带领贫困地区真正利用电商摆脱贫困;三是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培训,要改变以往的漫灌扶贫方式,转变为精准的滴灌式扶贫,为他们提供电商知识与网络营销手段培训[5]。 3.4 分类指导,坚持精准扶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精准定位。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式扶贫方式,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要找准扶贫对象、定好扶贫方式。对于那些有着强烈的脱贫愿望而且又有着脱贫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先行帮扶、重点帮扶;对于自身懒散,毫无上进心的村民先进行精神帮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贫困处境,帮助他们认清自己,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二是长期性。不能单纯地找到需要被帮扶的贫困人口,然后把扶贫资金与物资交到他们的手中就结束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店的开设以及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减少浪费项目资金、起不到真正扶贫作用的现象。 扶贫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指导,不能一概而过。需要先对各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摸点、透查,最好的方式是能够借助社会调查工具,对贫困地区的人口进行准确、深入的调查,如问卷调查与口头询问,了解贫困地区真正的致贫原因,并且对调查情况进行分类归档,制定与之对应的扶贫方式,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和疾病而无法脱贫的村民,应利用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 4 结论

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脱贫攻坚仍然是工作的重心,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扶贫工作和一些电商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电商扶贫为扶贫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利用贫困地区当地的优质脱贫资源来发展贫困地区,学会利用互联网解决农产品有产量而无收入的难题。我国当前也采取了多种农商扶贫方式,有一些地区摸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找到了一条稳定的脱贫攻坚路,但是这些经验也只能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无法直接复制使用。所以我國目前的电商扶贫模式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电商扶贫的新模式,主动承担责任,起到引导与扶持的作用,帮助贫困地区找到适合本地区的电商扶贫模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找准扶贫对象,实行精准电商扶贫。 参考文献

[1]雷兵,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基于中国1870个县数据[J].当代经济管理,2018 (2):41-47.

[2]王智伟,武涛,杨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析——基于“五大发展理念”[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4):59-63.

[3]汪向东,王昕天,电子商务与信息扶贫:互联网时代扶贫工作的新特点[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98-104

[4]马艺文,王雯,王宏伟.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电商的发展探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 (19):98-10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牟秋菊.电子商务助力农村精准扶贫探析——以贵州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7 (7):48-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