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人教版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来源:叨叨游戏网
26 将相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璧、廉、颇、缶”;会写“赵、壁、骗、怯、廉、颇、辞、缶、卿、削”;理解“胆怯、推辞、侮辱、击缶、上卿、大夫、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战国末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而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1.板书课题:将相和 2.齐读课题 二.成果展示

1.出示本课词语,自读、个别读、齐读。

2.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三.梳理第二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和”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3.“相”“将”各是什么样的人? 4.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课文重点:“完璧归赵”

朗读训练点:第8、9、13、17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一节课整理的问题

二、根据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1.学习完璧归赵

(1)默读课文1-1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深入阅读,认识人物形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②带着问题深入阅读

③在什情况下,蔺相如向赵王献策?

④蔺相如献策时说了什么,他的态度、想法、心情怎样? ⑤蔺相如怎样把献给秦王的宝玉又拿到手并送回赵国?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他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你领悟出什么?

⑥你怎样认识这个故事的结果?取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课文哪些语句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有感情的朗读。 三、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

1.默读课文,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

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四、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1.提出有价值问题。 2.阅读,思考以下问题:

①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渑池赴会? ②渑池会见时,蔺相如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

③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取得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引导讨论,着重体会重点词句,明确当时情况;针锋相对;事情结果及原因。 总结:蔺相如进一步发扬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的精神及机智勇敢的品质战胜了秦王;廉颇大力配合,用武力作后盾,双方配合一致。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五、自学第三段。 六、总结。

1.从课文中找到三个故事连接、过渡的句子,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2、评价人物,着重认识二人的品质。

蔺相如和廉颇各自表现的品质是什么?共有的品质是什么?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3、朗读,欣赏人物的描写。

板书设计: 26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教学反思:

27. 奴隶英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角色的恰当的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

3、帮助学生认识“隶、栅、虏”;理解“奴隶、栅栏、俘虏、斗兽场、反抗、残杀”等词语。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剧本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 课文重点:全文

朗读训练点:斯巴达克动员奴隶奋起反抗的部分 读说结合点:你认为斯巴达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准备:教师 课件(奴隶图片)

学生 搜集关于奴隶社会及古罗马帝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2、介绍资料:

角斗士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制社会中命运悲惨,被奴隶主强迫着手握利剑、匕首,两两相斗,或者是与饥饿的野兽格斗,以此让奴隶主观赏取乐。角斗的人数,后来增至几十对,最多达到300多对,奴隶主在奴隶血流成河的搏杀中得到变态的娱悦。 二、初读剧本。

“奴隶英雄”指谁?为什么说他是英雄呢?先迅速浏览这个剧本,看主要讲了什么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舞台布景怎样? 三、再读了解剧情。

请同学们朗读剧本对话,做到读通读顺,并按剧情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把全剧分成四个部分,看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从“女今天有会么玩意儿?”到“男斯巴达克。”),通过一对男女奴隶

主的对话,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斯巴达克。这是剧情的开端。

第二部分(从“男(悄声对女)司令官到了„„”到“女这才好看!”),讲贵族们观看斯巴达克和狮子角斗,又要他与十个奴隶角斗。这是剧情的发展。

第三部分(从“斯巴达克(把标插在地上)弟兄们„„”到“司令官„„(向武官)告诉他们,不许说话!”),记叙斯巴达克与奴隶们的对话。这是剧情的高潮。 第四部分(从“斯巴达克弟兄们!动手!”到“„„杀了出去。”),讲斯巴达克带领奴隶们举行。这是剧情的结局。 四、分角色读课文。

让学生自选角色,先在小组内,后在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剧本台词。 五、讨论交流认识。

用剧本中反映出的事实来说明:贵族是怎样对待奴隶的?斯巴达克的原因是什么?

六、排演剧本。

明确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剧本的一些基本特点,如:

[开头]介绍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相当于记事文章的时、地、人及环境。 [中间]主体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对话(即台词)。其中括号里的文字介绍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神态,属舞台说明。 [结尾]幕落(表示剧演完了,放下大幕,即结束)。 板书设计:

奴隶英雄

打死狮子 团结奴隶 起来反抗

教学反思:

28.赤壁之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故事背景导入

1、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战例,那么这一仗是怎么打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了解这场战争。 2、板书课题 二、成果展示

1、学生交流搜集资料:三国时代背景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名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⒈指名朗读每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做简明的批注。 ⒉同桌讨论、交流。 ⒊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情感世界。 课文重点:全文

朗读训练点:第二三四自然段

读说结合点: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赤壁之战中周瑜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了解人物

1.再读课文,思考:在赤壁之战过程中,曹操的神情动态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在学生默读、画句、思考之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

(1)“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接到黄盖的降书,心中高兴) (2)“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

(一笑再笑,是因为在亲自迎接黄盖是兴奋不已,特别得意) (3)“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等到程昱提醒他船有诈时,他才有所省悟,派人阻止) (4)“操叫苦连声”

(被黄盖追杀之时,曹操“叫苦连声”,感到无比懊悔。) 3.根据我们对曹操神态的分析,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二)深入理解故事

1.回忆故事情节,看看“火攻”计策的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1)学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2)全班交流,师归纳总结。

(共有六个步骤:黄盖假降;趁风行船;备引火船;二里点火;伏兵追杀;数军合围。) 2.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如周瑜谋略深远,黄盖有勇有谋,并说出理由,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能够获得胜利?

(“赤壁之战”的结果验证了“火攻”计策制定的正确、实施的周密。二计策的制定又源于战前东吴周瑜、黄盖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正确分析,能够知己知彼、扬长避短,特别是把握了曹操的弱点:仗着兵多将强,骄傲轻敌,利用了曹操的错误:用铁索连船潜伏着的危机就是,一旦起火,就会火烧连营。) 二、拓展升华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后人曾用诗来描绘这场战争:“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而原著还有类似的一首七绝:“山高月小水茫茫,追叹前朝割据忙。南士无心迎魏武,东风有意便周郎。”大家要想知道更多,可以课下去读一读《三国演义》。 三、学法应用,创新练习 1.找出文中的场面描写,朗读。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2.再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参考:生动地描绘了火攻的壮观场面,说明了火攻的威力之大,令人仿佛置身于哪漫天火海之中,感受打了战争的扣人心弦。) 3.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

场面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由人、事、物交织构成的综合性生活画面。

场面描写的三要素:场面中的人、场面所处的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展开的情节。 四、练习:描述运动会中让你感兴趣的一个场面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周瑜 曹操 黄盖假降 喜接降书

趁风行船 笑迎黄盖

备引火船 省悟已迟 二里点火 叫苦连声 伏兵追杀 登岸逃走 数军合围 伤亡惨重 教学反思:

29 老人与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惦、啤、崛、倚、潇、骼”,会写“惦、滨、啤、崛、镰、垒、潇、鲨、窜、骼”;理解“惦记、海滨、啤酒、崛起、镰刀、垒球、潇洒、鲨鱼、骨骼”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认为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 教学重难点:学会认写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文学的历史长廊中,有很多享有崇高誉的作家与作品。今天,我们要认识又一位这样的作家(出示海明威头像照片),阅读他的一部受人推崇的作品(先展示一《老人与海》的全文读本,后板书课题)。 二.成果展示

1.识字写字。“崛”jué,与“发掘”的“掘”、的“倔强”的“倔”同音。 “骼”gé,与“个”“各”(gè)的声调不同:前为二声,后两字为四声。

2.根据你搜集到的资料,介绍海明威及《老人与海》。

三、整体感知: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认为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深入认识《老人与海》这一名著的价值。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重点:第4——9自然段

朗读训练点:第9自然段

读说结合点:通过学习课文,老渔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细细品味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笔下的人物——老渔夫桑提亚哥的传奇故事,同老人一起去经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二、深入细读,品味人物。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文中哪些场面让你印象深刻? 2.学习探究老渔夫与大马林鱼搏斗过程,分析人物形象。 (1)指名朗读,谈感受

(2)找出描写老人语言、动作的句子,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交流:出示句子

把钩丝放在脊背上,钩丝握紧在手里,拼命支撑住身子。 “四个钟头以后,„„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

老渔夫动作: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钢丝。

竭力拉紧钩丝;拉住钩丝不动,身子往后仰,抵挡钩丝的张力。 1.指名朗读句字

2.学生交流体会,从中感受到什么。

大鱼的表现: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游起来慢多了——露出来了。 大鱼的奇美形象:浑身深紫色、镰刀似的尾巴、嘴长、尖

(3)理解句子:“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联系老渔夫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及大鱼的活动过程,思考:

①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

——虽然大马林鱼强大,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要制服对手。

②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坚持克服疲乏、体力不支、风吹日晒、夜晚的寒冷等等因素。

小结: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老人坦荡的内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多么让人受鼓舞的话语,让我们把它记在脑海中。

(4)背诵精彩片段:“阳光下„„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

总结过渡:老渔夫又经历了一个夜晚的搏斗,直到第三天,他忍住一切疼痛,高

高地举起渔叉,使出全身的力气,把渔叉扎进鱼腰里,这只大马林鱼终于死去。 (5)出示课件:

天还没亮撒下鱼食大鱼上钩不慌不忙地游着 四个钟头以后大鱼仍旧拖着小船向海面游去 夜深了老渔夫倚在船头上

太阳升起来了与大鱼搏斗非常疲乏 又一个夜晚到来了继续搏斗右手受伤 第三天用尽力气搏斗,大鱼终于死了

(6)结合课件交流体会:同学们,老渔夫孤身一人在浩渺的大海里与大马林鱼搏斗了整整三天,此时,你想对老渔夫说什么?出示插图,让学生畅所欲言。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我们今天对作品的探究也许只是《老人与海》这座“冰山”的一个小小部分,希望我们在老人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鼓舞下不断向更高的文学巅峰攀登!让我们以最响亮的声音朗诵老人的人生箴言:“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五、结合全文内容,参加讨论,各抒己见:

你认为老渔夫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说明理由。(学生交流)

(预设:老渔夫是一个成功者,在他身上,表现了一种勇于面对困难、逆境、暴力和 死亡的“硬汉”性格,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 的精神。)

六.学法应用,创新练习

1、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交流:简洁凝练。如在开头写到“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了。”而对这八十四天地经历只字未提,给读者留下了大片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用极少的字句表达复杂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

3、小练笔:仿照下面的话,再写出两个类似的句子。

很多年过去了,小女孩出落成美丽的大姑娘了。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 捕捉马林鱼毫不畏惧

桑提亚哥

与鲨鱼搏斗敢于搏斗

教学反思:

30 鲁滨孙造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认为十分精彩的语句或片段。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 极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认识“艇、杠、谬”;理解“舢、艇、杠杆、不遗余力、微不足道、 荒谬、一言难尽、不可思议”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课文重点:鲁滨孙造船的相关段落 朗读训练点:第八自然段

读说结合点:从鲁滨孙造船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名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勇敢机智的蔺相如,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足智多谋的周瑜,顽强勇敢的老渔夫„„也正是他们这些鲜活的形象,丰富了我们的“名著之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传奇人物,(板书:鲁滨孙)

二.成果展示

1.关于这个人,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思考:故事围绕“造船”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文章写鲁滨孙先修船不成,后决心造船直至成功,是按事情发展过程的顺序叙述的。)

3.根据学生发言,总结板书:“想去陆地,寻思办法;动手修船,放弃修船;决心造船,成功造船;船成心喜,想去航行”。

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1.再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想想: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2.四人小组交流。

(小组内互相读读画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发言,投影出示相关句子。) 预设:

我不遗余力去干这件工作,结果白费心思和力气,浪费了我整整三四个星期的时间。

①“不遗余力”是什么意思?

②从“白费”、“浪费”“三四个星期”这些词语你体会出什么了?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既然课文要写鲁滨孙造船,为什么还要写他花大力气去修船呢?) ③全班交流。

“但是,我要去海岛对面上的愿望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难以实现而更加强烈。”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你觉得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③全班交流。

“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一言难尽”。 ②从这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

③观察书中插图,想象鲁滨孙造船时的劳动场景。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学法应用,创新练习 1.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文章写鲁滨孙造船的过程,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即首先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想去陆地,寻思办法;接着写故事的发展——动手修船,放弃修船;然后写故事的高潮——决心造船;成功造船,最后交代故事结局——船成心喜,想去航行。这样写给人很强的层次感,条理清晰。

3.小练笔:星期天,如果你要帮妈妈做家务,会怎样安排顺序呢?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鲁滨孙造船

坚韧不拔地与大自然作斗争 依靠双手和才智赢得生存权利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关联词语连句。

2、讨论分析本单元课文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及今后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的表达能力。

3、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

4、阅读交流“名家笔下的精彩语句和片断”,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 5、完成本单元习作《我和书的故事》,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6、教育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关联词语连句。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到语文百花园,看,这里的花朵可真不少,看我们能从中采集到多少有用的花蜜呢? 二、温故知新

(一)运用关联词语连句。 1、出示例句 秦王那么厉害。 蔺相如不怕他。

虽然秦王那么厉害,但是蔺相如不怕他。

2、读句子,边读边比较,前两个句子前后之间有什么关系?

3、找出第三句话里的关联词语,想想它用在这里表示什么?(虽然„„但是„„表示前后两个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 4、再出示几组句子让学生练习。 A 我和他是邻居。 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 B 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 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

5、读上面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每组的两个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是什么,再用相应的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

例如:因为我和他是邻居,所以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因果关系) 虽然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但是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转折关系) 6、你能用上这些关联词语另造几个句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拓展与交流:

1、分角色朗读三位学习小伙伴的话,你从中能感悟到什么呢?

2、 想想自己对哪篇课文印象最深、哪一点感觉最深,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 全班交流:由各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交流的成果。 在汇报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三)阅读平台

1、本组课文带我们到中外名著中去游览了一番,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共同欣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春》、《儒林外史》这几部名家名篇的精彩片断吧。 2、学生默读每一个片断前的导语,明确三个片断的作者、出处及特点。 3、学生自由读文章,把文章读正确。

4、仔细地读一读这几个片断段后,想一想各自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自己读后有怎

样的感受? 5、交流读后的感受。 (四)积少成多 1、出示P157的成语。

2、读一读这些词语,想一想有些什么发现?(都是四字成语、神态描写„„) 3、类似的还有哪些?(如:眉开眼笑、愁眉苦脸„„) 4、把这些成语背一背或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欣赏了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也曾看过不少名家名篇,有很多精彩语句和片断使你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以“名家笔下的精彩语句和片断”为话题,继续开一次名著赏析会。

二:教学步骤

1、先来看看活动的建议,了解一下,自己在赏析和倾听时应注意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第一、赏析角度要注意多样性。要根据自己的喜爱、认识进行赏析,可以从优美的词语句子、巧妙的表达方法、奇特的观察方位、耐人寻味的哲理等不同角度去分析、评价。

第二、交流过程要注意互动性。别人发言时,要仔细倾听、认真记录,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感想或见解;自己发言后,要主动征求同学或老师的意见,并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阐述或说明。 3、自己先准备。 4、在学习小组内介绍。 5、小组推荐发言。

6、依据评价标准评出最佳讲解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读过各种各样的书,说说最近读过哪些书?这些书的什么内容吸引了你?你和这些书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写一写你和书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二、构思指导。

1、“我和书的故事”可以写哪些内容呢?

(1)喜爱读书(我是小书迷,我是小书虫,我为书狂)

(2)读书的经历。(从不喜欢到喜欢;由小图画书到大部头,有囫囵吞枣到细嚼慢咽;购书、借书、读书、包装书、抄书、修补书时所发生的事情……)

(3)谈读书的体会又可以写拿些内容呢? 可以写读书给你的回报或从书中获得的知识以及明白的道理可以归纳为5点 ①收获有关习作方面的技巧 ②收获有关阅读方面的方法 ③收获有关科普方面的知识。

④获得有关生活方面的小窍门,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⑤明白做人的道理 (4)读书的滋味。

2、展示曾经收集的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书香伴我走天涯;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令你心旷神怡的花园。

3、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处根据自己的事例,恰如其分的运用名人名言总起或过渡或进行总结,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举出一二例子) 三、根据选材,指导学生拟题

《我为书狂》、《小书迷》、《小书虫》、《书伴我成长》、《我爱读书》、《书——我的良师益友》、《我爱你——书》

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选择感受最深的与书有关的事情写出对书的认识。 2、学生自读本次习作的谈话导语,想想自己明白了哪些要求。 3、思考“习作讨论平台”的三个问题,与同学们交流 四、教师点拨,提醒注意事项: 1、 用第一人称来写;

2、 联系自己的实际时,一定要是真实的心得体会,千万不要无病呻吟; 3、 想想怎样才能把你和书之间的故事写得既清楚又能吸引别人; 4、 标题要合适。

5、 写之前,可以先列一个写作提纲。

五、学生当堂习作,自己修改,教师巡视,酌情个别指导。 六、同桌互改草稿,交由老师查阅。 七、誊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