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于 杰
摘 要: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通过对游戏的参与逐渐了解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学习效果。游戏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怡情益智的教学模式之中。数学是一门研究空间结构、数量模型的具象化学科,但在理论知识上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构想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完美结合教学与游戏,实现教育模式上的革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特点;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不断向教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方向发展。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下逐渐被理解、被应用。由于小学数学对于法学生而言难度并不低,因此教师必须找到适合的教学切入研点,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完成知识点的探索与思究
考,从而提升学习有效性。游戏化教学模式类似于趣味性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各环节中小游戏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具体应用展开讨论。一、游戏化教学的特点
(一)交互性
数学课堂中的游戏交互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双方面互动上。游戏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则注重在旁引导。交互性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沉浸在游戏教学创设的环境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更积极主动的思考,因此师生交流程度明显提升。 (二)挑战性
小学数学教学即便通过游戏化模式展开,其教学重点仍在于知识点的指导以及探索之中。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小学生会感受到游戏难度的不断加大,因此更容易层层递进的展开思维上的探索,更注重对游戏的挑战以及享受完成问题探究后的成就感。对游戏中数学问题的挑战也就是设立学习目标的过程,能够乐在其中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娱乐性
娱乐性是游戏教学法的最显著特征,通过游戏展开各类知识点的讲解并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具趣味性以及娱乐性。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状况,让学生更重视学习的主动探究以及充分参与。 (四)教育性
教育性是游戏教学法的本质,即便展开游戏模式下的各项教学活动,其根本仍在于教育。在挑战游戏、突破关卡的过程中,学生无形中对知识点展开了探究与思考。游戏教学法需要符合数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并完善架构上的严谨性,确保知识能够顺利教导。二、游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强调师生互动
游戏教学法的实施并非单纯的让学生以玩游戏的形式来探究知识点,教师也应参与其中,强调师生间的良好互动,确保小学生不会被游戏过度吸引,而在学习比重上有所偏移。游戏教学法的实施应注重学生学习斗志的养成以及兴趣的激发。目前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成员的围绕性关怀呵护下长大,对失败及失落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当游戏探究的过程中被其他同学超越时,将激发其反超越的斗志游戏的竞争性能够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促使学生更努力的思考知识点
88┆好日子
并挑战其他同学,争取到更佳的名次。 (二)分组竞争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形成有效分组,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下确保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在能力分布上不会单一化,小组之间的总体能力相差不大,从而保障游戏竞争过程中的平等性。在学生好胜心的驱使下,通过游戏教学法让其思维更为活跃,对问题的思考更强调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数字计算过程中,可以安排不同的小组之间相互提问,要求为“一个两位数乘一个一位数”,以点名方式让其他小组的成员快速作答,看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完成问题的回答后,该小组转变为出题人角度再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在循环往复下,让每位小组的每个成员均能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在被提问时能够快速在心中运算,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多次数字的计算,可明显提升其心算能力。 (三)利用身边物品
游戏的展开会明显受到课程时间的性,因此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数学知识点在游戏中的融入,还需考虑到游戏的复杂程度,避免游戏占用过多时间,导致学生难以从游戏中抽离,影响到后续的课堂教学。换言之,游戏的设定上应以简单化、易操作化为主,可利用学生身边的小道具展开游戏并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自行探究,不再游戏化教学的时间及空间。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概率相关知识点时,可让学生拿出身上的硬币或橡皮,规定正面与反面后向上空抛出,观察多次扔出后的落地结果并记录。可让学生一共扔出十次,以X、O的形式记录正反两面。观察十次中X、O的所占比例,随即引出概率的概念。这类小游戏在可操作性上较强且占用时间大约只需要五分钟左右,对正常课程并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四)强调思维拓展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飞速发展的阶段,天马行空的思维能够带给其学习上的更多乐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小学生思维的扩展性,而非对其思维产生。例如在学习图形相关知识点时,可为学生准备七巧板,让学生通过图形之间的搭配组合逐渐掌握不同形状边的数量以及形态的特征,通过动手完成图形的了解。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言,在动手操作下学生将图形的学习变为了游戏,七巧板的不同组合也让其思维更具发散性。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游戏化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习兴趣并强调寓教于乐,更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教师在游戏的设置上应考虑到时间及难度,在对学生的层层引导下完成知识点的指导,提升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廖文琪,徐鲁强.游戏化学习机制在小学数学微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2):10-12.
(作者单位: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一
二五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