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论刊・201 1年增刊第1期 数理化生教学研宄 培养学生品质的探索 黎文美 (广东省徐闻县第二中学广东徐闻524100)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概念的过程,探索公式和定理发现的过程, 探索问题的发现的过程,探索问题的不同解法,探索问题的多变性和探索问题的错误解法 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探索;思维;理解 “国家的竞争,社会的竞 2<0,故m>l。 Yl’Y2・ 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而 综上可得,m∈(1一√芝, 若再将M(Xo,0)改为N 人堵培养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思 +∞)。 (Xo,Yo),结果又如何呢?由此 维。”高士其这段精辟的论述对 在学生解完题后,我便发 将结论推向一般. 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 问:“上述解法对吗?”红过反 这样的变式练习有利于帮助 求,尤其要求老师更应重视在日 思后,一部分学生发现了解题中 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找到更多的 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出现了盲点:的情况通过以上类 解题方式或方法,是培养思维广 笔者就平时的一些具体的做法与 似的训练,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了 阔性的有效途径. 各位同仁共勉。 思维的严密性。 3.转换角度,一题多解 1.追踪盲点,巧举反例一一 2.纵横驰骋,反思思路一一 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 所谓盲点,即在正常思维中 让学生能多方面、多角度地 程度,指根据事物的发展的变化 不易被注意到,但在实际运用中 思考问题,善于发现事物的多方 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 又往往会影响人们正确思维的问 面联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 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 题,针对盲肠炎点选题,引导学 法,并能反它推广到的问题中 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法。利用 生“再发现”差错,透过现象看 去,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 一题多解劝或一题多变引导学生 本质,让学生全面思考问题,从 例2,过抛物线Y =2px的F的 由此及彼的发散思维,加强知识 而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一条直线的抛物线相交于A(乩 之间的横向联系,训练学生思维 例1,若cos +2msi眦一2m一2< Y。),B(X2,Y:), ( ≠ )两 的灵活性。 0,对于任意 E R恒成立,求实数 点,求证: 1. 一P 。 m的取值范围。 学生在完成证明后,我顺势 例3,求函数Y 错解:设f( )=cos2x+2msi 加以引导,作了如下的变式探 n 2m_2,则有f(X)=( n m) 究: 的最值。 .2rI卜1。 ①设直线斜率为k,可将结论 学生经过思考与解答,得到 ①若一1≤m≤1时, [f 改为求证: 三种解法;利用三角的有界性、 ( )]一 n-1,由题意有 2m-l<O,可得1一 <m≤1; ‘ _ ̄,xl+x2=2p+数形结合法与万能代换法。 pk2 4.深入探索,反思特征一一 ~②若m≤一1时,(f( )]一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一4m一2,可得IllE ②从条件出发,将焦点F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过程 ③若m>l, [f( )]~=一 (!,0)改为点M( ,0)试求 的抽象程度,(下转第147页) 1 45 g/-丽F括无遗,都是抓其主干,去其枝 为s的导体,根据电阻公式, “导 ,其周期T/:2 J 叶,物理学中所研究的对象都是 线”的电阻R/=iL,这样“导 理想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点 线”以速度V在做切割磁感线运 例4,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 光源、理想气体、匀速直线运 动,运动方向垂直于磁感应强度 体,接近通过两段长度都为L的位 动、匀强电场等等,正是通过这 B的方向,所以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移AB和BC,分别用了T和2T的时 些模型的研究,揭示了实际问题 8为BLV,根据全电路欧姆定 间,求此物体通过AC位移中点 中隐藏的物理规律。 B时的速度Vb。 例5,如两块面积为S的平行 律一= = 。这 分析:这一题不算难,用普 板,彼此相距为L,板间通入速度 通方法来解却是较繁的,但是如 为v的等离子体,板间的磁感应强 样,借助于模型问题就巧妙地解 果我们利用解决竖直上抛运动的 度为B,与等离子体的v方向垂 决了。 上升与下落的对称性,把从A到 直,两板与外电阻R联系起来, 答案(2)。 B的匀减速运动“等效”为B到 在磁场力的作用下,正离子和负 用理想模型法解题的过程, 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分别 离子分别向两平板移动,形成电 首先把要研究的对象抽象为实体 以Vb为初速列出下列两方程。 流,设气体的电阻率为p,则流 的理想模型,然后把实体发生的 经电阻R的电流强度I为: 物理过程抽象为过程的理想模 L=VbT+ 口T2 L=VB(2T) 型,最后运用物理规律和数学手 ,.、BV 段求出问题的答案。 一 口(2T)2 ( ’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培 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教 联立求得:Vb=蒜运用等 三 师应注意比较分析、综合各类问 效的思维方法解题,能使问题由 题的处理过程和特点,重视运用 复杂变为简单,对同一物理问题 变式教学手段,逐步培养、训练 解决方案,可能有多种,如何去 分析:很多学生面对此题感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认清问题的 等效处理,注意比较,从中选择 到茫然,无从下手,如能把这个 内涵,从而知道它遵循的物理规 最简捷、最合理的等效方案。 生疏的对象抽象为一个熟悉的理 律,进而选用恰当的方法,就能 3.理想模型法 想模型,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 准确地解答物理问题,以使解题 我们研究任何事物的时候, 我们可以把两板间被电离的 过程得到优化。 都不可能把该事物的所有属性概 气流看成是一条长为L,横截面积 编辑/观山校对/黄一举 婚 婚婚 皤 婚婚婚婚婚 婚婚婚婚婚婚婚 婚婚婚 婚婚 婚婚 (上接第145页)是否善于从事物 ②若将30。变为65。,其余 例5,已知等差数列{a }中 的现象中发现本质,进行深人地 条件不变,则答案为一。 的a1=13.s3=s 思考而提示其中的规律。因此, ③若将50。变为0【,30。变 求:前几项和最大,最大值 在解完题后,学生需要反思题目 为p,试就OL、B关系,讨论所 是多少? 特征、领悟问题的本质,从而得 有可能的情况。 大多数学生是先根据s s 求 到相关的思维成果。 5.突破常规,反思结论一一 出公差d,再利用解不等式组 例4,书籍异面直线a.b后成 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角为50。,p为空间的一定点,则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 过点p且与直线a.b所成的角都是 的独创程度,具有新颖善于应变 {::i D得出n,从而救出sn的最 30。的直线人且仅有一。 的特点。表现在能地发现问 大值。同时,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加 A.1条B.2条C.3条D.4条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动 强横向联系,得出sn是关于n和缺 在解答该题后,为了帮助学 地提出新的见解与采用新和方 少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再利用二次 生更深入把握问题的本质,笔者 法。为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 函数的性质很快地得出结论。两种 编写如下训练题: 程中,既讲求通式通法,同时也 解法虽然都是行得通,但是后者显 ①若将30。变为25o,其余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 然比前者更简练,更具有创造性。 条件不变,则答案为。 一异,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编辑/韩江校对/黄一举 1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