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分析
[摘 要]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快节奏、高效益地实施语文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它与传统语文教学、传统多媒体教学有很大区别。因此本文将分析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的发展与现状以及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教学;分析
1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借助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国外,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的迅速扩展,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及其培养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北美地区,互联网上的儿童阅读与写作网站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那里的孩子通过网络做了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小学生常常完成老师布置收集整理网络信息的作业,8~12岁正常智力发育的孩子在网络的帮助下完成一份长达数十页、图文并茂、有关自然或人文课题的作业等。美国对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出了高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点:①能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②能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③能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④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⑤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⑥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⑦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⑧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在美国,科学教育界广泛关注“网络探究”或“网络探究教学”问题,自从加涅于1963年首先在《科学教学研究杂志》发表有关文章以后30多年里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所有的教育改革措施中,最突出的是:①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成功,加强“个别化教学”;②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因此网络教学以其自由性及针对性强的特点
被提上日程。
在国内,自2000年10月我国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了从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就普遍开展。网络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
2 网络环境下实施语文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2.1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适应了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涉及了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它作为一种手段,逐步演变为现代社会特别是未来社会的主体。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大量自主阅读、快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现代人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尤其强调丰富与有创意的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能用丰富
的表现形式赢得他人的关注。利用网络进行改革,全方位地开发课程资源,构建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全新的、更高的语文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新要求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充分体现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是立体、综合,自由、开放的,是不受时空、与时俱进的。而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完全体现了这一特点,它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拉近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的距离,使语文教学实现线性到非线性、文本到超文本的飞跃。老师和学生可以不必在同一时空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学生坐在家里也可依据相关链接,查阅并下载所需资料、接受名师的点拨教导。这样,课内与课外互相呼应,学校与社会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构建起教学的崭新格局。
2.3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真正把学生推上了主体的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把资料交给学生,以间接的方式主导教学,设计、、示范和评价;学生自己操作控制电脑,眼、耳、手、脑、口并用,学、悟、说、打、练结合,自己控制了收集、处理信息的主动权。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少讲、精讲,在学生疑难之处和教学重点之处才畅讲、重讲。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敏捷,主动参与,自由发挥,真正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变维持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很多时候,在网络教学环
境中,学生还通过网络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共同探讨问题。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共同分工、协作,共同对问题展开协商与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与信息,阐述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也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真正实现了从知识接受型到主动探究型、从单独苦读型到协作学习型的转变。
3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3.1 概念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快节奏、高效益地实施语文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它主要依靠互联网和校园网实施教学活动。它更多地以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探索的状态呈现出来,而且始终受制于网络环境。在这里,“教学”这个概念在教与学两个主体方面均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中,“教”不排除教师必须进行的讲授行为,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学”也不排除学生必须接受的基本传授,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学生的自学与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信息量大,自主性强,合作程度高,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
3.2 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区别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引发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深刻变革,完全改变“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这种新型的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区别主要有:
(1)互动的协作性。从师生合作来看,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
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容易建立起齐学共融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教师后学于学生的情况。
(2)自主的创新性。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让学生读相同的教材、听相同的讲授和参考相同的资料。教学的各种措施都是在同化人性,用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需要难以完全满足,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
(3)知识的整合性。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主要的目标之一。而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与其他学科整合。
3.3 与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区别
多年来,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应用无疑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传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仍主要是遵循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来呈现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或机械练习,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
4 结 论
网络虽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不是对传统语文教
学的一种否定,而是一种优化与创新。它不仅向学生提出了挑战,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应用网络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推进语文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刘京访.互动教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万明系.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