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来源:叨叨游戏网


第五单元第十五课第一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 具 说 勤 奋 教学时间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 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 投影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4、指导分段。 学生畅谈理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书上作记号。 (1)读生字词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讨论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练习写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练习朗读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板书 设计 15、谈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 后记

第五单元第十五课第二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 具 谈勤奋 教学时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理解课文是如何用事实来说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 投影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指导自学第二自然段 教师巡视指导 (3)自学第三自然段 (学法同上) (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学生活动 学生试背第一段。 (司马光和童第周) 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 (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 自由练读。 集体朗读第2自然段。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②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自由练读。 集体朗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习第三段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试背课文 四、作业 1、说一说词意。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三段。 1、自由练习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滚瓜烂熟 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15、 说勤奋 板书 设计 司马光(天资聪明 →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 后记

第五单元第十六课第一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 具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时间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 一、了解李时珍,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明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医药学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2、(投影出示李时珍的画像)简介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板书课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3、指导读课文 激发兴趣,集中注意 听老师介绍,增加对李时珍的了解。 设问: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是什么样的古寺?他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 生听课文录音,画出生字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不顾年纪大,为修好《本草》住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提的事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4、 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概括,列出提纲。 教师巡视指导 3、鼓励质疑。 教师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的当堂解决。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桌互读课文,重在正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同桌互相交流如何记住生字,并练习描红,抄写。 (2)对文中不懂得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在小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投宿古寺——师徒对话——记载草药)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因赶路错过客店,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决定在一座古寺住一夜; 第二段(5——7)师徒二人啃干粮、住古寺,但为修好《本草》都不觉得苦; 第三段(8——13)入夜后,李时珍借着月光认真记载白天的寻访收获。 生对自己在读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质疑。 教 学 资 料 李时珍(1518——1593)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受家庭影响,自幼爱好医学,曾随父学医,医术精湛。在长期行医过程中,他发现以往的本草书有不少错误,而且有些用药经验不切实际,于是立下了重修本草的宏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本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

第五元第十课第二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 具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3、练习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投影 教师活动 一、复习反馈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3、(投影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蜘蛛网。” 4、过渡:夜幕降临了,师徒俩一边喝水、啃干粮,一边交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5、过渡:入夜,李时珍在用砖块垒成的简陋桌子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1、默写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生自由朗读课文,找 出关键句子。读一读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如何体会到的。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古寺的荒凉与简陋。)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对比,如“破庙”和“家里”的对比,“万民得福”和个人吃苦的对比,体会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

上开始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看李时珍在记录草药时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投影出示:“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生嚼无涎„„”这句话,引导合作探究。 6、小结: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甘心吃苦,勇于冒险品尝药物,严谨认真地修订本草。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三十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近二百万字的经典医药著作。 三、总结谈话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 四、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课文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讨论:李时珍经验丰富,在察访过程中,为了辨明一些药物的药性,他常常冒着危险用亲口品尝的方法来鉴别。这样做有什么后果?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自主交流感受 板书 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教学 后记

第五单元第十七课第一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 具 明天的太阳城 教学时间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幻想吗?你希望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明天的太阳城》,看我们将来的城市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听了刚才的朗读,你觉得未来的太阳城美不美?那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未来的城市。 三、练习写生字 1、教师示范“释、耗、污”等字的写法。 四、作业 1、练习抄写生字。 学生自由畅想未来,谈谈自己对未来世界的设想 听课文录音,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自己不懂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在小组内交流。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2、描红、抄写生字。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2、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 后记

第五单元第十七课第二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 具 明天的太阳城 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明天的太阳城是一个美妙的世界,体会太阳能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理解太阳能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投影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简单了解了未来太阳城的一些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个新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文中“将来”一词说明了什么?与课题中的“明天”有联系吗? (3)这里所讲的“新的城市”新在什么地方? 2、学习二、三自然段 (2)出示“到处”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和第一自然段中哪个词语相呼应? (3)太阳能的建筑与我们今天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是写了“形状千姿百态”的? (1)指名读课文。 (完全用太阳作为能源) (4)齐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明在太阳城里太阳能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非常) (房屋形状千姿百态) 认真读这些句子 (4)简单说说太阳能的转换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5)齐读二、三自然段。 3、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1)这三个自然段主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难读要写了什么? 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投影出示“太阳思考:新的变化体现在哪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些地方? 的变化。” (能源、环保) (3)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断电的情况。思考回答 太阳城里会出现这种情况吗?为什么? (4)齐读第四自然段 (5)指导朗读五、六自然段,思考:太阳能在(太阳城里不再有噪音、交通领域会发生哪些变废气污染) 化? (6)太阳能汽车是如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何加油的? (7)引导思考“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是中心句,引起下文) 的变化。”这句话在文中有 什么作用? 4、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第七自然段 (2)教师范读。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出兴练习感情朗读 奋、期待的情感。 三、迁移运用 板书 设计

第五单元第十八课第一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 具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时间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 一、激趣导入 1、投影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2、“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投影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3、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5、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吗?让我们一 生齐读诗句,并说说诗句的大意。 (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 齐读这句话,找出其中的两个反义词,并说说这句话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如: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它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 激发兴趣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起来读课文,走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你在课文中找到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了没有。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个别疑问及时解答。 三、学习生字。 1、教师示范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3、有机会的话,去上上网,体会一下互联网的奇妙。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自己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和小组同学交流。 3、集体交流: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国际互联网的知识?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4、集体评价。 2自主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练习描红,抄写生字。 教学 后记

第五单元第十八课第二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 具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理解国际互联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好处 投影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简单了解了国际互联网的一些情况,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它像什么?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 (7)这里的“网”和“线”为什么加引号? 教师提示: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引号,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1)交流。 (大)(巨型的蜘蛛网) (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感情朗读 闭上眼睛想象 齐读这段话 (“网”不是普通的网,“线”不是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

(8)引读: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2)(投影出示) 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 )、( )看不见的( )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3)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这说明了什么? (4)你还想让互联网帮我们做什么呢? (5)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这些更加奇妙的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三、总结谈话 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 );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 )、( )、( )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 )传到( )。 (1)交流。 齐读这句话 (3)讨论:假如现在让你给远在美国的叔叔写一封信,你想用什么方式呢?为什么? (4)集体交流,评价。 (1)齐读第三小节 (通过这段话中五个“可以”和分号可以知道从五方面) 再次齐读课文 (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自由发言

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还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读课文 板书 设计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教学 反思

第五单元 习作五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的自述 教学时间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1、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 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2、互相交流 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得学习的是什么? 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 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 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 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3、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齐读例文,并思考: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容呢? 己熟悉的事物时,可以从事物 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 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4、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再读例文的阅读提示(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 动、有趣。) 5、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 小书包 课桌 电视机 电冰箱等等 师巡视指导 6、学生习作 7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 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在班级中交流

牙齿的自述 我是一只大大的牙齿,我每天都帮主人咀嚼事物,从来也习 作 范 例 (一) 不偷懒。但是主人并不爱惜我,他天天吃甜食,有时还忘记给我洗澡。时间一长,我被牙虫蛀空了,浑身发黑发臭,别提多难受了。最后,因为我又脏又臭,周围的牙姐姐和牙弟弟们都不愿意和我玩了。我常常感到孤独、难过,也经常埋怨主人,也曾经想到过离开,但作后我想:“毕竟是主人给了我生命啊,就算主人对不起我,我也要和他在一起。” 慢慢的,我的体质变得越来越虚弱,我感到浑身无力。这天,主人用我咬坚硬的东西,让我浑身流满了血液。接着,一只手拽住我,毫不留情地把我扯出了我生活了将近十年的家。 习 作 范 例 (二)

第五单元 练习五 第一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 具 处处留心 教学时间 1、 认真读这篇童话故事,能按要求完成文后作业; 2、 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会谦让,不要骄傲自满。 能根据短文内容来把故事补充完整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一、明确题意,完成作业 1、自由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出示: (1)题目《争功》是什 么意思?你从文中看出是哪些人在争功吗? 围绕出示的内容展开讨 (2)假如你是小主人,论,尽量要做到人人交流 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3)你认为文中画线的部分能用什么成语来替集体交流评价 换?换上之后读一读。 3、组织讨论: 学了这篇短文,你有什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和全么想法? 班同学交流,并自评、互评。 二、总结谈话 1、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处处有故事,你能把我们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编写成 小故事吗?一定要注意说 明了什么道理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自由说写,可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完成。 教学 反思

第五单元 练习五 第二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 具 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 1、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增加语言积累; 2、初步了解这些成语和名言的意思; 3、练习在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 读读背背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投影 教师活动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教学读读背背 2.指导。 (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3)教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体会。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5)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2)指名试读,正音。 教师相机点拨。 3.练习。 4.反馈。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 (2)集体背诵。 (1) 指名读练习要求。 (1)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 (4)交流讨论结果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把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5)集体齐读。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3)课外延伸。

第五单元 练习五 第三课时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 点 教 具 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 教学时间 1、 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同学出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 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3、 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懂得人多智慧多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 投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有没有拿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不定主意的时候?最后是历,讲故事,谈感受。 如何解决问题的? 2、俗话说:“一个篱 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我们的小伙伴在遇 激发兴趣,集中注意 到难题,或拿不定主意时, 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帮他出 出点子,想想办法,问题 就能得到解决。大家想不 想试着为小伙伴解决难题 呢? 二、创设情境,激发交际 1、故事一:小明在上 学路上拾到一元钱,他想把钱交给老师,可是又怕 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各抒大家说他是“假雷锋”,更己见,然后再交流汇报,看谁何况这一元钱还可以用来的主意好,能不能说服小明。 买枝冰棍儿呢。小明有点左右为难,你能帮他想想 集体评议 办法,出出主意吗? 2、指导学习课文,在

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和小组的同学把它编成小故事来演一演。 3、各组交流。 4、在大家的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困难,你能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你拿主意吗?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还可以用讲故事、演小剧等多种形式来表现。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讲或演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5、交流汇报。 三、总结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讨论,你有些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 小组同学积极行动,全体上阵,编故事,演小剧。 各组同学上台讲故事或演小剧,全班同学交流评价。 学生自由组合,或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自己的困难,让身边的同学帮忙拿主意。 学生自讲自演,在表演中学会语言交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将刚才讲的故事或演的小剧进行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