膺俞的词语解释是:1.亦称'膺中俞'。2.中府穴别名。基础解释:亦称/'膺中俞/'。中府穴别名。
膺俞的词语解释是:1.亦称'膺中俞'。2.中府穴别名。基础解释:亦称/'膺中俞/'。中府穴别名。 结构是:膺(半包围结构)俞(上下结构)。 注音是:一ㄥㄩˊ。 拼音是:yīng yú。
膺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亦称“膺中俞”。中府穴别名。参见“中府”。引《素问·水热穴论》:“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王冰注:“膺俞者,膺中之俞也,正名中府,在胸中行两傍。”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中府,肺之募也,一名膺中俞,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
二、网络解释
膺俞膺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īngyú,是指中府穴别名。综合释义:亦称“膺中俞”。中府穴别名。《素问·水热穴论》:“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王冰注:“膺俞者,膺中之俞也,正名中府,在胸中行两傍。”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中府,肺之募也,一名膺中俞,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参见“中府”。汉语大词典:亦称“膺中俞”。中府穴别名。《素问·水热穴论》:“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王冰注:“膺俞者,膺中之俞也,正名中府,在胸中行两傍。”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中府,肺之募也,一名膺中俞,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参见“中府”。《汉语大词典》:中府 拼音:zhōngfǔ(1).内库。《谷梁传·僖公二年》:“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史记·田叔列传》:“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张守节正义:“王之财物所藏也。”宋梅尧臣《闵尚衣盗裤》诗:“嗟嗟亦王官,奚自门阀污,中府中纹绫,袖之呼马去。”(2).唐代府兵编制之一。《宋史·尹洙传》:“按唐府兵,上府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3).中医指胃。《素问·离合真邪论》:“调之中府,以定三部。”张隐庵集注:“中府,胃府也。”
关于膺俞的成语
椎膺顿足 都俞吁咈 拳拳服膺
关于膺俞的词语
膺箓受图 悲愤填膺 膺图受箓 义愤填膺 激忿填膺 抚膺顿足 拊膺顿足 吁咈都俞 泣血捶膺 椎膺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