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教育肩负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教师肩负着文化的长久不衰。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毕生追求。
参加工作以来,为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及时总结反思,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从而真正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新学期,学校打造的书香工程,对我们的思想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提升了我们的境界,更为我们的二次发展提供了平台。《做最棒的老师》这本书汇集了众多教书育人的案例和实用方法,借助故事的力量帮助我们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可谓篇篇都是经验之谈,字字都凝聚着作者们的心血。
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列举感触颇深的几点:
一、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育人在先,教书在后。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学者和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新时期的学校教育中仍有深远影响。
世界著名教育家艾伦.德瓦艾特认为: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二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班里有个男生甲入学的时候成绩比较靠前,家住学校附近,家里收入较好,是家里的独生子。但是入学后成绩一直不稳定,经常带手机进学校,而且有几次被任课老师发现上课时候玩手机。这些问题我给他指出后,暂时好了一阵。
可是在一次学校检查学生《南门通行证》的时候,居然查出他自己造了个(他本身不符合通校生办理南门通行证的条件),只有照片是他本人的,其他班级、姓名等信息都是假的。当级部领导把这个事情告诉我的时候,我真的很为难。因为通过与他的家长沟通,得知家长对他成绩的后退很是恼火,特别是他父亲长期外出,因为进入高中后孩子的学习与以前反差太大,已经和和孩子吵了几次了,有一次甚至动手打了他,还把孩子手机摔了。这让父子关系很是紧张,几乎不再说话。
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我决定暂时不把这个事情告诉家长,对学生谈了做人的道理,谈了弄虚作假的危害性等,同时鼓励他积极改正错误。让他作了深刻检讨。对于我的这个处理方式,学生很是感激,也理解了我的工作难处。
可是好事多磨,在高一下学期的一次考试中,他又出现了用手机作弊的情况,这次事情瞒不住了,只能让家长来协助教育,而且因为是在考试中违纪,也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这期间,为使他能尽量不受到影响,我在班里没有多说这件事,多次通过谈心鼓励他坚强地跨过这道坎。同时我和他父亲多次电话联系,表扬他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积极为班里打水等优点,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与孩子沟通,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和家长的关系逐渐好转。一次,他父亲电话告诉我,王老师,孩子最近转化挺大了,昨天跟我说他想明白了,学习是为了自己,以后会努力的。听后我也很欣慰。
原以为他终于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没想到没过几天,他又在上晚自习的时候吃零食。唉,当时我真是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要是现在朝他发火我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于是强压怒火,重新思考如何解决他的思想问题。考虑到晚上,在学校批评也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找了两个班干部和他一块回家,我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
在他家里,我简要说了一下他近期的表现,他母亲既感激我对学生的关心,也为孩子的不听话而伤心,当时真是声泪俱下。末了,我嘱咐家长不要再批评孩子了,他是你们的未来,会慢慢转变过来的。
这件事后,学生甲对学习的态度终于转变过来。可能学习一时半会还赶不上去,但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毕竟人不可能完美无缺。从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育人”也是我们教育活动的根本任务。
二、当好学生的成长顾问,成绩差的的学生更需要关爱和鼓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教育问题上提出:对后进生要发扬同情、关怀和互助的精神。“对待后进生的无知,如同对待不幸一样,态度上越细致、体贴,精神上越同情、关怀,落后者争当先进的愿望也就逾强烈,其懒散、怠惰的习气就会受到更加尖锐的自责。”这些真知灼见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启示作用。
“每个孩子都是向善的,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关注。”成绩差的学生能够坚持下来本身就已经不易,他们往往自卑、缺乏学习热情、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他们的心灵更加脆弱,更需要我们的帮助。
正如我们李校长在我们全校教师会上多次强调的:“一个学生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或许只是1/50;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或许只是1/4000;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100%。”
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学生。
学生乙是一名择校生,去年入学的时候在班里成绩比较靠后,而且一位同事认识他的家人,对我说“可调皮了,你可得好好管管……”。军训的时候我要熟悉所有学生,令我惊讶的是,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从不迟到,从不请假,而且军训非常认真(班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克服困难,做得非常好),动作也非常规范,中间休息的时候也不乱闹。只是有一点,他很少和同学们交流,虽然班里也有他初中的同学和以前认识的校友。
军训那几天天非常好,气温一直比较高,但同学们的坚持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和他们一块在操场训练,虽然有时可以坐着看一会,但从不离开训练场地。每天军训总结的时候我都会着重表扬一下同学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即使有时个别学生做的不好我也只是稍微点一下,帮他们纠正过来就可以了。在我眼里,作为十六七岁的孩子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的坚持和付出也换来了学生们的理解和支持,虽然我们个个皮肤都晒黑了,但我们的心走的更近了。这为我以后的班级管理开了个好头。
学生乙也在努力坚持着,慢慢改变着。军训临近结束的时候,我让每一个同学都写下自己的开学计划,告诉他们高中是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新的征程,新的起点”,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从他的这份计划中我才真正了解到他不太和同学交流的原因:成绩差,而且从每个同学的眼神中似乎都看到别人对他的看法,“分不够,是花钱买进来的”,总之,比较自卑。
了解到原因后,我找他谈心,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重新融入新的班集体,和过去再见。并在班会中多次表扬他的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等优点。这样慢慢他的自卑心理消除了,与同学们的交流多了,笑声多了,成绩也有了提高。
三、做学生的好榜样,让课堂“快乐”起来。
我们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乐学、好学”理念,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诚然,天才是靠99%的汗水换来的,正所谓“一分辛苦一分才”、“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学习如果没有快乐可言,我们的教育又怎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没有人乐意学,我们的知识和文化又怎能传承下去呢?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说过:“快乐不仅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标志,是人生幸福的主要目标,还是成才和成功的重要动力。因为快乐使人富有理想、焕发活力……还能使人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学生活动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等情况。经过调查、对比和实验,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课堂气氛差和教学方法趣味性差等原因造成的。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快乐”起来。
对于课堂气氛的营造,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合作学习的客观环境,如背景图片、音乐、故事等。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图片可以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打动学生的心灵。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难处,只有叩开了学生们的心扉,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教学工作。
3、创造属于每个同学的机会,不要忽视默默无闻的角落里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千万不要因为成绩差而不给他机会。你要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是“学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
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对学生微笑,你的表情可以给学生以鼓励。记住:微笑可能解决不了问题,但肯定有助于解决问题。
2、锻炼自己的幽默感,用机智、幽默的讲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当学生的思维不能集中到你的课堂中时,你就要反思,是学生困了,还是自己的方法“困”了。
3、学会大胆的放手交给学生去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你讲的再好,学生也只能被动的听,却少了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改进,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课堂妙趣恒生,学生自然越来越喜欢上课,学生主动性提高了,学习也更加富有乐趣。在快乐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我们要不断思考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现本真的快乐,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这次读书交流活动,让我们在百忙之中有了再次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将来建设祖国的人才。要让我们传授的知识具有生命力,而且时刻保持新鲜感,就需要我们不断补充“源头活水”,不断反思总结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今后我们要继续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扬帆远航,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做学生的榜样,做最棒的老师!
老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
老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的魅力和重要性在中高考中已被验证,经典诵读能够为人生幸福奠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本学期开学初,教体局给每一位教师下发了一本著名教育家陶继新老师撰写的《做幸福的教师》一书,刚一翻阅我就爱不释手,配合着学校下发的读书笔记,边阅读边摘抄边思考边感悟。
为什么现在生活和工作的条件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许多老师的幸福感指数却降低了呢?我想这与今天部分老师没有能够好好读书,尤其是认真阅读经典名著有关吧。
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做一件事情,我们会给自己找到一千个理由:缺乏阅读的时间,学校工作的繁重,各种上级的检查应接不暇,有时连备课的时间都挤不出来……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手机以及微信每天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我们“正大光明”的拒绝了阅读。一本语言文字优美构思新颖别致的《瓦尔登湖》我读了快两年了也才读了三分之二,可是,陶继新老师的这本《做幸福的教师》我用了不到十周的之间不仅通读了一遍,写了半本读书笔记,并且给多人介绍推荐此书。
《做幸福的教师》给我们老师的幸福获得感指明了方向和方式。陶老师已届七旬高龄仍每天坚持读书不断、尤其坚持诵读经典,每天笔耕不辍。在这本书里,陶老列举了全国大量通过经典诵读、师生共读成功的案例,这些事例虽有其个性特点,但也反映出共性——教师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提升自己的文学功底、文化素养、人生格局、教育理念,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为孩子们树立了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孩子们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手机和微信的盛行使得大巨量的教育信息每天充斥在我们的眼球周围,给我们提供信息抉择的同时也束缚了我们思想的跃升。纸质图书静静的躺在书架上等待我们的召唤,经典图书的巨大潜能一直被我们所忽视。翻阅经典可以使我们尘嚣疲惫的心灵得以宁静致远,可以使我们的追求趋真向善而不是庸俗的钱权名利,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宠辱不惊而不是随波逐流,可以使我们显得气质高雅而不是被人们在社会上小瞧一等。
泱泱大国,五千年历史文明熏陶,经典著作依然璨烂炫丽。《论语》不仅有益于国家的治理,更是我们修身养性培德明理的基础;《道德经》在陶冶我们的性情之时也在为我们处事为人上注入智慧;《弟子规》在今天读来依然是满满的正能量萦绕心田;《千字文》《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
君不见,多少小学放学的路队上,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声背诵唐诗三百首;君不见,大大小小的国学经典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矗立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君不见,琳琅满目装帧考究的国学经典图书在各地的新华书店都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君不见,各级领导干部的讲话中渐渐多出了经典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发人深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华国学经典是指路明灯、精神之基、腾飞翅膀、力量之源。
《做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大量引用了国学经典,高度评价了国学经典著作诵读为人生幸福奠基的作用,我们年轻教师没有理由不开始自己的国学经典诵读。
为一生计,为一生幸福计,我决定,从诵读《论语》开始。
老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我们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乐学、好学理念,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诚然,天才是靠99%的汗水换来的,正所谓一分辛劳一分才、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学习假如没有快乐可言,我们的教育又怎能实现可延续发展呢?没有人乐意学,我们的知识和文化又怎能传承下去呢?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说过:快乐不但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标志,是人生幸福的主要目标,还是成才和成功的重要动力。由于快乐使人富有理想、焕发活力还能使人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气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学生活动不积极、课堂气氛烦闷等情况。经过调查、对照和实验,出现上述题目主要是课堂气氛差和教学方法趣味性差等缘由酿成的。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题目,找出解决的措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快乐起来。对课堂气氛的修建,我们要留意以下几点:
1、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合作学习的客观环境,如背景图片、音乐、故事等。音乐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图片可以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爱好。2、建立师生关系,感动学生的心灵。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难处,只有叩开了学生们的心扉,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教学工作。3、创造属于每个同学的机会,不要忽视默默无闻的角落里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千万不要由于成绩差而不给他机会。你要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是学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也应留意以下几点:
1、多对学生微笑,你的表情可以给学生以鼓励。记住:微笑可能解决不了题目,但肯定有助于解决题目。
2、锻炼自己的幽默感,用机灵、幽默的讲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当学生的思惟不能集中到你的课堂中时,你就要反思,是学生困了,还是自己的方法困了。
3、学会大胆的放手交给学生去做。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你讲的再好,学生也只能被动的听,却少了思惟和实践的机会,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会得到进步。
通过以上改进,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课堂妙趣恒生,学生自然越来越喜欢上课,学生主动性进步了,学习也更加富有乐趣。在快乐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极大的进步。我们要不断思考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现本真的快乐,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这次读书交换活动,让我们在百忙当中有了再次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将来建设祖国的人才。要让我们传授的知识具有生命力,而且时刻保持新鲜感,就需要我们不断补充源头活水,不断反思总结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今后我们要继续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扬帆远航,不断完善自我,超出自我。做学生的榜样,做最棒的老师!
老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载了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