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提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回答: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黄帝再问:愿闻其状。岐伯详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
“ 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 黄帝道:患了热病有什么禁忌呢?岐伯说:患热病的,待病稍好些,便吃肉食一类的东西,就会复发 , 如果多吃谷食,也会有余热。这就是热病的禁忌。“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 ” ...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原文如下:黄帝与岐伯关于温病的讨论:黄帝问:有人患温病,出汗后仍发热,脉搏急疾,不因出汗而减弱,言语狂乱,不能进食,这是什么病?岐伯此病名为阴阳交,交则预后不良,是死症。阴阳交的解释:岐伯进一步解释,人出汗,是水谷之气化生而成,水谷之气由精气...
黄帝说:我想知道的更详细。岐伯说:患伤寒病的第一天,太阳经首先发病,因太阳主一身之表,所以会出现头颈部疼痛,腰脊部肌肉僵直的症状。第二天,病邪侵犯阳明经,因阳明主管肌肉,足阳明经脉挟鼻上行,络于眼目,下行至腹部,所以会出现身体发热、眼睛疼痛、鼻孔干燥、不能安稳卧息的症状。第三天...
黄帝说:我想知道伤寒的症状。岐伯说:伤寒病一日,为太阳经感受寒邪,足太阳经脉从头下项,侠脊抵腰中,所以头项痛,腰脊强直不舒。二日阳明经受病,阳明主肌肉,足阳明经眯挟鼻络于目,下行入腹,所以身热目痛而鼻干,不能安卧。三日少阳经受病,少阳主骨,足少阳经脉,循胁肋而上络于耳,...
一、疾病是邪正相争的一个过程,疾病的痊愈与死亡,取决于邪正斗争的胜负,正能胜邪则生,邪胜正衰则死。二、指出阴阳交、风厥、劳风、肾风等四种热病的原因、病理、症状、治法及预后。三、邪气侵犯人体,必定先有正气的不足之处。【原文】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
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译文】黄帝问道:少阴为什么主肾?肾又为什么主水?岐伯回答说:肾属于至阴之脏,至阴属水,所以肾是主水的脏器。肺属于太阴。肾脉属于少阴,是旺于冬令的经脉。所以水之根本在肾,水之标末在肺,肺肾两脏都能积聚水液而为病。黄帝...
本篇较详细地论述了阴阳交、风厥、劳风、风水诸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预后、治疗等问题。诸病皆因 正气不足,外感邪气 所致,且多有发热之状,多为外感热病之范畴,故篇名曰“评热病论”。黄帝问:有的病人,出汗以后又发热,脉象急促躁进,病情不但没有因为汗出而减弱,还出现了胡言乱语、饮食不下...
“ 帝曰:治之奈何? ”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 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 ” 岐伯说:首先要节制动作,注意休息;其次是依靠服药引太阳经的阳气,以解郁闭之邪。通过这样的治疗,青壮年三日可以愈,中年人精气稍衰的,五日可愈,老年或精气不足的,七日...
篇名解释:“评”字的含义:“评”在此处具有评议和评论的含义,表明该篇是对热病相关内容的深入评议和探讨。篇章结构:该篇在《黄帝内经》中,针对热病的各种变证进行了详细评述,与《热病》篇讨论热病在脉象上的表现、《刺热》篇关注热病的先兆等内容相辅相成。内容聚焦:《评热病论》主要聚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