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

来源:叨叨游戏网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学法引入: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说过怎样才能算学好一首古诗吗?

  生(1):会读通古诗。

  生(2):会理解意思。

  生(3):能理解诗的意境。

  生(4):能背诵默写古诗。

  生(5):能仿写诗歌。

  (师相机板书)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又来学一首诗,请听:春晨,朝雨初停,天气清朗,柳翠欲滴,驿道洁净。渭城旅馆,饯行酒宴,即将结束.情浓酒香,别话依依.西出阳关。大漠漭漭,关山漫漫,孤身跋涉,寂寞艰辛,唯愿贤弟前路珍重,珍重!听到这,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

  生:离别诗。

  1、解诗题。

  [点评:教师从学法入手,让学生在学习古诗前首先理清学习思路,明确学习方法,为学好古诗做好准备。接着教师清新、晰丽的语言创设情景,把学生思维想像能力调动起来,将学生带入遥远的初春客栈,构建出一幅丰富的三维画面,极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也为本诗作了定位——离别诗。]

  师:说得对。请同学们轻声读诗题,有问题请举手。

  生(1):我想知道谁送谁?

  生(2):是王维送元二。

  生(3):我想知道王维是什么样的诗人。

  生(4):王维的诗、生平.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苏轼曾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生(5):西安在哪?

  生(6):唐朝安西都户府,今库车县。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这首诗还有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渭城曲、阳关三叠。

  师:谢谢!你课外预习得真棒!知道了题意,请大家带着感情把题目再读一遍。接下来我们学习这首诗的内容。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初读古诗就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互助地学习地位,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读古诗,解诗意。

  (1)、初读: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这首诗,圈出本课生字,注音的生字也要读准。一会我们分组解决。

  (2)检查读书情况:师: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抽学生读,师从音准、流利、节奏等方面进行点评。

  3、(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谈谈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也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记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汇报。师:说说自己的收获,看看谁知道的最多。

  生(1):我认为“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意思是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样读?

  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

  师:读得很有节奏。谁能再读读?

  生读,师评:真有感情啊!

  生:我认为“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是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舍:she四声,宿舍、校舍。多单字,还读三声 ,舍不得、舍己救人。这句描写作者当时看到的景物,读读看。

  生读: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读得真美,能和上句连起来读一读吗?

  生读后师评:听到你的朗读,老师就知道你已经体会到诗中的感情了,不错。

  生:我知道“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思是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说得对!“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他俩在喝酒,感受到古人很爱喝酒。

  生(2):我也看见俩在喝酒,而且从“更尽”这个词中看出他们喝了好几杯,却不想分开,可见是多么的依依不舍。

  师:你体会得好深啊!老师真高兴!读出来,好吗?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

  师: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

  生:再干一杯。

  师:有个词在这里用得好妙啊!是哪个?

  生:“更尽”。说明他们喝完一杯又喝一杯,难舍难分。

  师:是啊!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师生:劝君更尽一杯酒,

  [点评:歌德曾说:“人应当用两只眼睛来看书,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的故事。”教师抓住“尽”这个关键字,引导学生透过 “尽”字,“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这个层层的探究中,“尽”字不仅仅是“完”和“干”的意思,而是幻化成了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浓浓的情谊了。]

  生:我觉得“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的意思。

  师:说得好,那么“西”“故人”“阳关”又作何解释?

  生: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生:喝完了这杯,就该走了该分别了。

  师:多么难舍难分呀,来,让我们举杯,读读这名句诗,送元二程吧。

  师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读得真好啊!要是配上音乐,那就更动听了。想不想一起来试试?

  生:想。

  师: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想象诗中的画面,用自己的体会把诗中的感情和意境,通过我们美妙的声音传达出来好吗?

  配乐(古筝《知音》曲)师生共读全诗。

  [点评:学生多人次的读,多形式的读,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以读代讲,以读为本,以读悟情的教学要求。再和上悠扬、冥远的古筝《知音》曲,师生都情不自禁地轻轻吟诵,诗的意境,王、元二人的绵绵不舍,尽在这摇头晃脑之中。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很好地突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参与其中。]

  师:现在谁能说说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

  生:前两句告诉我们送别时的环境,后两句作者送别时的情景。(师板书:景、情)

  3、悟意境。

  师:(播放课件)渭城的朝雨、柳色、渭城的客舍、朋友。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奉旨出使安西。陪伴他的是无尽的荒漠,茫茫的戈壁。在这样的时刻,作者是多么不想和好朋友分别呀!你能体会到这些吗?

  生:能。

  师:好!那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出诗中的情感。

  生练习后汇报读。

  生诵读、小组读、轮诵、表演读、唱诵……师相机作到位的点评。

  4、背诵、默写古诗。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那么多遍,记下来了没有?

  生:都背得了。

  师:记性真好啊!背给老师听听。

  抽学生背诵。

  师:能背下来只是一个方面,要能写出来就更棒了。动笔试试?

  生:好。默写古诗,师抽查后点评。

  5、总结课外作业:仿写诗歌。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离别诗?

  生:高适《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

  师:是啊。这些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同学们,你们有过和朋友分别的时刻吗?

  生:有。

  师:老师好想年到你们和朋友分别时的情感,你能仿照这两首诗,也写一首诗歌表达给大家看看吗?

  (1)、生仿写诗歌。

  (2)汇报。

  师:写好请举手。送别诗朗诵会现在开始!谁先请?

  生(1):融安朝雨浥轻尘,花儿美丽草儿青。送我朋友去远方,没能喝酒茶当行。

  师:很有王维之遗风!

  生(2):朋友明天要远走,弄得我心直发愁。好茶好饭吃不下,只见眼泪串串流。

  师:见诗如见其离别的情景和心情,连茶饭都不思了,多么真挚的情谊,当然是难舍难分了!

  生(3):花儿鲜艳草儿青,小黄明天出远门。钱财都是轻微物,诗歌表我浓浓情。

  师总结谈话:好一个“诗歌表我浓浓情”!妙哉妙哉!是啊,诗歌能表达我们心中的所思所想。同学们,只要我们多读古诗词,多练笔写诗歌,相信我们的作品也能流芳百世,千古传唱!

  [点评:教会学生学习并能举一反三,这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利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的体会,引进高适的《别董大》成功的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设计仿写的这个环节,给了学生“初试牛刀”的机会,学生跃跃欲试,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地做到了读、说、诵、写的完美结合。]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