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哪些情况可以适用法定继承?

哪些情况可以适用法定继承?

来源:叨叨游戏网


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遗嘱人先于继承人死亡,以及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都属于法定继承的范畴。法定继承是指在无遗嘱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该制度起源于古代罗马法,并在各国民法典中得到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规范了法定继承原则,于1985年开始实施。

法律分析

(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

(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

(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补充知识:

一、法定继承的概念: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法定继承又称为无遗嘱继承,是相对于遗嘱继承而言的,语源自罗马法的sccessioabintesta,亦即非遗嘱继承。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以外的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将遗产转移给继承人的一种遗产继承方式。在法定继承中,可参加继承的继承人、继承人参加继承的顺序、继承人应继承的遗产份额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因而法定继承并不直接体现被继承人的意志,仅是法律依推定的被继承人的意思将其遗产由其亲近亲属继承。

二、法定继承的历史渊源:

对于法定继承制度在古代罗马法中已有明文规定。由于当时的特定条件,继承人范围除婚姻、血缘关系外,法定继承人还包括自由人的旧主人及其子女、降服人的主人。罗马法还明确规定各种法定继承人的不同继承顺序。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一些国家曾长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其顺序,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成为各国民法典的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法定继承原则的法律,于1985年4月10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审核通过通过,1985年4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二十四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

结语

法定继承是指在无遗嘱情况下,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和遗产分配的一种继承形式。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遗嘱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以及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都会导致法定继承的适用。法定继承体现了法律对被继承人意愿的推定,将遗产转移给亲属继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法定继承原则进行了规范,自1985年10月1日起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