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叨叨游戏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判缓刑后是否可即时释放?

判缓刑后是否可即时释放?

来源:叨叨游戏网


判缓刑后当庭释放,无论是否上诉,都可以回家。被判缓刑的罪犯需同时宣告缓刑的考验期,拘役最短2个月,有期徒刑最短1年。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先行羁押期间不计入考验期。

法律分析

如果是判缓刑,一般都是当庭释放的。具体如下:

1、如果是从看守所直接到的,那可能还要回看守所办理释放手续,这与是否上诉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无论是否上诉,都可以回家了;

2、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宣告缓刑时,应同时宣告缓刑的考验期。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即使对犯罪人已先行羁押,羁押的期间也不计算在缓刑考验期限的时间之内,更不能将先行羁押的期间折抵缓刑考验的时间。

拓展延伸

判缓刑后的释放程序和条件是什么?

判缓刑后的释放程序和条件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的。通常情况下,被判缓刑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释放。这些条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良好的行为表现、服从监管规定、参加相关的康复和教育项目等。释放程序包括向相关监管机构提交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批等环节。在审批通过后,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可能会被安排进行社区服务、接受监管等方式进行释放。释放程序和条件的具体安排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案件中应当遵循当地法律的规定。

结语

判缓刑后的释放程序和条件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的。满足条件后,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可能会获得释放,但具体安排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而有所不同。释放前需提交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批等环节,并可能需要参加康复和教育项目。请在具体案件中遵循当地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应当立即释放;必要时,可以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一)第一审人民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

(二)第一审人民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三)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四)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