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在杀人案件中的刑事责任根据其精神状态来量刑,发病状态下不负刑事责任,部分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从轻处罚,精神正常时杀人需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杀人案件中的刑事责任应根据其精神状态来判断。
核心内容简述:精神病人杀人的刑事责任应根据精神状态来量刑,发病状态下不负责任,精神正常时杀人需负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精神病人故意伤人怎么判?
精神病人杀人的处罚要根据杀人时的精神状态来量刑的。在发病状态下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杀人也要判刑,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当然,在精神正常时杀人也应当负刑事责任。
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精神病人的犯罪规定是什么?
对于提起公诉的案件,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可能符合强制医疗条件,决定依法适用强制医疗程序进行审理的,应当在庭审中发表意见。对作出的宣告被告人无罪或者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强制医疗决定,应当进行审查,对判决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提出抗诉,对强制医疗决定或者未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不当的,应当提出书面纠正意见。未适用强制医疗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或未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直接作出强制医疗决定的,应当提出书面纠正意见。
现实生活当中精神病人从事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是否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根据不同情况的判断,比如说在从事犯罪行为的时候,如果是不能够辨认自己的行为,或者是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都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这在《刑法》第1当中有规定。
结语
精神病人杀人的判罚根据其精神状态而定。发病状态下无辨认或自控能力者,不负刑责;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自控能力者,可从轻处罚。精神正常时杀人需负刑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规定,精神病人在无辨认或自控能力下造成危害,不负刑责,需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需负刑责。醉酒犯罪者需负刑责。故意杀人罪的刑罚根据情节轻重,可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应对可能适用强制医疗程序的案件发表意见,对判决或决定进行审查和纠正。根据不同情况判断,精神病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在无辨认或自控能力时可免责,依据《刑法》第1。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net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