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零售目前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虽然仅为3%,但这一数字在不少品类中已远超此比例。互联网以10倍速发展,每年带来巨大变革。几年前,人们还在争论网络广告对传统广告的影响,而今已转向探讨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传统营销模式的创新。这无疑是百年不遇的重大转折,预示着互联网将更快速地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商业形态。任何企业若未能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现在仍有机会加入。
然而,进入电子商务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熟悉和大量学习。企业必须摒弃短期赚钱的念头,制定明确的规划。在电子商务中,企业需重新认识消费者,因为过去的数据和二手信息已无法适应新环境。电子商务实现了一对一营销,让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但许多企业在面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时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消费者多在晚上购物,而企业却在白天上班,客服无法及时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包括处理投诉、议价等。此外,企业对消费市场变化的理解不足,仍用1.0时代的心态应对2.0时代的市场,这是需要深刻改变的。
电子商务还改变了20/80产品定律,4/96现象愈发明显。即4%的产品占据96%的销量。特别是淘宝平台,搜索权重特性加剧了这种变化,形成了独特的爆款现象。但企业不能忽视其他产品,否则会影响顾客的选择性。对此现象若处理不当,继续按照保守的供应链方式预测排单生产,将导致好卖产品断货、其他产品积压。这要求企业的供应链更加快速、准确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
仓储、订单处理、检货与发货也需作出相应改变,以更适应个人订单和多次周转的需求。售后问题同样重要,电子商务的地域不确定性使企业需重新考虑售后服务布局。对于渠道问题,外贸企业转型国内市场可放手一搏,但中小企业面临渠道冲突。品牌需考虑产品分线或创建副品牌、子品牌以适应不同渠道。作为实践者,我深知这领域的难度与复杂性。许多企业尝试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但面临诸多问题需解决。
渠道商的利益分配也是一大挑战。若让渠道商享有网络订单的利益分成,虽有利于分销、仓储等,但可能提高产品单价,削弱网络竞争力;若利益微薄,线下渠道可能不愿合作。因此,许多企业选择分开运作,仅让渠道承担售后服务收益。实体经销商与网络分销商之间的抵触难以避免,因二者基于不同地域分割生意区域。但回顾现代零售渠道(K/A)兴起过程,也面临类似问题。解决K/A渠道的方式可借鉴于电子商务领域,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尽管充满挑战与纠结,但趋势不可阻挡。